在开展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时采用联合用药方案的效果研究

2019-01-04 04:39罗祖庆余旭凡
关键词:心源性胺碘酮心肺

姚 活,罗祖庆,余旭凡

(广东省阳江市江华医院,广东 阳江 529900)

心源性猝死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不可预知、变化快且死亡率高等特点,无明显的外因和非创伤性等症状,主要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所致,会使心肌出现机械性衰竭,导致心脏失去原本的收缩性,而造成患者突然死亡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奖突然发生症状至死亡时间为6 h为猝死标准[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心肺复苏来治疗心源性猝死,同时给予生命支持,达到恢复脑功能的目的,但仍然需要配合相应的急救药物[2],并注意用法用量,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在开展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时采用联合用药方案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开展心肺复苏的心源性猝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3.71±5.23)岁;观察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2.78±5.36)岁。入选患者均通过相关临床检查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并排除伴其他严重疾病、精神疾病等患者,并且两组患者家属都签署知情协议书[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心肺复苏与药物治疗:依据相关心脏附属流程给予患者吸氧处理、心电监督、胸外按压、气道管理与药物应用等。胸外按压:按压患者的胸骨下半部,按压频率保持在100次/min,深度保持在5 cm[3],保持胸廓有回弹,按压切勿中断,并防止通气过度,通气保持在10次/min;若患者存在无脉性室速,则给予不同步的单向波电除颤360 J[4],若患者存在无脉性电活动,给予患者胸外按压和肾上腺素;气道管理:早期给予患者口咽通气管,后期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通气篇频率保持为6~8 s/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与肾上腺素治疗:使用静脉推注方式给予患者肾上腺素剂量保持在3~5 min/mg,胺碘酮首次剂量保持在10 min内不超过300 mg,静脉缓慢推注胺碘酮,之后持续静脉滴注0.5~1 mg/min,滴注剂量需要保持在24 h总量不超过2000 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心率恢复时间。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心脏循环功能完全恢复,且各项临床指标均呈现正常代表显效;患者治疗后心脏循环功能有所好转,且各项临床指标有所改善代表有效;患者治疗后心脏循环功能无任何好转,甚至恶化代表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0例(36.36%)、有效23例(41.82%)、无效12例(21.82%),总有效率为78.18%;观察组患者中显效32例(58.18%)、有效21例(38.18%)、无效2例(3.64%),总有效率为96.36%,比较结果为(x2=14.875,P=0.000),观察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恢复时间

对照组患者心率恢复时间为(19.34±3.87)min,观察组患者心率恢复时间为(13.05±3.56)min,比较结果为(t=8.871,P=0.000)。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源性猝死猝死发病原因较多,主要发生于中年人群体,作为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心源性猝死是导致院外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比已经达到60%[5],目前对该病的定义多为突发性无预料死亡,主要表现为患者在短期内出现突发性意识丧失和呼吸骤停等症状。临床上将心源性猝死划分为前驱期、终末期、心脏骤停其与生物学死亡期[6],每个阶段均有不同程度上的脑损伤,需要及时给予心肺复苏处理,降低伤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率恢复时间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在心肺复苏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佳,联合用药中的肾上腺素有强烈心脏兴奋作用,可提高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起到收缩患者外周血管床的作用,达到增加心肌、脑部血管的血流畅通,在提升心肌耗氧量时必须配合器官插管供氧处理,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多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作用于钠、钾和钙通道,并且阻滞α受体和β受体,对顽固性室颤和无脉搏室速有效,并且能改善电击除颤的效果。两种药物联用能够将心脏循环重建能力发挥到最大化,促进患者心脏循环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开展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时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心率恢复时间,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心源性胺碘酮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基于心内科老年患者在院内心源性猝死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
《心肺血管病杂志》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