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常暴利,地产多豪门。在很多人的成语字典里,“挥金如土”的近义词是“房地产商”。
但是这两年,行情有所改变。当2018年9月末,核心房企万科喊出“活下去”的口号,许多人才反应过来,房企的日子不好过了。
万科只不过是在提醒大家,中国的楼市已经开始转向。
今年又临近年终,现金流作为房企过年关的最核心数据指标,于是最近我们看到了这一幕:潘石屹出手570亿元房产;泰禾转让了至少11个房地产的项目给世茂;华侨城8次转让股权;新城41亿元甩卖了10个项目;而富力直接宣布下半年都不拿地了。就拿地而言,2019年上半年全国房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了29.4%,信号如此强烈。
整体而言,2019年房企的现金流都面临极大的挑战,特别是随着楼市金融政策的收紧,房企海外融资也受到限制。有数据显示在2019年的上半年里,就有200-300家房地产企业倒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对于行业内最好的公司,尽管市场总量萎缩,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很弱,但依然有足够的空间。今年行业销售榜TOP3的碧桂园、万科、恒大,3家房企前十月的销售总额跨过1.54万亿元,超过不少省份一年的GDP总和。
经过一次次调控“洗礼”、顶层设计“房住不炒”、外部市场“中美贸易战”、内部政策“土地财政”的环境变化,种种迹象表明,2019年开始,中国房地产经过了20年的市场化之路、10年的金融化之路后,已完成了拉动经济增长历史使命,土地融资处于被动性退出阶段。
房地产的黄金周期已经结束了。
《诗经》上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中国经濟周期是房地产周期。从农耕时代向资本时代过渡的一股洪流,裹挟了大多数人,没成想的是,中国楼市可能是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培训师。
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冲动,最早发端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对于财政收入的“穷则思变”。彼时,城市化没有兴起,房地产尚未市场化,大多数人还没有房地产经济的概念。也没有意识到土地出让金的巨大潜力。
到了1997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地方招商引资难度增加,内地省份财政极为困难,开始想办法谋求土地财政之路。
第二年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开启破冰之旅。
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腾飞、城市化大迈步,相应带来的投资热度与市场需求上升,再加央行外汇占款快速增加推动的货币宽松,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壮大,为房地产经济周期奠定了基础。
2003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规定》出台,标志着中国房地产正式启动野马脱缰模式。
从1998年到2008年,属于房地产市场化的十年。
从2008到2018年,则是房地产货币化的十年。这十年,在宽货币、宽信贷的支持下,房地产的发展轨迹也从市场化之路,演变为金融化之路。
地方政府依赖于土地融资。商业银行依赖于地产信贷,城投公司及国有房企依赖于土地及信贷资本,资管公司依赖于地产抵押之上的批发性资本,私人资本依赖于直接的楼市套利。
不过,这十年的房地产伴随着明显的调控周期。在2010年、2013年、2017年期间曾呈现小周期性波动。但每一次调控之后,又快速上涨,于是,那时坊间流传流行房地产“夜壶论”。
尤其是在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翻倍,三四线城市紧随其后。在棚改货币化的驱动下,拉动经济增长、土地融资的历史使命进入巅峰执行状态。
转折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跳出了“越调越涨”的逻辑,其增长趋势发生根本性转变——经济去房地产化,房地产去泡沫化。
紧接着2019年是继续收紧调控的一年。1-8月全国房地产调控367次,累计次数刷新房地产调控纪录。中央把握整体大局、设置高压线,要求房地产“稳字当头”: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同时,将调控权下放给地方。推动“一城一策”、“因城施策”。
并且随着棚改货币化收尾,抑制货币流向楼市,终结房企高周转模式,房产税推出倒计时,房地产的时代可能已渐行渐远。
不过,房地产时代谢幕,并不是意味着房价下跌、投资下降,也不意味着房地产不再作为经济支柱产业。
在现阶段,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作用基本上可以界定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属于激励因素,属于保障因素。保障经济平稳,不大幅度下滑,也不希望房地产拉动整体经济增长。
放到具体商业场景中看,由于房价变化很难预测,如果房价下跌,联动着地价也会下跌,作为一个快周转的模式,只要不是房价持续的下行,三年五年拉平来看,还是有稳定的利润率,这点不需要太悲观。
但地产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是比较差的,波动很大,所以估值不可能太高。
在后地产时代,房地产投资在短期内或某个阶段依然会维持较大规模,这是中国在当前及过渡期内维持经济增速的一种重要策略。
因此可以预估的是,在后地产时代:
一、整体上,房价上涨动能受到抑制,上涨和下跌概率都小,以长期横盘、小幅震荡为主。
中央一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求剥离房子的金融属性,强化房子的居住属性。
二、局部上,房价分化比较明显,一线城市及城市核心地段价格比较稳定,但是人口净流出的城市下降可能性大。长期来看,城市经济和财富由人才创造,但短期来看,人口规模起到关键作用。城市因产业而兴,人口跟着产业走。未来没有支柱产业的城市,或者资源即将枯竭的城市,仅靠房地产的城市,都可能进入“收缩型城市”行列。
三、短期看,房地产投资规模依然会很大,依然是支撑地方经济的中坚力量;只是房地产的使命从过去拉动增长。变成托举经济不下滑。
四、进入后开发时代,房企依然有很多机遇,比如写字楼、商业、酒店度假、医疗健康、物流仓储、教育研发,再加上政府物业、公共物业等领域可以探索。
在过去40年,中国依靠国有土地政策以及近20年的土地财政快速地建立国家信用,在向开放经济体转型的过程中,国民经济需要培养新的信用资产,房地产不能再作为唯一。到了后地产时代,经济去房地产化去的是旧产能,房地产去泡沫化去的是劣质需求,只有供给新产能、新技术、新制度,才能帮助国民经济在全球经济大潮中投下一个坚实的信用之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