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锚定技术的远方

2019-01-03 06:59梁坤
商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李开复工场创业者

梁坤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

2009-11

学霸、硅谷高管、创业导师、投资人……李开复在复杂的身份间不断切换,却永远保留一个简单的底层逻辑:对技术的信赖。

張维功 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

2009-01

14年前,张维功“下海”创办了阳光保险,在保险行业升级换代的今天,张维功再度出征,“重塑阳光”。

王正华 春秋航空董事长

2009-07

凭借独特的低成本管理哲学,王正华顺利护送春秋航空上市,把“春秋大梦”做成了“春秋大业”。

今年是李开复成立创新工场的第10年。10年间,创新工场投资了370多家创业公司,把其中的17家送进了“独角兽”的阵营;10年里,创新工场把焦点从“孵化”转向“风投”,试图用科技为抓手攥住当下稍纵即逝的机会;10年后,创新工场依然将科技创业作为自己的精神圭臬,这是与中国年轻科技创业者相依出发的原点。也是这10年不悔的初心。

今天,“创新工场”4个字也已经像“百度一下”之于搜索、“淘宝一下”之于电商一样,成为了一种文化和组织方式的指代。

时空坐标的石印铁痕,奋斗甘苦,见证了一代创业者的成长轨迹。下个10年,创新工场依然会以科技发展为圆心,以创业者的需求和资本管理为半径,描绘自己的商业版图。

变和不变的辩证

2009年9月4日,李开复发表的博文《再见,谷歌》,将他的人生划分为两个阶段。

在上半场的竞赛中,他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功:他分别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又相继在苹果、SGI、微软、谷歌等顶尖科技公司担任要职,并取得过亮眼的研究和管理成绩。

进入下半场,他把互联网发源地贡献出的最先进的经验和智慧带到中国,以全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为模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创新工场。

创新工场一出生就成了创业的“绿洲”,早在本刊2009年采访还未正式开始运营的创新工场时,就曾见证过很多创业者带着商业计划书、怀揣梦想“围堵”李开复的场景。创业者把创新工场视作理想的加速器。试图在这个自由空间里呼吸吐纳,待到羽翼丰满时再抗击市场的狂风骤雨。

创新工场搬过三次家,但一直没走出中关村。在那里,李开复对标创业高地硅谷,以“缺什么补什么”的“木桶理论”,给中国科技初创公司找漏洞、打补丁。

创新工场总裁陶宁认为,创新工场最重要的使命,是以中国科技创业者的需求为核心,在文化、技术、人才、市场和资本5个维度帮助创业者补齐短板,迅速成长。

因此,李开复不停地发表演讲、写博文、出版图书,倡导创业文化,阐发对前沿科技的洞见,成为公认的“创业导师”。李开复对于一代青年创业精神的养成,有着异乎寻常的引导性意义。紧接着,国务院的“双创”计划,更是将中国的创业风推向了高潮,让“创新创业”渐渐演化为中国的主流话语。他当年憧憬的目标,今天已然化为灿烂的现实。

于是,随着创业者理念的成熟和配套市场的规范,创新工场在2010-2013年慢慢转型成以技术为底色的专注于A、B轮的风险投资机构。

陶宁说:“这是变,也是不变。所谓的转型在我们眼中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投资时间点之所以发生改变,是因为中国创业者的需要发生了改变。可尽管已经把自己定位为风险投资基金,但创新工场仍没有彻底丢掉孵化业务,坚持多操一份心,多担一份责。“我们始终认为,投资不是光给钱就行的”,陶宁说,科技创业者光懂技术是不行的,只有我们帮着把市场和产品的逻辑理顺,弥补先天缺陷,才能大大提高活下来的几率。

在李开复看来,创新工场很多事情的出发点,并非收获大笔回报,而是真诚服务创业者,投资回报率成了排在次位的关注点。就像在文化引领和人才培养上,这些动作并不能直接给公司带来收益,但必须把文化孕育得更浓厚,市场培养得更规范,进而才能在更大的蛋糕中分得更大的收益。

从创业孵化到风险投资,李开复调整方向,随着市场的变化更新投资方法论。但锚定技术最前沿,是创新工场一直未改的投资哲学。

为AI痴狂

李开复和团队凭借以技术为第一关注点的零度思维,将行业发展趋势判断得十分精准,甚至超前。

他曾准确预测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今,又把关注焦点转向了人工智能,同时在消费及互联网、B2B企业服务、教育、医疗领域做了诸多布局。如今,创新工场管理着总额超过150亿元人民币的双币基金,以专注和专业等待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次爆发。

早在3年前,在人工智能还是个新鲜名词的时候,李开复就发挥个人IP的价值,在国内出书、演讲,以先行者的姿态推广普及“AI”的概念,同时,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探索AI与产业对接的可能。据李开复说,在他与淋巴癌抗争期间,思考人生的意义时,对人工智能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这个经历,让他相信AI能够取代太多重复、低效的工作,实现解放人类的宏愿。作为一位科班出身的专家,他摒弃科技的“善恶论”,信奉技术驱动力,挖掘人工智能更广阔的想象力。

AI曾被视为一场正待喷发的火山口,但骚动了两年后,似乎来到了稳定期。“伪风口论”的质疑,“人类文明消失”的威胁论和对人工智能的期待与信心纠缠在一起,调和成了一个有争议性的语义场,在众声喧哗中检验着专业声音的成色与音量。

陶宁认为,虽然进入了表面的宁静,烈火却在地下运行。在消费者不曾接触的工业界,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正渐次展开。在通用人工智能还很遥远的当下,用“弱人工智能”来赋能传统行业,改造传统行业的流程和效率,已经足够给社会带来比“互联网+”更强大的能量。

10年,勾画了创新工场在探索中渐进的足迹。遗憾总是会有,创新工场曾因早期基金规模限制错失一些规则颠覆者,但也预言并踩中科技行业的两次巨大变革,培养成功17家独角兽企业。无论如何,创新工场对当代青年创业文化的引领、让科技创新落地的梦想,已经给中国创业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李开复工场创业者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成功来源于不经意间的努力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做企业的“技术合伙人”——访联创工场CEO及创始人刘猷韬
互联网创业者
“病”变的李开复
“病变”的李开复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每天举一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