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鑫
小时候,家门前有一块烂泥地。
不知為什么会不假思索地说“烂”泥地,或许是我对下雨天的这里印象特别深吧。泥地里永远藏着无数的秘密,这是小时候的我得出的结论。其实,一年中大部分时候,土黄色的烂泥地都是略带湿润的。因为有人在上面走动的关系,烂泥地上杂草极少,偶尔冒出的“勇士”,也是像绒毛一般,绿中还带着些土色。
但昆虫是极多的,蚂蚁、蟋蟀、甲虫,偶尔会有一只蜈蚣耀武扬威地爬过。那时的我,总想把这些虫子占为己有,却又不敢去抓,只好战战兢兢地走上前去,先观察一番。蝈蝈多是浅绿色的,头尖尖的,顶端有两只小小的眼,背部似乎长着翅膀。它们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弓着后腿,每次我的手刚接近它们,它们便快速地蹦走了,留下满心失落的我。
父亲常去村东鱼塘钓鱼,我便在旁边看守他的“硕果”。我又怎会老实地看守呢?一会儿折一根树枝在一旁挖土,一会儿又丢了树枝去追蜻蜓了。
然后,父亲终于找了份适合我的工作——帮他串饵。我不知串饵是何等神圣的工作,答应下来才知道,原来是用鱼钩将蚯蚓穿体而过。串了没一会儿,我便对这项工作深恶痛绝了。往往父亲一个鱼钩甩向我,我便将早已准备好的泥土黏上去。泥土入水不久,便会从鱼钩上脱落。所以打那以后,父亲便很少钓到鱼了。不,简直就是钓不到鱼了。
父亲对钓鱼却总是热情不减。他常在门前泥地里找寻他的鱼饵,往往在湿润的地方挖一下,翻开地面的表层便可以看到一大群蚯蚓缩成一团。下雨时,泥地便成了名副其实的烂泥地了,地面变得黏黏的,雨水无法排出去,便形成了一个个小水洼。一两条蚯蚓在烂泥中扭动着,一会儿便不见了踪迹。
后来,家里的条件好了许多,父亲便将门前的烂泥地浇成了水泥地,说是为了方便出行。而后,我便再没有捉过昆虫,父亲也鲜少去钓鱼了。
一次下雨,一条蚯蚓被雨水冲刷至门前,在一番徒劳的扭动之后,终于绝望了。
点 评
一篇充满泥土味的文章,纯真的快乐与淡淡的忧愁交织,唯有用眼、用心才能有如此真切的描述。文章中隐约可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呼兰河传》的影子。结尾尤为精彩,“绝望”的何止是蚯蚓呢?还有我们五彩斑斓的童年。 (指导教师:潘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