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丹
引 子
“楚山重叠矗淮濆,堪与王维立画勋。白鸟一行天在水,绿芜千阵野平云。”古人曾以这样优美的诗句,盛赞寿县山川之秀美。
被誉为“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古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然而,厚重的历史和保守的观念却牢笼了现代寿县的发展。遭遇发展困境的寿县,曾经的辉煌几近被现状蒙蔽,令外界提起来更多的评价是农业大县和国家级贫困县。
2015年10月,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邬平川受省委组织部委派,到寿县挂职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分管扶贫和教育工作。他的职务履新,对寿县经济社会发展将意味着什么?上级和同级党组织、广大寿县人民拭目以待。
寿县,北濒淮河,西界淠河,南依江淮分水岭;境内2986平方公里土地,结阜成岗,聚水成渊,自古多涝易旱,全县60%耕地、70%人口和80%的经济总量,长期处在洪涝旱灾威胁之下。为此,寿县成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集革命老区、沿淮行蓄洪区和江淮分水岭地区于一体。到2014年,全县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5.5万户、13.33万人;分布在270个村(街、社区),贫困发生率为10.2%,贫困人口绝对数、贫困人口发生率长期排在安徽省“第一方阵”,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哲学家管子就道出国人内心深处对丰衣足食的渴求。
从小生活在乡村的邬平川,对“贫穷”是深有体会的。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说:“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牢记着总书记的殷切话语,邬平川一头扎进寿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主战场。2017年挂职期满,因寿县县委挽留,经组织同意,邬平川又延挂一任,继续坚守在寿县脱贫攻坚第一线,与寿县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奋斗。
2019年暮春,邬平川在收到“寿县国家级贫困县顺利摘帽退出”的通知后,心潮澎湃。
他的脑海里回放着4年来一幕幕场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在一线发动群众,在一线解决问题;县直单位派出的帮扶干部职工,始终与乡镇、村干部战斗在一起,走东家、串西家,不怕苦、不怕累。作为一名挂职扶贫干部,他走遍了寿县25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到过100多所学校,进过千余户人家。
寿县县委、县政府在对邬平川第一任挂职结束时的工作鉴定中,最为闪亮的关键词是:能干,有思路,敢创新。
2019年7月,邬平川通过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初评。
当我在对邬平川进行采访时,他再三说,寿县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得益于这里的干部素质高,执行力强。因为脱贫攻坚,中央有明确的政策,贫困地区的干部要保持相对稳定,而且县里的党政正职干部是不给动的。比如我们的书记、县长,都在寿县工作十多年了,都有资历“再向上一层”,但没有这个机会;但他们丝毫不受影响,安心地在寿县工作。如果没有这样的干部,寿县的工作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尤其是书记、县长,深入基层调研、督查、调度,包括具体工作的谋划都是亲力亲为,很好地承担了书记、县长的责任。其他领导虽然不分管扶贫,但凡是涉及到扶贫、需要他们去做的,他们丝毫不推辞,形成了很好的向心力、凝聚力。邬副县长说,虽然自己是一名挂职干部,但在扶贫工作中,凡是遇到需要找其他领导协调的事,都“一路绿灯”畅通无阻。他说,乡镇与村里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也令人钦佩,在基层干部身上,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值得书写。
通过几个月的走访与采访,我耳闻目睹了许多关于脱贫攻坚的故事。采访过程中,扶贫干部与脱贫群众们的笑容与喜悦,回忆与讲述,让我深深地感动。扶贫工作的艰巨性,脱贫攻坚的緊迫性,并没有把人们打垮;而是将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这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役中,人性的光芒熠熠生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循着光亮,采撷到一些故事,并记录下来。
一、决策者
2010年前后,寿县发展遭遇多重困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几十个县(市)排名中长期垫底。
时隔7年后的2017年12月11日,在中共寿县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县委书记在报告中通报:“2017年1至11月,寿县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贷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等增幅分别位居全省61个县(市)第1位、第2位、第1位和第17位。”
这一组排名,令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7年的时间,寿县堪称安徽县域经济的一匹“黑马”。在发展上长期滞后的寿县闯出一条新路,完成了从排名末尾到名列前茅的“逆袭”。
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民生,赢得了信心。有媒体称,寿县的发展,是扎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所成就的。
2016年5月,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安徽调研组在寿县驻村调研脱贫攻坚,寿县产业扶贫的做法得到高度认可,被调研组总结为“寿县模式”。同年,在国务院对各省脱贫成效的省际交叉考核中,寿县代表安徽接受考核,为安徽取得全国第六名的好成绩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在省对市、市对县的脱贫成效考核中,寿县均获得“好”的等次。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和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县,寿县270个有扶贫任务的村中,72个是重点贫困村,140万人口中有13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可谓极其繁重。但寿县决策者和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率先在安徽出台和完善“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和“产业到村到户发展导则”等政策体系,并在产业扶贫、脱贫攻坚的制度化推进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从这些探索和成效来看,寿县已处于安徽省脱贫攻坚‘第一方阵,在某些领域的探索甚至处于全国同类县域前列。这个成果的取得,是怎么做到的?而寿县模式又是在怎样背景下炼成的呢?”我问邬平川。
邬平川说:“寿县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决策者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干部谋发展本领的提升。简单说就是,决策者正确领导,广大干部团结一心。”
在正确的决策下,具有凝聚力的队伍,开创了脱贫攻坚的的“寿县模式”:2016年,寿县通过产业脱贫的人口达1.18万人,占脱贫人口总数的62.7%,这一比例在安徽县域乃至在全国同类县域中均属于较高水平。
他边说边站起身来,从书柜中找出一本《决策》杂志递给我,说:“你不妨读一读其中的《寿县突围》。”
在这篇专题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说寿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能为兄弟县市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首先就是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只有真正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来落实和推动,才能增强工作自觉性。现在虽然考核严格,但如果仅仅为了考核,而不是发自内心去干这项工作,就肯定干不好。其次,作为县一级来说,一定要做好县级层面的中观设计。上面的顶层设计出来后,要在县一级进行操作和落实,县级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健全的制度体系。这方面,寿县做得比较早,一系列的制度和工作机制2016年上半年就建立起来了。此外,要集中全县力量,全县上下总动员。今天的寿县,可以说没有哪一个人跟脱贫攻坚没有关系,没有哪个人不干脱贫攻坚工作。从县四大班子到普通干部职工,人人都参与,每个村都有驻村工作队。这也体现了一个县的工作凝聚力。”
2013年,寿县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摸底,发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仅674.6万元,全县280个村中有203个空白村,占比高达75.5%。截至2016年底,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益总量2953万元,较2015年增长44.8%,村均达11万元,“空白村”被一举消灭。
我阖上杂志,这几个月采访的见闻印证着《决策》杂志上的那篇报道:扎实的脱贫攻坚工作,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一二三产融合、加强了农村“双基”建设,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干部。通过脱贫攻坚工作,我们锻炼培养了一批懂经济、善管理、打硬仗、作风实的干部。他们“五加二”、“白加黑”,放弃了节假日,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付出了大量心血、忍受了许多委屈和辛酸。可以说,他们为寿县发展忍辱负重、夙夜在公。实践证明,培养锻炼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比任何资源都宝贵、比任何机遇都珍贵,这是寿县实现腾飞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根基所在。
脱贫攻坚,是以人力对抗自然、历史、社会等各种因素造成的贫困。这个过程何其艰难,但在挑战和困难面前,寿县“四个班子”的领导精诚团结,乡镇、部门合力攻坚,政企之间携手并进,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凝聚了勇创一流、砥砺奋进的强大合力。正是这股“力”,让寿县脱去了“全国贫困县”的帽子;也正是这股“力”,把寿县的干部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所有人都是与贫困斗争、与时间赛跑的战士。
二、追梦者
“各位战友,亲爱的朋友,我从下周开始就要回到厅里上班。离开激情燃烧的热土,告别并肩携手的战友,内心深处是满满的不舍与牵挂。四年来我们一起走过了迷茫与困惑,一起经历了探索与跋涉,也一起享受了成功与喜悦!离别之际,我最想跟大家说的是感谢!感谢你们的支持与配合,感谢你们的辛劳与付出,感谢你们的理解与包容!你们的情怀与操守,感染了我;你们的执着与坚定,激励了我;你们的经验与智慧,教育了我!这些都将是我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贝财富!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我虽然告别了你们,但是不会离开你们,请让我在你们的工作群里再多待一些时间,好让我时刻关注着你们,一直守望着你们!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说‘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寿县脱贫攻坚尚未取得最后胜利,乡村振兴大幕已经开启,农村改革任重道远,农业发展前景可期!我等待你们一次次冲锋的号角,一声声攻坚的呐喊,一个个成功的喜讯!我希望和你们一起看到寿县大鹏展翅、直飞九天的那一刻,一起走进小康梦圆、崛起中部的那一天!”
2019年8月,寿县扶贫工作群里,副县长邬平川发出了这样一条充满不舍之情的告别信息。不舍之情是相互的。和他共事的扶贫干部舍不得他,因为他是大伙的领路人与主心骨;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舍不得他,他蹲在地上和他们聊天的样子像是一家人;享受到均衡教育的老师与学生们舍不得他,因为他让他们看见希望成为现实。
8月1日下午下班前,按约,我再次来到邬平川办公室,又一次对他进行采访。这次采访距第一次采访已过去4个多月。
记得3月18日晚,我的微信里收到朋友发来的一篇题为《有一种经历,叫融入寿县》的文章。我在阅读时,被感动,感动之余,有了强烈的想法,我要以这篇文章的作者邬平川为主线人物,写一篇脱贫攻坚主题的报告文学。
翌日,我與邬平川联系,约定了采访时间。
在去采访邬平川之前,我向朋友提及了此事。朋友是一名基层教师,她说,她的家人、同事与朋友都看了邬副县长的那篇文章,文章中的真情,打动了很多人。她还说,参加过几次邬副县长讲话的会议,会上,一派谦谦君子形象的邬平川在台上讲话,音色柔和语言精准,显得很有魅力。只是,来寿县这几年,他的头发变白了。
3月21日下午,我敲开邬平川的办公室,果然见到一位白发君子。他请我入座,亲自倒水。我坐定,征得他的同意,打开录音器,开始了我们的对谈。
从2015年10月作为扶贫干部到寿县挂职,到2017年10月挂职期满,再接受寿县县委的挽留,向组织申请继续留任,邬平川在寿县这个有着140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驻守了近4年。
4年,1000多个寒暑晨昏。邬平川作为一个家庭的男主人,有个读中学的女儿、工作繁忙的妻子、年事已高的父母。他与所有正值壮年的男性一样,肩上担着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的责任。过去,他一直很好地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
采访中,我问邬平川副县长:“您来寿县挂职期间,有没有感到对家庭的亏欠?”他沉吟般地放低了音量说:“有。”
他说,女儿中考时,因为工作没能回家。其他的不用说,家在省城,工作在县里,作为分管教育与扶贫工作的常委副县长,经常在白加黑,5加2的工作模式下,哪里还能顾及自己的小家呢。
邬平川回忆说:“在第一任两年挂职期满时,我可以带着成绩、带着收获,圆满回到原任职单位。但寿县县委向我表达了让我继续在寿县挂职抓扶贫工作的愿望。说句内心话,我思想上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斗争。继续挂职,要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面对更为严格的考核,压力和风险无疑是巨大的。同时,还要克服很多家庭困难。但是,脱贫攻坚这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牢牢地抓住了我,寿县广大干部群众昂扬的斗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强烈地感染了我,寿县这片历史底蕴深厚、发展如火如荼的土地深深地吸引了我!挂职两年来,我得到了身边绝大多数人的关心、支持,这让我时常处于感动之中、始终心怀感恩之情,这也让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继续留任。”
记得邬平川曾在一次会议上说,在寿县挂职副县长的这4年,他始终是心存感动,心怀感恩,心无旁骛的。
他感动于全力支持他工作的家人。自从他到寿县挂职以后,他70多岁的母亲每天晚上陪伴他即将中考的女儿到深夜十一、二点钟,而之前,老人家每天晚上雷打不动,九点钟之前就要上床睡觉。他的爱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独自承担起了接送女儿的任务。而女儿考上高中以后,只能选择住校。男主人的缺席给一个家庭带来的不便并没有让他的家人有任何埋怨,这是他能够全副身心扎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强大保障。
邬平川说,他还感动于省教育厅的领导和同事。他们对他在寿县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是他在寿县能够做出一点成绩的强大后盾。
我还记得4个多月前的那次采访。在位于11楼邬平川的办公室里,春日的阳光洒落在文件资料堆积如山的办公桌上,他伸手拿起一摞资料,递给我,说:“最令我感动的,还有寿县广大的干部群众。脱贫攻坚工作,涉及到县域的方方面面,几乎和所有县领导和县直部门都要打交道,协调的任务十分繁重。让我感到庆幸的是,无论是县领导和部门,都对我给予了大力支持。寿县淳朴的民风、深厚的底蕴使脱贫攻坚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贫困群众不甘贫穷,对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有着强烈的渴望,这让我始终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不敢有丝毫懈怠!寿县的脱贫攻坚形成了全县上下,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围。这是吸引我甘愿在艰苦一线扎根下来的重要因素。”
2015年,是我国扶贫开发新战略在县域全面落地的启动之年。2015年8月邬平川在作为挂职干部来到寿县前,就开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了解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历史,弥补扶贫理论欠缺的短板。兩个月时间,他记录了厚厚一本学习笔记。10月份,他到寿县后,一方面深入学习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把握精准扶贫的精髓;另一方面,深入基层调研,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走遍了全县25个乡镇,到了近百个村,深入百余户贫困户家中,召开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座谈会,初步了解了县情、扶贫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逐步形成了“适应四个转变、抓住四个机遇、推进四级精准”的工作思路,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2016年4月份之后,随着省里各项配套文件的逐步出台,国家和省的顶层设计逐步形成,县级层面的工作要求也进一步清晰,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县委、县政府适时召开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脱贫成效考核办法、特色种养业补贴办法、扶贫对象退出机制等文件,完善了工作机制,健全了制度体系,在工作推进、政策体系以及产业扶贫、光伏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形成了寿县特有的做法。寿县建立起了月调度、季考核的工作机制,逐步压实县直部门、乡镇、村的责任;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和精准核查,进一步提高对象识别的精准;健全乡镇、村的工作机构,配齐人员,加强对新政策、新要求的宣传培训,提升各级干部应对脱贫攻坚的能力;加强督查调度,确保各项措施,特别是十大工程的顺利推进;以2016年拟脱贫的人口和拟出列的村为重点,大力实施精准帮扶。2016年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寿县代表安徽省接受国家对年度脱贫成效的省际交叉考核获得好评,为安徽省年度脱贫成效获得优秀等次做出了贡献;在省对市县脱贫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脱贫攻坚实现首战告捷。
2017年以来,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各项措施进一步精准,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攻坚氛围进一步浓厚,工作质量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2017年度脱贫成效考核再次位居第一方阵,名列全省第13位,比上年前进8位,圆满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确保第一方阵、力争位次前移”的目标。
2018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寿县将实现脱贫摘帽。这期间,邬平川夙夜在公,认真谋划,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出谋划策,出台了1+5+N的系列文件,制定了对边缘农户实施帮扶的系列举措和脱贫攻坚正向激励的办法;针对项目和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牵头起草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对2016年出台的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使考核办法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创新开展了以“互动、互帮、互学、互比、互促”为主要内容的“五互”活动,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探索了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新路。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他谋划实施了以“大培训、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五大专项行动,有效提高了广大扶贫干部的业务能力,通过深入走访,全面排查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全县脱贫攻坚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2018年度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中,错评、漏评均为零,满意度达到99.94%。寿县脱贫攻坚成效得到了检查评估组、中国人民大学扶贫研究院专家们的好评。
在寿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邬平川本人也因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2018年7月,他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候选人;2018年9月3日,他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扶贫典型,省直主要新闻媒体对他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等对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进脱贫攻坚的做法进行了长篇幅的报道。
2019年6月22日,全国脱贫攻坚奖初评候选人实地考察组来到寿县,对入选为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的邬平川进行考察。在会上,县委书记从维德充分肯定了邬平川到寿县挂职4年来的工作。现场发言的迎河镇党委书记李景练举出实例,印证邬副县长在扶贫工作中创新开展以“互动、互帮、互学、互比、互促”为主要内容的“五互”活动,非常适用于基层。邬平川本人在做汇报时谈到,自己这几年工作的心得:要以真心对待贫困人口,真心付出会得到他们的真心回馈;有心才有力,有力才有思,有思才有为;有力,就是要有腳力、眼力、脑力、笔力与口力;拥有这“五力”,需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2019年8月1日,我又一次坐在邬平川的办公室,采访即将离开寿县的邬副县长。
邬平川对他自己最终通过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初评的事淡然一笑。他说自己所获的一切荣誉都属于寿县,属于寿县的广大干群。
他说,对于贫困,深有感触。小时候生活在乡村,虽然父亲是一位乡村中学校长,但也与贫困离得很近。看见周围很多贫苦的人上不起学,吃不饱饭,那时候就想过,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再受贫困折磨就好了。来寿县挂职的这4年,为自己能够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见证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而感到荣幸。
习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说:“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3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邬平川一字一句地复述着习总书记的这番话。他说,在寿县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他是一名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引下,与寿县广大干群一起追着时间奔跑的人,他们都在不停地狂奔,为了不负期望,为了达成目标,为了中华民族早日实现小康生活的梦想……
三、筑梦者
从邬平川办公室下楼党的电梯上,我听见如下对谈:
“我这户的孩子考得好,听说你户那孩子考得也不错?”
“是不错,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上来了,我们算是没白忙活!”
我知道,他们说的孩子,是他们扶贫对象户家的孩子。这些年,扶贫干部与贫困户们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产生了深厚的情谊。正如邬平川所说,这13.33万的贫困人口,他们虽然暂时处于贫困,但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摆脱贫困的渴望十分强烈。你只要用真心去对待他,他们一定会用真情回报。但是,如果你不真心真意对待他,甚至用一些花架子、形式主义,他们会鄙视,甚至反对。邬平川不止一次在地强调:“我感觉到这些人是最尊敬的、最可爱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听说过一个小故事。有年冬天,邬平川陪同省里领导到众兴镇李圩村调研,来到贫困户李仁亮家。邬平川和李仁亮的老父亲握手打招呼时,老李说:“邬县长,你的手怎么这么凉,我给你捂捂吧!”而老李眼睛看不见,他是完全凭听力辨别出,这冰冷的手是多次来家里嘘寒问暖的邬县长的。
在邬平川的感染与带动下,寿县的扶贫干部与贫困户,都产生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
这世上,情义无价,情比金坚。有了真情,扶贫不仅仅是工作与任务,而变成了责任与义务。
全县上下拧成了一股力量,齐心对抗贫困。
据寿县卫健委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的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克益说,寿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50112户、132145人。截至2018年底尚有未脱贫7230户、15427人,其中因病致贫3527户、8368人,因病致贫占比54.24%。这是一组灼心的数据。
寿县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涂满祖是一位出生农家且在基层工作多年的领导同志,他深知疾病对农民意味着什么,这组数据令他蹙眉焦虑。“一切工作向健康脱贫让道”——在多次调研、走访、座谈之后,他郑重地在一次会议上宣布。卫健委成立了以他本人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健康脱贫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督导组并执行领导班子联系包保乡镇工作制度。为了更好地组织协调实施健康脱贫工作,卫健委从卫健系统抽调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委健康脱贫办公室,并在乡、村均组建了一支健康扶贫工作小分队,具体负责进村入户开展健康脱贫政策宣传、熟悉掌握本乡村因病致贫返贫情况和贫困人口患病情况、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织患有大病的贫困人口到定点医院进行集中救治和随访、为贫困人口提供签约服务和对患有慢性病的贫困人口进行慢病管理、运用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人口患病和救治管理情况进行动态管理6大项工作。
寿县健康脱贫工作部署会、健康脱贫工作推进暨县摘帽誓师大会、寿县健康脱贫“百日会战”现场会等会议,记录了健康脱贫工作步步推进的过程,最终,健康脱贫工作取得胜利,收获了成果:2018年7月27-29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健康报等10余家中央媒体来寿县采访报道健康脱贫工作,提炼出健康脱贫“寿县模式”;2018年8月底,全省健康脱贫工作推进会在亳州市召开,寿县被安排在会上做交流发言;2018年11月19至23日,中央电视台7套《聚焦三农》栏目组到寿县拍摄脱贫攻坚专题片,再次提炼“寿县模式”。
胜利的果实是用血汗灌溉而来的。无论风霜雪雨寒冬酷暑,涂满祖主任几乎每天清晨6点就在从家到办公室的路上,“早一点上岗,就能快一点处理与解决问题。”马克益副主任是位家在外地的干部,在霍山老家,他年过六旬的母亲要照顾他90多岁的爷爷。虽然妻子与女儿在身边,但一年365天,他超过300天都在各乡镇,其余的时间,要么出差,要么在办公室加班。今年,他的女儿中考,他想问问女儿学习的情况,平日里几乎见不到他面的女儿,都不肯与他对话……卫健委有一辆扶贫专车,一年的时间,车子开了近10万公里。驾驶员盛杰说,这一年,真像在战场,大年三十都还在路上,没有休息日,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就是一直在路上。协助分管健康脱贫工作的县医调委主任王祥西也一直行在路上,他在2018年年初被诊断出需要手术的病症,一直拖了一年多,在宣布寿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后才去手术。其间,因拖延手术身体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他都在行路中默默地扛着。
在扶贫干部队伍中,带病工作算是常态。寿县教育局分管扶贫工作的党组成员沈国文,每天再忙都坚持日行万步。他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得保住本才行。这与邬平川提出“把教育扶贫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不谋而合。北师大毕业后一直在省教育厅从事教育工作的邬副县长挂职寿县后,就十分关注寿县的教育改革工作。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寿县,有一大批名流俊贤光耀史册:宋代政治家吕夷简、吕公著和诗人吕本中,民国英杰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将方振武……清咸丰年间的状元、光绪帝师孙家鼐提出了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认为国家欲富强、民族要兴旺首先要开办学堂。他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成为寿县人引以为傲的政治家、教育家,也让崇文重教成为流淌于寿县人血脉中的价值追求。
然而,因为贫困,寿县的教育投入历史欠账较多,教育基础设施建設滞后。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普及初等教育、90年代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是2017年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创建,都是安徽省最后一批。2015年前后,寿县教育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学校布点分散,办学效益低;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流动存在机制障碍,补充不及时;管理体制不顺,乡镇党委、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权责不清。因此,寿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断提出“实施教育扶贫、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必须先‘扶教育之贫”。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面对寿县落后的教育现状时,邬副县长的脑海里浮现出习总书记的话。
9月,新的开学季,我终于遇到了忙得跟头流星的沈国文,要跟他聊聊这些年,寿县教育扶贫的事儿。我以小跑的状态跟在他身后,听他说:在做足了功课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寿县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寿县巩固教育扶贫成效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厘清教育脱贫思路、拓宽教育脱贫通道、夯实教育脱贫根基、强化教育脱贫合力、提升教育脱贫实效。
沈国文回忆道:“2016年初,邬县长带领县教育局及有关部门外出学习,迅速启动了全县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创建工作。到了那年暑期,平稳顺利完成了寿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将全县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由315所调整为192所(另保留83个教学点)。2017年全县投入近4亿元,实现义务教育段每一所学校的十项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并于9月21日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督导评估验收。”
通过优化全县中小学布局,深化学区制管理改革,建立分级分类督导考核机制,稳步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与完善县域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寿县教育进入“机制顺、管理严、质量升、群众赞”的良性发展轨道。2017年,寿县教育综合改革实践获得全国第五届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优秀奖,《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进行了长篇报道。2017年9月,寿县高质量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寿县的做法被教育部督导考核组概括为“寿县精神”和“寿县模式”。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对寿县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扶贫的做法进行了全面报道。
寿县县委、县政府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不仅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杆,也是消化原有贫困“存量”,阻断代际贫困“增量”,是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和内生动力。
在教育扶贫上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后,县委、县政府继续聚焦教育扶贫特点,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发挥教育系统人才、智力密集的优势,突出教育扶贫在全县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教育与扶贫相并联、把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推动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构建“县-学区-学校”三位一体、“教育部门-扶贫部门-贫困家庭”三线合一和“建档、资助、关爱”三个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同时,还结合县情,对教育资助成效进行“加固”,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完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关爱制度,印发了《成长关爱手册》,开展了寻找百名“自强不息好学生”评选表彰活动,实现了资助育人的目标。2017年11月,新华社智库以《各方聚力“多元创新”寿县教育扶贫精准暖心》为题,对寿县教育扶贫成效进行专报。
提到教育扶贫取得的成果时,沈国文闭口不谈自己付出的艰辛,他又说了一个“本”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笑着宣布,对他的采访是失败的,因为他只说,作为扶贫干部,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本分。大家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以狂奔的速度,干掉贫困,让脱贫致富的梦想,早日实现。
“你们都是筑梦者”,我由衷地对沈国文说。这里,我说的“你们”是指所有的扶贫干部们,在我厚厚三大本采访本上,记录了太多太多关于扶贫干部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口述者,并不是他们本人,而是那些在他们的帮助下脱了贫的群众们。
四、圆梦者
县融媒体中心工会主席任义松,是2016年8月到窑口贾庙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县优秀扶贫帮扶干部。在采访时,他一再向我推荐他们村的脱贫户祝应武。任义松说:“这样的脱贫户,我打心眼佩服。”
七月,一个酷热的下午,我来到祝应武的家。因没有提前打招呼,我吃了闭门羹。主人不在,但牛棚里的牛“哞哞”叫着,像是在与我们打招呼。
任义松介绍说,今年祝应武养了7、8头牛。除了养牛,他还种了20余亩庄稼,这会儿,他可能是给秧田灌水去了。见我看表,任义松说,别急,他肯定不长久就会回家,他爱人在家呢。说话间,一个黝黑挺拔的汉子戴着草帽,操着农具走向了我们。任义松介绍说,这位就是祝应武。
祝应武展露出很阳光的笑容,打开门,请我们进屋。一股六神花露水的香味儿扑鼻而来,我落座在八仙桌旁,在掏采访本时,我环顾了四壁,西墙上张贴了大半墙面的奖状,什么“三好学生”呀,期中期末考试前几名呀之类的奖状,这些奖状是他孩子挣的。东墙上张贴着扶贫政策等宣传单。中堂的画很喜庆,画两旁的楹联中“添福康”与“增祥瑞”的字眼,这是这个家有病人的男主人最希望实现的梦想吧。
我对祝应武的采访就是从询问他妻子的病情开始的。今年43岁的祝应武,并没有因为家有瘫痪在床10年的妻子而显得邋遢与沧桑,他穿着一件竖条纹的T恤,透着那种壮年劳动者对生活很满足的神情,看上去很精神。提起妻子患病的事,他的眼神一黯,告诉我,原本他们家过得很幸福,儿女双全,加上两口子脑子活、懂技术加上勤快,是村子里最早的“万元户”。但2010年的一天,妻子突发脑干脑炎瘫倒在他的摩托车后座。接下来,祝应武带着妻子跑合肥、去济南、上北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求医问药,最终在济南空军医院做了干细胞移植。然而不幸的是干细胞移植手术失败,妻子田元群没有逃脱全身瘫痪的命运;为治病,花去了20余万元,家里债台高筑。
2015年10月对因病致贫的祝应武家,村两委通过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公示等环节,确定祝应武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享受低保待遇。帮扶干部深入祝应武家中了解情况,把脉问诊,制定脱贫措施。经过多次沟通,了解到祝应武虽然负担重,但不甘于贫困脱贫意愿强烈;虽然能吃苦,但妻子时刻需要人照顾、还有两个孩子读书,不能外出务工。经过征求意见,帮扶干部与祝应武制定了两项产业发展的路子:一是立足自己家中的12.62亩土地,加上流转亲朋的土地共20余亩,种好粮食,保障全家的生活;二是金融扶贫贷款2万元,利用房前空地搭建牛棚养牛,并申请扶贫项目补贴,实现由脱贫向致富转变。
2017年12月,经过国家第三方评估,祝应武顺利实现脱贫。祝应武被评为全县“最佳脱贫示范户”,受到表彰。祝应武说,要不是有好政策,我哪能脱贫呢?更别说致富了。
任义松接过他的话茬,说:“脱贫致富光靠政府也不行,还得自身勤劳两结合。为了省下饲料钱,祝应武自己走遍田间地头、沟渠河埂砍草拉料来保证8头牛每天近千斤的供给。于此同时。20余亩的粮田都靠他一人打理,舍不得请一个农工。每天还挤出时间到瓦埠湖河汊里下黄鳝笼抓黄鳝,补贴家用。妻子的一日三餐、大小便都靠祝应武打理。他每天的行程排得滿满的,一刻也不得闲。”
“国家给了这么好的政策,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祝应武说,两个孩子上学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妻子残疾有残疾人补贴、全家享受低保待遇……这一项项帮扶措施让他感到温暖,也令他有了干事的动力。“这不,大女儿今年考上了大学。村里说还有雨露计划,每学期又有1500元的补助金。”祝应武说着说着,脸上又漾起了笑容。
离开祝应武家,在回程的途中,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他以及我之前采访的一些脱贫致富者的笑容。
今年6月,我在丰庄镇柴岗村庄台采访,惊诧于庄台居民区的美丽村貌,更感慨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室的功能与面貌。
我从柴岗村卫生室出门,想去看看“乡村大看台”的花戏台,路过一户人家,见一位老人正坐在大门口剥豆子,我想起邬平川说的“口力”,便驻足躬身和老人攀谈。老人腿脚灵便地起身,领我进屋里坐,她说自己今年85岁了。我忙说,您身体好,看不出有这么大岁数。她指指自己的脑袋,说她年初在县中医院在头脑盖上动了手术。“俺家老奶奶(她婆婆)就是头晕走的,要不政策好,我这个老奶奶也该死了。”
同行的柴岗村卫生室医生告诉我,老人叫冯树兰,今年2月份因脑出血在中医院做了手术。
老人继续说,她住院费1万5千多元,自己家只拿了千把块钱,其余的政府都给报销了。她又说,不是好政策,家里一摊摊的事,可真没法过了。原来,老人的儿媳去年在外地因车祸造成了脾破裂。她说,要是没有好政策,一个病就把一家子的生活弄惨了。现在没事,有政府兜底,老百姓什么都不愁。“孙子包了100亩地养小龙虾,1亩地政府还补助1000块呢!”老人喜孜孜地对我们说她孙子养的小龙虾有多大有多好。直到送我们走,老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喜悦。
离开丰庄镇,从双桥镇上济祁高速,到安丰塘下高速,不久就到了位于安丰塘畔的寿县精神病医院。
作为卫健委的工作人员,我知道我委要求全县25个乡镇包括分院在内的39家乡镇卫生院,244个村卫生室与8家民营医院,要一个都不能少地全部参与到健康脱贫工作中来。我想看一看作为民营医院的寿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具体做了哪些。
2017年5月开张的寿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占地30余亩,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共有200张床位。140万人口的寿县,有5000多名精神病患者,这所精神病医院的成立,意义重大。
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我了解到,一位精神病人每月的治疗费用是5000多千元,精神病人多为贫困人口,这不菲的费用均由“三保障一兜底”解决,无需患者自理。
我申请去病房看一看。领我去病房的文院长告诉我,那位患者就是我委“解锁”行动中解救的患者。我看过那条关于“解锁”行动的新闻报道,一个被家人用铁链锁在床上12年的精神病患者,在寿县卫健委(原寿县卫计委)的入户健康排查中,被医务人员发现。
2017年8月24日,被铁链锁住关在小屋子里多年的成林(化名),终于迎来了自由——寿县卫计委领导率寿县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打开了沉重的锁链,把他送至精神病院。几个月后,成林(化名)的母亲到精神病院,看到自己过去赤身裸体被锁在床上的儿子,穿着整洁地站在她面前,她紧紧地抱住儿子,哭道:“我感谢共产党,救了我的孩子,要不我的孩子就没命了!感谢习主席领导得好,政策好……”
时隔两年,我去精神病院采访,看见了宛若新生的成林(化名)笑吟吟地与前去探望他的母亲对话,母子二人的笑容映入我的眼帘,我的眼睛渐渐温热、模糊……
我的脑海里蒙太奇似的浮现着一张张贫困群众的笑脸。
邬平川创新提出由15到20户贫困家庭组成互助小组,一个月开展一次“互动、互帮、互学、互比、互促”活动。迎河镇大店村第四互助组的贫困户王本成,就是这个活动的受惠者。提到“五互”活动,他笑得满脸绽开了花。因为过去,他曾经是个堕落消沉、家境破败的“两劳”回归人员。回乡后,村里及时将他纳入建卡贫困户,给予他帮扶和温暖,让他重振了生活的信心。于是,他在互帮组的帮助下,通过养鱼、种菜、贩运农副产品,很快脱了贫。脱了贫的他又带动了其他人。王本成笑着说:“俺现在都成榜样了!”过去游手好闲不肯务实做事的贫困群众严文祥,就是受他带动,甩开膀子、迈起步子走向脱贫致富路的。
我脑海中的笑脸像春日草原上绽放的野花一般,看不完,数不清。这些笑容,是实现了脱贫致富梦的圆梦者的集体表情,也是为圆梦者狙击贫困的邬平川等扶贫干部的精神群像。
后 记
在写此文时,采访本上记录的文字与脑海里记忆的笑容每每令我感动,我书写的每一个字码里都应该融有情感,带着温度。但是,在创作过程中,我感到力不从心,我无法罗列出更多在脱贫攻坚中的无私奉献者,以及勤劳、顽强的脱贫群众,也无法讲述更多令我感动的事件。
习总书记说:“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党最讲认真,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脱贫致富是一个必须现实的梦想。为了争取早日打赢这场战役,所有的干部群众都在与时间博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所有人都在奋力地拼搏与奔跑。
写罢此文,邬平川副县长已离开他挂职4年的寿县回到省城。离开寿县前,他又写了一篇文章:《有一种情愫叫感恩寿县》,再一次在寿县广大干群中成为刷屏热文。他感恩寿县令他增长见识、收获成长、享受成功,并丰富了他的阅历和人生。
而寿县,在这座留下他这位思考者与践行者足印的古城,与这座城里的人,也同样对他饱含情意。
世人可见:今日寿州如一班从远古驶来、带着历史沧桑的列车,正加速驶向美好的未来。伴随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扶贫工作也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激战正酣,一个又一个堡垒被攻克,一个又一个高地被占领,一个又一个胜利得以实现。1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2%降至1.24%,顺利实现高质量退出的目标。2016、2017、2018年度脱贫成效考核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并且位次逐年前移,最终进入全省前10,实现了连战连捷。正向激励机制、“五互”活动、边缘户帮扶、房屋修缮计划、五大专项行动等一系列创新做法,使寿县的脱贫攻坚精彩纷呈,获得了良好声誉,国家、省、市媒体给予高度关注,多家权威媒体将寿县的做法誉为脱贫攻坚的“寿县模式”。“十大工程”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扎实推进,各项政策精准、全面落实,农村的路宽了,电压稳了,水质提高了,网络通畅了,环境更美了,广大百姓得到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实惠,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干部的作风更加务实,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乡间小道有了越多越多的各级干部的脚步和身影,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干群感情更加深厚,风清气正、向上向善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正逐步形成。2018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寿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政府,在国务院扶贫办主办,教育部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协办的全国教育扶贫论坛上,做了题为“打造贫困县乡村教育振兴的‘寿县模式”的主旨发言;寿县连续两年,在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创历史最好成绩……
几个月来,我的采访、记录与书写在“脱贫攻坚”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面前,显得无比单薄,就像一滴水相对于一个海洋。但我希望这滴水即便风干,也作为一个微渺的標识印在大时代的鸿篇里,成为记忆。
所有为脱贫攻坚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都值得记忆。
责任编辑/彭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