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工程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研究

2019-01-03 04:53:10谭晓晋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预案灾害矿山

谭晓晋

(山西省煤炭地质115勘查院,山西 大同 037000)

矿山地质灾害频发影响着人们对矿山资源的开采利用,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有必要对其发生原因以及发生地质灾害后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研究,从而保证开采利用的安全有效性,促进社会进步。

1 矿山地质工程灾害类型以及发生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矿山地质工程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而引发矿山地质工程灾害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根据矿山地质工程灾害自身具有的性质来说,可以将其划分成缓慢型灾害和突发性灾害两种,而这两种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空间上的差错以及成因关系上,在分析矿山地质工程灾害时主要以以下三种类型的灾害为主:①矿山地质形变灾害;②矿山水文地质灾害;③矿山其他地质灾害。

(1)矿山地质形变灾害。在人们对矿山进行不断开采利用的过程当中,必定会使得矿山内部形成空旷的空间,并且还会导致该矿山区域内的地质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变得十分不稳定,长此以往就会逐渐改变矿山周遭的自然环境或者引起附近土壤基层地表发生变形现象,最终由于变形的缘故而引发矿山地质形变灾害,这种形变灾害主要的体现为矿山地表地面的坍塌、矿区附近土壤变得疏松而发生滑坡灾害、矿坑数量多并且深度较大而发生岩爆的现象。

从根本上讲,大多数的矿山坍塌或者塌陷的灾害都是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在这个人为因素中包括了目前矿山开采技术水平的落后问题以及矿山开采团队自身的开采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对矿山的开采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而且还影响着工作人员对矿山开采方向的判断造成盲目开采的结果,由于这类问题的存在,久而久之就会发生诸如矿山地面坍塌等事故,威胁了矿山工作人员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了对矿山资源的开采利用工作。

在矿山地质形变灾害中,滑坡灾害比较普遍,这种灾害的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作人员对矿山进行了不合理开采工作。在实际的矿山开采利用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使得矿山开采时出现开采比例失调的现象,这种行为将会导致矿山整体结构上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例如矿山开采时周围的坡度不一致,存在一边较陡一边较缓的现象,这就会导致矿山自身的地质结构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从而引发滑坡灾害。矿山地质形变灾害中的滑坡灾害通常属于突发性灾害,因此其一旦发生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并且在其处于露天情况下时还会在其发生后造成矿山塌陷的现象,所以滑坡灾害的发生轻则经济效益受损,重则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矿山开采人员开采利用矿山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要对矿山进行挖掘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矿坑,还有一种形成原因就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开采矿山的技术手段受到一定的限制或者相关设计工作者在设计开采方案之前没有对矿山进行充分的考察而设计出不完善的开采方案而导致对矿山的不合理开采,亦或是相关工作人员对矿山地质灾害没有充分的认识而导致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来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这些都是诱导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除以上原因之外,如果矿山开采相关部门没有对开采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工作,也会使得开采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开采工作时可能会采用比较落后的开采方法,时间长了就会使灾害隐患不断被积累从而在后期的矿山开采工作中出现事故频发的现象,比如岩爆现象、冒顶现象、鼓低现象等,这些事故发生的缘故都跟岩土层地壳的变化有关系,在某些外力作用下可能会导致岩土层地壳表面出现能量爆发的现象,由于这样强大的外力作用而导致大量岩石会出现移动的现象,不仅给矿山开采工作形成了阻碍,还威胁着矿山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

(2)矿山水位地质灾害。从目前我国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矿山地下水位的勘测结果上看,矿山地区的地下水位自身的改变幅度相对较大,而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对矿山进行开采利用之前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对矿山本身以及矿山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勘查工作,比如在对矿山进行数据测量时没有采用相对精度高和准确度高的仪器、在对矿山地区内的地下水位进行探测和评估工作时没有通过专业检测人员的手段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发生矿山水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根据对矿山水位地质灾害的统计中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由于地下水位原因造成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体现在地表地平面下降、沙土液化、土壤变形、岩洞塌陷、矿坑涌水、坑内涌沙、环境污染等方面。

(3)矿山其他地质灾害。在实际开采矿山过程中,由于每一个环节都有工作人员的参与,就会或多或少存在其他单纯由于人为因素的灾害,比如瓦斯爆炸、火灾、地热灾害等。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通常都是由于矿山开采企业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如果在开展矿山开采工作之前没有对相关各个环节中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就不会有足够强的技能水平去操作相关的开采设备,自身对灾害事故的防范意识也不会得到加强,这些都会使得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2 矿山地质工程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1 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框架结构

应急处置工作主要针对的是开采利用矿山资源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矿山地质工程灾害,因此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应的应急预案作为出现灾害事故时的行动指南,同样也是为了能够让灾害事故发生后的人员处置工作能够变得迅速、有效、有条不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灾害事故发生后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为了让应急处置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在进行制定之前需要对可能发生的矿山地质工程灾害进行必要的掌握,在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之后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的制定工作,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和开展应急救援行动的规划和指南,将每一个应急环节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指挥、反应速度快、清楚明了、操作规范的反应机制,使得应急处置工作能够按照所制定出的应急预案中周密的规划、合理的规范、有效的顺序来一步一步进行。其中应急准备主要的框架内容包括预案组织保障、应急资源的分析与保障、灾难事故风险的分析等;预案管理的主要框架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审核评估、宣布、培训和演练等;应急响应的主要框架内容包括应急抢险、通告与通信联络、人员疏散与安置、应急结束与现场恢复等。

2.2 应急处置工作过程

(1)应急准备。作为整个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的基础工作,主要是为了能够为应急响应工作做好在组织、资源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同时应急准备工作当中的灾害事故风险的分析工作的开展能够体现应急处置工作本身的重点,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为了能够保证应急准备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首先要对设立的相关应急机构建立一套完善、切实可行的组织体系,并在应急机构中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机构,并对机构中的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工作上的委任以及职责的划分,同时还需要对应急处置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资源进行充分的准备,如果某些资源出现短缺的现象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补充。

(2)预案管理。在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制订完毕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预案管理工作,首先通过专业权威机构进行审核评估判断其是否满足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的要求,在应急预案符合要求通过审核之后对其进行宣布和宣传工作,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以及实际演练,通过实际的演练能够发现应急预案应用到实际发生灾害事故中的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最后根据时间的推移应该不断更新应急预案以保持其持久的科学有效性。

(3)应急响应。作为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的核心内容,应急响应明确体现出了在矿山地质工程灾害从发生到结束后的善后工作的工作内容,并把责任和任务赋予并划分到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包括了灾害发生之后发出警报与通知、人员疏散以及安置、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医疗救助、矿山现场恢复等工作,这样才能让整个应急处置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 结语

矿山地质工程灾害不仅影响着矿山开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影响着国家对矿山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间接阻碍着国家发展,更威胁着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灾害发生之后应该有效的进行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身安全的同时保证矿山资源的可利用性。

猜你喜欢
预案灾害矿山
启东市强化预案演练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河北地质(2021年2期)2021-08-21 02:43:50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神剑(2021年3期)2021-08-14 02:30:08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昆钢科技(2021年2期)2021-07-22 07:47:06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矿产勘查(2020年7期)2020-12-25 02:43:42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中国民政(2016年9期)2016-05-17 04: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