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罗志春,潘峥强
(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常州 213300)
呼吸衰竭是临床呼吸系统中重症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严重缺氧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呼吸机逐渐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成为重症呼吸衰竭临床上一种主要治疗方式。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我院救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观察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在对各项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38例,均符合临床上有关重症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了解,并签署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10例,年龄为39岁~84岁,平均为(61.29±5.72)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11例,年龄为40岁~82岁,平均为(61.37±5.86)岁。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对比,均存在均衡性特点P>0.05。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平喘、抗炎与吸氧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以呼吸机辅助治疗,具体方法为:设定呼吸机模式为自主呼吸/时间切换(S/T),呼吸机参数重通气频率设定为14~18次/min,潮气量设定为6~9 ml/kg,将FiO2范围设定为30%~50%,呼气压从8~10 cmH2O调节至16~20 cmH2O,EPAP调节为5~8 cmH2O。当患者达到呼吸平稳、不缺氧、各项体征均恢复至正常,即可撤离呼吸机。
通过相同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气、心功能指标,对比指标包括LVEF、SpO2与PaCO2。
数据均录入excel,采用用SPSS20.0处理,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如LVEF、SpO2与PaCO2等数据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LVEF、SpO2与PaCO2分别为(70.1±9.7)%、(1.01±0.07)%、(40.2±3.4)mmHg,对照组分别为(60.7±8.4)%、(0.77±0.06)%、(59.7±5.8)mmHg,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t=3.193,P<0.05;t=11.346,P<0.05;t=12.642,P<0.05)。
多数呼吸系统重症疾病患者会发展为重症呼吸衰竭,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临床上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虽可获得一定疗效,但是整体效果并不明显,仍然存在较高病死率[3]。所以必须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明显增强患者呼吸能力,降低耗氧量,消除呼吸肌疲劳,同时还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纠正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的目的[4]。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呼吸机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气与心功能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呼吸机辅助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血气与心功能指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