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孙要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环境、条件、目标、要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尤为强调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归纳为五种: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2019年1月,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又将“五大思维”扩充为“六大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无论就新时代党带领人民群众治国理政面临的复杂问题、矛盾转变、历史使命等客观形势来说,还是就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领导能力的培养等主观方面来说,都需要科学思维方法。
实现新时代伟大历史使命呼唤科学思维方法。今天我们虽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但这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改革开放后,我们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然而在西方国家几百年才逐渐暴露的诸多问题,在我国几十年的时间内就以十分尖锐、显眼的形式爆发出来。面对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和艰巨的历史任务,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需要制订符合客观实际的社会发展目标;需要辩证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防止顾此失彼;需要扭住问题症结、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各种制度体制机制;需要培养法治思维、法治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准确拿捏各种尺度,应对各种潜在风险挑战。
彻底完成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科学思维方法。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改革大业尚未完成,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而且,我国改革走的是渐进性道路,“深水区”“险滩”尚未过去,“硬骨头”尚未啃下。渐进式改革到了一定阶段,边际效益就会出现递减。我们需要制定长期改革目标,不能犯机会主义的“短视毛病”;需要考虑各种综合配套措施,需要照顾各个方面的利益;需要瞄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趋势,不能走各种老路和邪路;需要知道哪些能改、可以改而哪些不能改、不该改。
培养新时代领导干部素质需要科学思维方法。当前,很多领导干部由于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实践经验、实践智慧有余,而理论智慧、科学方法储备不够;战术性、具体性工作胜任有余,而战略性、前瞻性工作捉襟见肘;对专业知识信手拈来,对哲学理论则把握不精。很多干部在推进各项工作时,缺乏“踱方步”的时间和功夫,缺乏科学思维方法的滋养。
在六大思维中,每种思维方法都有其特定内涵和哲学依据,领导干部在分析问题和推动工作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思维方法。
不能在战术上勤奋而在战略上懒惰。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前进方向的思维方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主要特点。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把过去、现在和将来连贯起来综合考虑,既要有全局思维,具备驾驭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又要有长远思维,具备预测未来、规划长远的本领。从领导方法而言,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战术上的勤奋,更要做到战略上的勤奋。
坚持学习历史、顺应历史、创造历史。历史思维就是科学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问题,熟练掌握历史规律,善于把握历史趋势的科学思维。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都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学习历史、借鉴历史、运用历史、顺应历史、创造历史。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领导干部需要善用历史思维观察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推动历史发展。首先,对于重要历史人物,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把历史顺境中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遭遇的挫折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来苛求前人。其次,坚持一切向前看,着眼未来分析各种历史错误。我们党无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难免会犯错误,我们不能消极地、静止地面对错误和挫折,要看到错误中也孕育着后来的成功。最后,善于运用历史规律,做历史发展的“促进派”,不做违背历史规律的事情。
坚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辩证思维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辩证运动规律在人的思维和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领导干部要运用好辩证思维,必须将矛盾思维贯穿到想问题、做决策和干事业的全过程。首先,勇于承认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存在的各种客观矛盾,找准矛盾、找全矛盾也就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和着眼点。比如,党的七大召开时,胜利就在眼前,毛泽东却出人意料地强调要“准备吃亏”,并且一口气列举了可能出现的“十七条困难”,而且还批评一些人“讲不得困难”。其次,理性地分析矛盾。要坚持“两点论”“重点论”和“发展论”。最后,坚持解决矛盾。人民群众是解决矛盾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要在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问题时解决各种矛盾问题。
坚持以思想创新带动文化和制度创新。创新思维就是指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方法。创新思维能力,破除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就是要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就是要形成新结构,谋划新工作,寻找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提升新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和报道中,“创新”一词出现超过千次,可见其受重视程度。
领导干部在运用创新思维时,必须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社会环境入手。首先,解放思想,不断进行观念创新。这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的前提条件。其次,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思维的良好氛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正确对待创新过程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把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作全社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法治思维是以法治理念为基础,运用法律规则、法治精神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作出决策的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支持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只有制定良法才可以进行善治,立法机关要遵循法律科学的基本规律,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本部门本系统的利益放在首位。其次,要忠实于法律,带头严格、科学、文明执法,不以权压法、以身试法、徇私枉法。最后,支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立足底线基础上努力追求高线。简言之,就是一种遇事从最坏处着想,然后做最充足准备,在有限条件下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思维方式。
领导干部在运用底线思维时,首先要精准找到底线。必须首先搞清楚底线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最坏的形势是什么。其次,强化风险防范。对于哪些是风险、风险的可能影响、风险的源头在哪、如何防范潜在风险、如何争取最好结果等问题,必须有很好的应对。再次,坚决守住底线。这是底线思维的关键。最后,努力追求高线。守底线不是守摊子、看地盘,而是立足底线、追求高线。不去主动出击、主动迎战,早晚也会丧失底线。
从本质上来看,六大思维处于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抽象思维与实际经验的结合点。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既需要学习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需要参与到实际工作尤其是各种“急难险重”工作中去。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治国理政、提高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12月和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先后两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一次是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第二次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在每次学习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重大作用。
在急难险重工作中锤炼科学思维方法。环境越是艰苦,条件越是复杂,任务越是急难险重,就越能磨炼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考验领导干部的战略定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要鼓励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去经受锻炼,培养科学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