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阳
(侯马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3000)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特异质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以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均参与炎症反应,以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多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咳嗽、胸闷等,反复发作,随着病情迁延症状逐渐加重,且夜间和清晨加剧。引发哮喘的原因较为复杂,例如粉尘刺激、摄入鱼虾等环境和饮食导致的过敏反应,温度变化和剧烈运动导致的呼吸变化,以及遗传因素影响等都可致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改善通气量是首要措施,以缓解患者气促,消除炎症。本文对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别给予沙丁胺醇单一用药和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用药,探究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前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后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收集临床资料,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0~68岁,平均(43.8±3.7)岁,平均病程(3.6±1.1)年;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2~7 0岁,平均(44.5±3.4)岁,平均病程(3.9±1.2)年。就诊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且处于急性期,症状表现为发作性喘息、咳嗽,或伴有胸闷,听诊肺部伴有哮鸣音。排除2周内使用平喘类药物治疗患者以及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患者。比较一般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征得患者同意及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化痰等常规治疗,同时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葛兰素史克制药(重庆)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01,规格100 μg*200揿]吸入治疗,经口腔吸入使用或吸气、吸药同步存在困难的患者借助储雾器使用,每次剂量100 μg,一天三次。持续治疗15d。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化痰等常规治疗,沙丁胺醇吸入治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联合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AstraZeneca Pty Ltd,批准文号H20140475,规格2 mL:1 mg)治疗,经合适的雾化器给药,实际吸入量为标示量40%~60%,每次剂量1~2 mg,一天两次。持续治疗15d。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喘息、咳嗽及哮鸣音症状缓解时间;记录肺功能指标FEV1(L)、FEV1/FVC(%)、PEF(L/s)。疗效判定:临床控制-FEV1(或PEF)增加量超过35%,或不低于预计值80%,PEF昼夜波动率小于20%,哮喘症状完全缓解;显效-FEV1(或PEF)增加量25%-34%,或达到预计值60%~70%,PEF昼夜波动率小于20%,哮喘症状明显减轻;有效-FEV1(或PEF)增加量15%~24%,哮喘症状有所好转;无效-FEV1(或PEF)指标无改善,哮喘症状无好转。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
所有数据经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分别以t、x2检验,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喘息、咳嗽、哮鸣音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3.12±0.95)d、(4.25±1.06)d、(4.98±1.08)d,对照组分别为(4.58±1.12)d、(7.36±1.26)d、(7.95±1.21)d,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数据t1=6.669、p1=0.000;t2=12.670、p2=0.000;t3=12.805、p3=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15d后,对照组FEV1、FEV1/FVC、PEF指标分别为(1.81±0.45)L、(66.52±5.34)%、(6.82±0.46)L/s,观察组分别为(2.43±0.35)L、(72.56±6.84)%、(8.17±0.58)L/s,明显高于对照组,t1=7.296、p1=0.000;t2=4.669、p2=0.000;t3=12.234、p3=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临床控制26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5.56%(43/45);对照组临床控制13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82.22%(37/4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x2=9.010,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随着工业大力发展,空气质量逐渐下降,环境问题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支气管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遗传因素、剧烈运动、过敏反应以及气候骤变等都是支气管哮喘主要致病原因,急性发作时患者突发气促、喘息、咳嗽,肺部通气量迅速减少,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造成呼吸抑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尚无完全根治办法,通常采用药物扩张支气管、解除气道痉挛,同时抵抗炎性因子,对气道黏液分泌进行抑制。单一用药虽具有较强的靶点针对性,但效果仅限于缓解对应症状,存在较大不良反应风险;联合用药则可进行多靶点、多方位协同治疗,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阻断剂以及茶碱类药物都是常用的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其中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抗炎效果最强,是临床应用首选推荐药物。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舒缓气道,解除痉挛,显著减轻炎症反应。
本研究中所用布地奈德即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于变态反应引起的支气管哮喘作用良好,可有效抑制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变态反应,阻止炎性因子释放,从而改善哮喘症状。沙丁胺醇属于β2受体激动剂,是一种短效药物,能显著增加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舒张平滑肌。数据结果显示,联合使用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使用沙丁胺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应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药物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