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秋燕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1)
慢性胃炎属于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通常是因饮食不当、情志不和等原因导致[1]。对于此,本文探讨在慢性胃炎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饮食调护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中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胃炎住院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66±4.33)岁,平均病程(5.54±1.18)年;研究组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37±4.46)岁,平均病程(5.28±1.2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疼痛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中医情志护理和饮食调护:①中医情志护理。通过四诊法对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对其症候属性进行判断,据此制定护理计划。情志相胜法是基于五行相克而形成的一种方法,即通过一种情志对另一种情志进行纠正,如以喜胜悲,慢性胃炎患者通常是因忧悲过度而引起,所以可以通过以喜胜悲的方式进行护理,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到因人施护,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选用移情易性法、发泄解郁法、释疑解惑法等,让患者正确对待不良情绪,每次15~20分钟,每周2次。②饮食调护。不良饮食习惯是慢性胃炎的一个主要诱发因素,对于此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嘱其在进食过程中应细嚼慢咽,少食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注意规律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坚持少食多餐进食原则,另外注重饮食洁净性,避免细菌侵体,使病情加重。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为(34.6±2.1)分,抑郁评分为(3 2.8±4.3)分,对照组焦虑评分为(41.6±2.5)分,抑郁评分为(39.6±4.5)分,可见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0、12.501,P=0.000、0.000<0.05)。
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等范畴,通常是因胃肠功能减弱导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中医注重情志与情绪两者的统一性,情志与机体脏腑功能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中医认为,对患者情志进行有效改善,可以实现改善病情的目的。近些年经过多名学者的研究发现,中医情志护理对疾病治愈有一定帮助[3]。中医情志护理可以使患者情绪得到改善,避免不良情绪及行为的出现,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有效调节,对疾病治愈有利。同时,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治疗与饮食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良好饮食习惯不仅可以预防慢性胃炎,还可以辅助治疗慢性胃炎,反之若饮食习惯不健康,则会使病情加重[4]。所以在慢性胃炎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饮食调护,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促进疾病康复。本次研究中,经过护理干预,研究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中医情志护理联合饮食调护的效果更佳。
在慢性胃炎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饮食调护可以取得显著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