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爱娜,汤士勤,彭 双,王韶霞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扩大,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保证矿产资源的持续供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我国是全球矿产资源大国,随着全球矿产资源供应越发紧张,矿产价格不断上升,矿产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扩大,矿产行业回报率不断增加,从而极大促进了我国矿产产业发展。
整体来看,我国内蒙古地区矿产资源储量较大,找矿发展空间广泛。但经过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六十年代末期、七十年代末期以及本世纪初四次找矿高潮后,矿产资源过度开发,找矿难度加剧。虽然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加大了找矿勘查方面的投资,但只发现一些储量相对有限的小型矿场。总的来说,深部找矿是我国矿产勘查工作主要发展方向[1]。
内蒙古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的交汇处,从太古宙以来,先后经历了多次构造演化,岩浆活动较为频繁,构造发育成熟,从而为成矿提供了相应的环境基础。到2015年年底,自治区共发现超过140处金属矿床,累计勘查到的金属资源储量达28.3亿吨。其中,沉积变质型金属矿总量近5万吨,碱性岩浆型金属矿总量达1.6亿吨,沉积型金属矿总量达67.3万吨,矽卡岩型金属矿总量达2.6亿吨,火山-沉积型金属矿总量达1.9亿吨,热液型金属矿总量0.79亿吨,褐铁矿总量达57.4万吨,风化琳滤型金属矿总量达88.2万吨,成矿原因不明的金属矿总量达1.1万吨[2]。
白云鄂博铁-钒-稀土矿床是世界级矿床,当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类似规模的矿床。该矿床分布在我国内蒙古中部的包头市白云鄂博区,并由东、西、主矿三个小型矿床构成,当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达1.6亿吨,占该区铁矿石矿产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是包头钢铁集团生产原材料的主要来源地。
该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部的白云鄂博中-新元古代裂谷带,矿床成矿与17亿年前中元古代时期的岩浆喷发、侵入活动有着直接关系。
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开采工作,截止到2017年年底,该矿矿产资源储量达1.3亿吨,已经开采的矿产资源,占该矿床矿产资源总量的17.2%。其中,主矿床开采总量达1.2亿吨,占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的35.8%;东部矿床已经开采矿产总量达1.2亿吨,占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的43.6%。当前,西部矿床尚未进行任何开采活动[3]。
沉积变质型矿床是我国内蒙古地区主要矿产,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铁矿类型。当前,已经探明的该类矿床总量达70多个,矿产资源总量占全区矿产资源总量的16.99%,多分布于我国内蒙古中部的固阳、包头、乌拉特旗等地区,少部分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奈曼旗等地。该类矿床成于太古宙时期,分布在乌拉山群、色尔腾山群,其成矿和中-晚太古代岩浆侵入有关直接关系。
矽卡岩型矿床是仅次于沉积变质型矿场的金属矿。当前,内蒙古地区该类矿床数量总共24个,占全区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的9.34%。基本分布在内蒙古东部的克什克腾旗、内蒙古西部的拉善左旗等地区。矽卡岩型矿和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有着直接关系,且一般和铜、锌等金属矿所共生,占全区已探明矿产总量的74.28%,当前,剩余未开采总量近1.8亿;朝不楞中型铁锌多金属矿床已探明储量达0.23亿吨,占全区已探明的该矿总储量的7.4%。
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内已探明的火山-沉积型矿床数量共8个,且主要以中兴矿床为主,已经探明的该矿矿产资源总量占全区铁矿石储量的6.76%,并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地区东部的巴尔虎旗、阿巴嘎旗等地。其成矿期为华力西旗、中元古代。在华力西旗,主要成矿为谢尔塔拉铁锌矿床,已经探明的该类矿产总量达0.75亿吨,占全区已探明该矿总量的39.23%,截止到2015年,仍未进行有关的开采活动。中元古代期的矿床,主要有白云敖包矿床,已经探明的该类矿产资源总量达0.74亿吨,占全区已经探明的该类矿产资源总量的38.92%,当前未开采的矿石资源总量为0.68亿吨[4]。
当前,内蒙古地区共探明该类铁矿床总数为9个,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乌拉特旗,占全区已经探明的矿产总量的2.8%,该矿成矿和中-晚元古代海相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浆活动有着直接关系。当前,主要存在东升庙多金属铁矿床和霍各乞多金属矿床[5]。这当中,霍各乞多金属矿区已经被探明的矿石资源总量达0.48亿吨,占全区该类矿产已经探明总量的61.5%;东升庙矿床资源总量达0.18亿元,占全区该类已经探明的该类矿产资源总量的23.93%,当前尚未进行任何开采活动。
当前,内蒙古地区共探明该类矿床12个,且主要以小型矿床为主,占全区已探明的该类矿产资源总量的2.51%,当前主要有额济纳旗黑鹰山铁矿、阿拉善右旗宽湾井铁矿。宽湾井铁矿总量达0.23亿吨,占全区该类已探明的该类矿产资源总量的32.85%。黑鹰山铁矿矿产资源总量为0.32亿吨,占全区该类已经探明的该矿资源总产量的46.2%。该矿成矿和华力西期、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有着直接关系。当前,内蒙古区全区范围内,不明成因铁矿共14个,且以小型铁矿为主。已探明的热液型矿石总量达1.1亿吨,占全区已探明的该类矿产资源总量的4.03%。
通过对内蒙古地区铁矿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该地区成矿期集中在太古庙期,特别是中-晚太古代是沉积-变质型铁矿的主要成矿期;而中-晚元古代的酸性岩浆和白云鄂博式铁矿成矿有着直接关系;华力西期间、燕山期是第三个矿区主要成矿阶段[6]。
太古宙地层作为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岩层,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的北部地区,也就是阿拉善旗以西、赤峰以东的地区。虽然该地区找矿工作面临着诸多限制和困扰,但航空磁测发现仍存在很多航磁低缓异常的情况,尤其是内蒙古中部地区,也就是大青山-乌拉山-狼山-千里山和阿左旗的雅布赖山,如果有航磁异常的情况,应当引起有关人员的关注。
白云鄂博式铁矿是在特殊环境、特殊时间段以特殊形式形成的特殊铁矿,因此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广泛关注,并撰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献,但关于矿床有关的资料仍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类似的矿床未被发现,所以,应当将各类矿床作为今后找矿工作主要发展方向。
与中-晚元古代海底火山活动有着直接关系的火山-喷流沉积型矿床是内蒙古地区主要金属矿床,广泛的分布于内蒙古地区的固阳、武川、乌拉特旗地区,尤其是乌拉特旗一代,该类矿床找矿发展空间极大。
我国内蒙古地区成矿时代较多,找矿空前较大。本文根据我国内内蒙古地区矿产资源特点,对其资源类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同时对该地区找矿工作发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工作。随着我国找矿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以及资金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内内蒙古地区矿产找矿工作,将获得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