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平
(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南阳 474150)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心理因素与精神因素等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作用[1]。为了进一步探究心理护理+降压药物在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本次研究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药物降压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现在对其资料进行如下分析。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女性19例,男性16例,年龄为59岁~82岁,平均为(70.29±5.72)岁,病程在1年~18年之间,平均为(8.2±3.1)年;对照组中女性18例,男性17例,年龄为60岁~80岁,平均为(70.37±5.86)岁,病程在1年~17年之间,平均为(8.1±3.0)年。组间各项资料对比,均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口服卡托普利片3次/d,1片/次。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实施针对性性心理护理:患病后,患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帮助其消除不安心理,加强与患者的思想交流。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深入落实人性化服务宗旨,引导患者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使病情快速好转;②创设良好医疗环境:为患者营造宜人的就医环境,避免烟雾、尘埃刺激,调节室内温度在20℃左右,湿度控制在55%左右。保证患者睡眠充足,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这对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非常有利,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③加强日常生活与治疗护理:治疗期间会为每位患者配备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应加强对患者治疗与日常生活的护理,通过健康宣教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逐步改善其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有效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统计两组焦虑评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估:显效:收缩压降低大于40 mmHg,或舒张压下降大于20 mmHg;有效:收缩压降低程度在20~39 mmHg之间,或舒张压下降程度在10~19 mmHg之间;无效:收缩压、舒张压不存在明显改变。
各项数据用SPSS 20.0分析,计数资料用(%)描述,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描述,t检验,P<0.05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97.1%(34/35),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1例,对照组77.1%(27/35),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数据对比差异显著(x2=6.248,P<0.05)。治疗前观察组焦虑评分(单位:分)(61.53±8.25)与对照组(63.22±6.52)差异不大(t=0.950,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39.03±4.84),对照组为(62.32±7.1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15.973,P<0.05)。
高血压发病受环境、遗传与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血压持续性升高,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控制病情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老年患者长期服药治疗,容易产生焦虑、猜忌、不安等不良心理,因此有必要在药物控制的同时给予其心理疏导,帮助其改善心理状态[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降压药物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优于单纯实施药物治疗的对照组,P<0.05。总之,心理护理+降压药物治疗可显著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可缓解其不良心理,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