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纲要》涉及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
在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方面,《规划纲要》重点提到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多个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会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关键环节,研究税收支持政策。
在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方面,《规划纲要》表示要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量子通信产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联的城市大脑集群,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等。
根据《规划纲要》,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其中,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
其他量化的目标还有: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到2025年,中心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2∶1以内,中心区人均GDP与全域人均GDP差距缩小到1.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到2025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总体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单位GDP能耗较2017年下降10%;到2025年,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1万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规划纲要》表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