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成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主任(院长)、教授
我国目前安全生产治理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标本兼治——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久久为功、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层层压实
响水“3·21”事故调查报告的公布,使安全生产在岁末年初又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热议话题。“年初出事故,一年白干;年末出事故,白干一年”这句话虽有些偏颇,但仍然表达出该阶段大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关注。只有安全了,才能给一年的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只有安全了,才能以更昂扬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正确的发展理念作引领,需要完备的风险防范体系作支撑,需要充分的安全监管能力作保障。
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均暴露出地方政府“重发展、轻安全”的问题。2015年天津“8·12”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在天津高速发展时期,天津GDP一直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但经济增速模式单一,过多倚重滨海新区的国家重点项目和大乙烯大炼油等重化工项目的拉动,是否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没有“系牢安全带”的问题?这一点值得探讨。20世纪90年代,深圳发生清水河危化品仓库爆炸,伤亡巨大,同样是发生在深圳的GDP快速增长时期。今年的响水“3·21”爆炸事故,同样暴露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问题——响水县政府在风险隐患没有排查治理完毕、没有严格审核报关的情况下,急于将停产整顿的一批企业复产验收。因此,安全发展的理念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先导,“任何发展绝对不能以牺牲安全作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红线意识必须“非常明确、非常强烈、非常坚定”。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安全生产风险防范体系的系统脆弱性和结构性缺陷所致的。
系统脆弱性。什么可以导致风险防范体系出现系统脆弱性?首先是发展理念。如前所述,发展理念是一切工作的先导。“重发展、轻安全”的发展理念可以直接导致风险防范体系的系统脆弱性,“照顾发展、照顾大局”经常成为放松安全监管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这背后都是不正确的发展理念和畸形的政绩观在作祟。其次是消极腐败。天津港“8·12”事故调查报告明确指出,“一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在人情、关系和利益诱惑面前,存在失职渎职、玩忽职守以及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的腐败行为,为事发企业规避法定的审批、监管出主意,呼应配合,致使该公司长期违法违规经营……上述有关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相关法律法规形同虚设”,很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背后都有腐败行为,这是导致风险防控系统脆弱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党建工作,创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生态环境,对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极大的正外部性。
结构性缺陷。重大事故的发生还暴露出风险防范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天津港“8·12”事故就曾暴露了港口管理体制不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不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标准不健全等结构性问题,今年响水“3·21”事故再次暴露了同类问题,这说明安全监管的结构性短板一直存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责任、体制、法治、防控、基础五个方面绘制了安全生产领域的改革蓝图,系统性地提出了若干制度和措施,互相关联支撑,构筑完备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意见》中提到的改革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健全安全生产法治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都是长期性和系统性的任务,这些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因此,在逐步优化和改善防控体系的同时,务必要做好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靠压实责任来补位结构性短板,进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这是现阶段安全生产标本兼治的主导思路。为落实《意见》,2018年4月份,中办、国办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提出对涉及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的领导干部“一票否决、从重追究、补救从轻、尽职免责、终身问责”,今年响水“3·21”事故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和问责力度空前,就是对《规定》的贯彻与落实。2019年11月22日,李克强总理对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工作会议作出的重要批示强调,“进一步明确和层层压实每一个行业领域、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每一个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可以看出责任体系在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安全生产治理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标本兼治——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久久为功、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层层压实。
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危化品及危化废料的全过程全周期管理缺失,背后固然有体系结构性缺陷的原因,但同时也有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搭建危化品的全周期监管信息平台,对危化品进行全过程信息管理和监控,实现来源可循、去向可溯、状态可控,为相关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7月18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我为什么经常讲底线思维,就是要有充分准备,要有戒惧之心,要有忧患意识。有的事万一发生了会怎么样,然后对万一要有所防范”。如何对“万一”有所防范?在风险管理领域有一种经典的方法——情景构建,即基于底线思维、分析自身特点、参照历史案例构建假想敌,以具象化的“情景”替代虚拟的风险;在构建假想敌的基础上,研究梳理应急任务清单;最后针对各项任务评估目标能力和既有能力,明晰能力差距,确定能力建设计划。
2012年,北京在“7·21”水灾后痛定思痛,开展巨灾情景构建,构筑了城市可能面临的11项重大突发事件(并不局限于事故灾难)情景,引领了城市的“十三五”应急体系建设,使其风险防控和应急准备能力得到跨越式发展。2013年,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曾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石化行业巨灾情景构建,勾勒了石化行业重大突发事件的规律特点,对照评估了行业风险防控体系的薄弱环节和应急能力短板。
岁末年初,建议各地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方位无死角地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领导责任,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此外,建议各地从长计议围绕自身风险开展情景构建,以有效增进部门间防控事故风险的协同力,对既有事故防控体系开展评估和改进,最终提升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同时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