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肖郎平 徐荣锋
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企业家
对神奇集团创始人张芝庭来说,荣誉多得不计其数。不过,最新的这个荣誉比较特别。一个月前,他被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推荐宣传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都说人生如戏。一个害怕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人,却以21元创业,最后成为资产超百亿元的企业掌舵人,这样的戏剧人生和时代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是个好问题。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民营企业,更不会有神奇,也不会有我张芝庭的今天。”张芝庭谈起了神奇的人生历程。
张芝庭个子不高,穿着朴素,脚上是黑色的休闲鞋,保持着比较好的身材,没有想象中的大腹便便。
闲谈是从时间开始的,他说,“时间过得快,我都快80岁了,最近两三年,觉得时间更快了。”
张芝庭的爷爷奶奶活到70多岁,父亲活到90多岁,母亲现在90多岁了依然身体不错。他说,一代人比上一代人多活了20年,“你们会活到100岁”,然后又指着一群90后记者说,“你们会活到120岁。”
这是为什么?包括神奇集团在内的医药进步带给人们的福利吗?张芝庭谦虚地说,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至今,张芝庭和母亲还在家里种菜,“生命在于运动。很多人都是富贵病,吃出来的。要管住嘴,迈开腿。”
“说出来你们不相信,我一个月150元就够生活。”他的生活习惯是多吃粗粮,下点面条也可以吃一顿,不太爱吃肉类。
活着要珍惜时间,张芝庭告诫年轻人说。环顾他的办公室,几个大书柜里面只有两种书,医药类和企业管理类。“天天晚上看书,不但看中国的,还看外国的。”张芝庭说。工作人员也透露,张芝庭学习欲望特别强,至今也在关注新事物。
第一桶金是1350块钱。
改革开放前,张芝庭就担任了兴义制药厂的副厂长,月工资32.5元。
那时候,土霉素和四环素是最好的药。但各地的用药习惯不同,云南医生喜欢开土霉素,贵州的医生喜欢开四环素。
张芝庭了解到,云南那边爱用土霉素但没有生产土霉素。掌握这个信息后,他到省里找人赊到了5桶土霉素粉共100公斤,价值5万元。药厂只有23个人,临近春节,加班加点生产。半个月后,土霉素片生产出来,马上拿到云南三个县销售,除了成本赚了1350元。
这可不得了,一下子就赚1350元,当年是个大数目。更不得了的是,这下可捅了大马蜂窝。他被批评为做无本生意,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当地干部大会上被批,写了半年检查,工资也被停了半年。
1987年,张芝庭用21元买了3只坛子,租了间民房,借一包水泥,找了一根竹棒,搭了一个小工作台,办起了兴义日化厂,第一个产品就是名扬天下的“脚癣一次净香露”。明明是日化厂,为什么生产药品呢?这背后的苦衷是,当时药品只能由国企生产,民企不可以进入。
张芝庭先后到到贵阳、北京、武汉等地的百货大楼现场给人泡脚推广,立一块写着 “30分钟治脚气,无效退款”的牌子,就这样一步一步把市场打开。再后来,他又在贵阳水口寺租了三间办公室,创业走上了轨道。
“我比‘傻子瓜子’还早,那时没有私营企业的概念,也没有个体户的概念。只能搞集体企业,属县经委管。”
1990年,张芝庭与美国兴运联合有限公司合资兴办“中美合资贵州神奇制药公司”,树起了“贵州神奇”品牌,堂堂正正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药品生产的民营企业。
“就是去找市场。没有路,要自己闯出来。”张芝庭说。
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药品生产的民营企业家,是机遇很好,还是突破政策?
张芝庭说,不仅仅是机遇好,更多是突破政策。当时,“一次净”产品30分钟治好脚气,确实管用,省卫生厅批了药准字,把化妆品变成药了。
1988年,他到北京参加首届国际展销会。在火车上宣传产品,一名乘客怀疑地问,“真的假的?”他说,不信你把鞋脱了试一下,等到北京就好了。
对方难以置信地说,“不会吧,那么神奇呀!”那是张芝庭第一次听到“神奇”两个字,就萌发了注册“神奇”商标的想法。
注册“神奇”商标也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张芝庭穿着双凉鞋跑到北京,找到国家工商总局,但工作人员不给注册,说“神奇”这个名字夸大了。
张芝庭住在三里河东大旅馆,想了一夜,神奇的英文magical读音为“玛奇卡”。第二天,他决定用这个译音到国家工商局注册。工作人员问,为什么用这个名字,名字是什么意思。张芝庭不肯道破天机,只说是旁人告诉自己的,自己也不懂什么意思。
一来二往,慢慢和注册人员熟悉了。过了几年,他主动让张芝庭抓紧注册“神奇”商标。
张芝庭说,那也是时代所决定的。当时,他看到“西安杨森”“中美史克”打广告,是合资企业,于是到贵州省经贸厅询问“可不可搞合资企业”,回答“贵州不可以”。后来他到北京,参加中国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就是个好机会,30分钟治脚气,“一次净”产品获好评。
在博览会上,张芝庭结识了一位台湾人吴先生。对方先试,体验后肯定了药效,张芝庭还曾经把大桶装“一次净”产品的送货到广州,由吴先生带到台湾销售。吴先生的夫人是美国籍,在张芝庭的建议下,双方合作成立了“中美合资贵州神奇制药公司”。
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在意大利举行,央视首次进行世界杯实况转播,神奇制药投入120万元广告费用,在比赛开始前播出。当时众多制药类国企是从不打广告的,神奇的广告宣传一下就让“一次净”产品的销量突破亿元大关,一炮走红。
张芝庭总结说,神奇这么多年走出来,就是抢占先机,先找市场,发现市场,研究市场,创造市场。
1993年,张芝庭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当时,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民营企业代表就我一人。”
在北京期间,他体验了藏医后陷入思考:藏族有藏医,蒙古族有蒙医,贵州有苗药,且疗效同样非常好,为什么就不能大力推广呢?
当时的药品管理局,行政权力有限,有的工作推动起来十分吃力。在这种情况下,张芝庭每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都要以贵州代表团名义提出有关苗药的议案,反映需要国务院解决的问题。
他向贵州省卫生厅汇报了发展苗药的想法,得到支持。1994年,张芝庭又深入黔东南苗族地区找苗医,在苗区走访两个多月,收集到十多个治病的苗药方。申报后,获得了中国第一个苗药药品批准文号。此后,贵州苗药生产企业不断增加,从最初包括“神奇”在内的19家,猛增到180多家。
2001年,在张芝庭的推动下,我国第一个苗药标准出台。
上世纪90年代代神奇制药生产车间
神奇制药的现代制药车间
中国人相信,善有善报。但张芝庭也没想到,回报会这么快而且这么大。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官员找到张芝庭,让他收购贵阳生物制药厂。当时,贵阳生物制药厂有200多个职工,处境非常困难,在职职工每月70多元,退休的每月50元,住的是干打垒的房子,厨房在走廊上,没厕所。
张芝庭承诺,为每户修50平方米的房子,没退休的每月每人加20元,退休的每月每人加10元,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大家都鼓掌。
无心插柳柳成荫,此举让神奇集团获得2000多亩地。如今土地价值暴增,神奇集团固定资产飞速扩张。
神奇集团的善举得到回报,反过来又给社会以更大的回报,“必须想到社会,必须想到国家。”
1994年,张芝庭与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发起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投资560万元,向荔波两个贫困民族乡赠送3万只黑山羊用于饲养,为每家农户捐建猪圈,每户送5头猪苗。
2003年,他又发起“光彩康复工程”,通过外交部和卫生部免费向尼日利亚等17个非洲国家及中国西部12个贫困县无偿提供1.2亿元的抗结核药品。
2004年,张芝庭投资4.5亿元,建立贵州医科大学(原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2016年,他又成功收购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美国弗吉利亚州英特蒙特学院。张芝庭边说边竖起大拇指,“美国人为什么同意我收购,他们喜欢听故事,我就给他们讲21元创业,他们都竖起大拇指。听到我办非盈利性大学,让当地人读得起书,都为我鼓掌。”
为何对非盈利性大学情有独钟?他说,“以前是教育救国,现在是教育强国,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要办就办大学。”
张芝庭还表示,“我不是党员,但我坚决拥护共产党,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靠社会,靠国家。我是个老实人,全国有名的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