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丽
中国家长在送孩子去美国留学之前,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担忧:孩子英语不好,难以适应美国小学的校园生活,怎么办?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好,与美国学生一起学习,会不会被拖后腿?假如孩子有很高的天赋,在教育环境比较宽松的美国公立小学读书,会不会影响将来的发展……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美国小学实行的是分层教学,老师会根据各科的考试成绩,把同一个行政班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群体,分别对他们实施不同的教育:不习惯新的校园生活?不要紧,美国老师会给孩子一个月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母语不是英语?没关系,这里有ESOL,专门帮助小留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数学成绩很突出?有办法,你可以单科跳级,上高年级的数学课;天赋好被耽误前程?不可能,美国小学有天才班,专门用来“对付”这些资优儿童……
2014年9月22日,我们抵达美国一周后,女儿正式进入WES,开启了在美国的小学生活。上学第一天,我不知道需要给她带什么,只在书包里装了笔袋、水杯和一个笔记本,心想:学校一定会发教材或学习资料,让我们交钱买,我在家等通知就是。下午2点45,女儿和Anna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安排她们吃零食的时候,我问女儿在学校里上些什么课。她说:“只知道数学、语文、体育,其他都不知道。”“老师讲的课,你能听懂多少?”“一句也听不懂!”“听不懂怎么办呀?”“数学老师讲完课以后,拿着手机,用手机上的翻译软件和我说话。”“是吗?你们老师真有意思……有作业吗?”“没有。”我想知道老师有没有发学习资料和家长通知之类的东西,打开她的书包一看,里面空荡荡的,除了早晨从家带去的三样东西——笔袋、水杯和笔记本,什么也没有。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女儿每天都是2点45左右到家,没有作业,没有课本,也没有任何学习资料。我有些不放心,问:“你们班同学都没有课本吗?”“都没有。”“他们也没有作业吗?”“不知道!”“现在知道上哪些课了吗?”“不知道。”“你们没有课程表吗?”“没有。”我还想再问,女儿不耐烦了,要去找iPad、看“开心超人”。我心里开始嘀咕:这是上的什么学啊?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周的情况跟第一周差不多。我问女儿:“你们班其他同学的书包也都是这样空空的?他们也都没有作业本吗?”“也没有。哦,对了,他们每人都有一个大夹子,夹子里面有一个大本子。”“为什么他们都发了大夹子,却不发给你呢?”“我也不知道。”一年后,女儿升入五年级,我才明白:每学年开学第一天,老师都会发给孩子一份文具采购清单,上面列着笔记本、荧光笔、油画棒、菲斯卡剪刀、胶棒等等,让他们买了带到学校,分别放进教室的各个文具筐里,不必每天背来背去。女儿初到WES时,入学时间晚了一个月,没有拿到这份清单。
吃过晚饭,女儿又想看iPad。我心里暗暗着急,拿出新买的英文绘本,想让她通过读绘本来学英语。女儿以前是很喜欢读书的,常常抱着上百页的纯文字書读得津津有味。可是现在,她一是因为看不懂英文内心烦躁,二是认为绘本内容太幼稚,根本没兴趣。我想帮她补习国内的功课,她也不想学。一听我说学习就生气,刁难我给她看中文书,有时甚至哭闹,说不想去上学、想回国、想念国内的老师和同学……我心里越发不安:天天去上学,却不知学的是什么;没有课本,我即便想帮她复习学校所学课程,也无从帮起;没有家庭作业,放学后不是想吃东西就是想玩iPad,不让玩就哭闹。照这样下去,不仅美国的功课没学好,还把国内的课程耽误了,岂不是两头都落空了……
我先生也有这种担心,于是硬着头皮,用蹩脚的英文给女儿的班主任戴尔·瑞尔老师发了个E-mail,询问课本、作业以及学习资料等情况,但没收到回复。在学校,女儿试着告诉戴尔·瑞尔老师:她想要一个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大塑料夹和大本子——日志(agenda)。几天后,老师果然给了她一个旧的大塑料夹和一本日志。我们很高兴,后悔没有早点给老师写信。可是,很快又听说,这些东西都是由学生家长捐赠的,顿时感到非常羞愧。
又过了几天,阅读课老师埃利斯女士送给女儿一套中英文对照的卡片。同一天,戴尔·瑞尔老师发给女儿一张纸,上面写着几个简短的英文句子,如:“Can I have a drink(我可以去喝水吗)?”“May I go to the bathroom(我可以去洗手间吗)?”让女儿先学会说这几句话。这几句英文都是在校生的日常用语,不是家庭作业,可对女儿来说却太重要了,否则,她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难以满足(美国小学没有课间休息时间,学生若想去楼道里喝直饮水或去卫生间,需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请求)。后来,戴尔·瑞尔老师不时地发一些“社会研究”课(她同时教科学、写作和社会研究三门课)的讲义。我借助手机上的翻译软件,把讲义内容一句句翻译过来,用铅笔写到上面。女儿再上课时,对照着我写的汉字,大致能够了解本堂课所讲的内容,心情有所好转。
10月23日下午,女儿带回家一些纸质资料,其中还有我们梦寐以求的作业!她解释说:“我以前英语不好,老师没给我布置作业,是想让我先熟悉一下环境!”我查看日历,发现距离女儿入学刚好一个月!
此时,我终于明白了美国老师的良苦用心:一个刚从非英语国家转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既听不懂,也看不懂,更说不出,就像一个正常孩子突然间变成了聋哑儿童兼文盲,能不难受吗?老师如果还要求她写家庭作业,不厌学才怪呢!同时,我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欣慰:这一个月里,我尽管内心焦虑,但没有强迫女儿学习,尽量使她开心,慢慢摆脱厌学情绪;每天连哄带骗地带着她和安娜去楼下玩一个小时,既进行了户外运动,又减少了在家玩iPad的时间、让眼睛得到了休息,还没有引起她们的强烈不满。如今看来,我与美国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女儿进入美国小学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先生一直比较发愁:她读的是四年级,不是一年级、从简单的英文单词和句子开始学起。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四年级学生已经能读上百页的纯文字书,能写上百字的作文了,可女儿却连美国一年级小学生的英语水平都达不到,这可怎么办?况且,女儿在美国小学不仅要学语言,还要学科学、文化知识,四年级的课程已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女儿连话都听不懂,怎么学知识啊?长此以往,她和同学之间的差距岂不是越拉越大……这块愁云在我们头上笼罩了近一年,直到女儿四年级快结束,我们了解到WES原来有个ESOL班,女儿原来一直在上ESOL之后,它才“忽的”一下散去。
ESOL(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的简称)是美国政府资助、专为母语非英语的新移民或外国留学生开设的英语学习课。WES有不少学生是从其他国家转来的,母语非英语,比如:墨西哥学生的母语是西班牙语,巴西学生的母语是葡萄牙语,日本学生的母语是日语。他们和女儿一样,英语水平起點比较低,若跟常规班同学一起上课,学习会比较吃力。为帮助这些学生逐步提高英语水平,WES每个年级的阅读课在常规班之外都开设了ESOL班。女儿四、五年级的阅读课,上的都是ESOL。女儿读五年级时,ELA(English Language Art的简称,即英语语言艺术课)也开设了ESOL。于是,她的ELA课也转到ESOL班去上了。
ELA的课程主要是写作,因此常被老师和同学们称为“写作课(writing)”。阅读课与写作课的ESOL都实行小班授课,每班人数一般不超过十个。ESOL班的上课时间与常规班一致:常规班上阅读课的时候,ESOL班的学生就上阅读课;常规班上写作课的时候,ESOL班的学生就上写作课。ESOL班的学生都是从其他国家转到美国来的。由于转来的时间不同、英语基础不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他们的英语水平也有一些差距。比如说,有的学生已经上过一年ESOL,阅读水平已有很大提高,有的学生刚来几天,几乎不会说英语。这怎么办?女儿四年级阅读课的ESOL班有八、九名学生,老师不可能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教学,于是就在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前提下,兼顾个别学生。但在布置作业时,老师会区别对待。
女儿进入WES的第一个月,阅读课老师埃利斯女士没给她布置过一次作业,但也没有对她放任不管。埃利斯老师曾送给女儿一套英语学习卡片,让我很是感动。那天下午放学后,女儿递给我一个装有卡片的塑料密封袋,说是埃利斯老师送给她的。我打开密封袋,取出里面的卡片一看,竟是一些中英文对照的塑料卡片!这些卡片的背面是简单图案,正面是学习内容:正上方印着一个大大的英文单词;左下角是一张简易图——这个英文单词的图意;右下角居然是汉字——这个词的中文意思!女儿说:这些卡片,全班同学,埃利斯老师只给了她一个人(班里只有女儿一个中国人)!
这些卡片共有三十张,上面的英文单词多为与学校有关的名词,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教职员工称谓,如teacher(老师), student(学生),principal(校长);二、学习用品名称,如pencil(铅笔), notebook(笔记本), backpack(书包);三、课程名称,如P.E. class(体育课), music class(音乐课);四,教学楼内各种场所的名称,如office(办公室),cafeteria(自助餐厅),restroom(卫生间)。卡片上的英文单词不是阅读课的学习内容,而是学生在学校经常要用到的。埃利斯老师没给女儿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只是发给她,让她带回家自学。
我细看这些卡片,发现它们图片不够清晰,制作不够精良,况且装卡片的塑料密封袋上光秃秃的,没有任何说明,不像是买来的。女儿发现卡片最下方有一行极小的字——一个网址,于是猜测说:可能是老师从网上下载之后,自己打印出来的。我感觉她说得有道理,但又有些怀疑:埃利斯老师不懂汉语,不认识我们的方块字,制作这样一套卡片,难度究竟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再说,仅仅为了一个孩子,专门制作一套卡片,这可能吗?不可能吗……
通过两年ESOL班的学习,女儿的阅读水平迅速提高:一年后,经过凡塔斯和皮内尔(Fountas & Pinnell)测评系统测试,她的阅读水平从B级提高到了H级,基本能与美国人自由交谈了;两年后,又从H级提高到了V级。同时,她的英文写作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升入六年级后,女儿的阅读和写作课都无需再上ESOL,可以跟常规班学生一起上课了。
去美国之前,一位朋友对我说:“到了美国,你女儿的数学成绩肯定全班第一!”我也听说美国小学数学非常简单,知道他的话并非空穴来风,便开玩笑说:“等再回到中国,就成全班倒数第一了,呵呵!”美国的小学数学是否比中国的简单?中国孩子去美国学习几年,回来之后还能跟得上吗……
女儿在美国小学遇到的第一位数学老师是坦克斯利女士。起初,她发现同女儿交流非常困难,便常常在讲完课、安排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拿着手机来到女儿身边,通过上面的翻译软件和女儿交流。由于坦克斯利老师的耐心周到,由于加减乘除、公式、算式等数学语言全球通用,由于美国小学的数学课的确比国内简单……女儿来到美国没多久,便首先闯过数学关,跟上了同班同学的步伐;半年后,又成为全班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我很欣慰,接下来又有些担心:照这样下去,三年之后,女儿再回到中国,还能跟得上吗?这个问题在一年后有了答案。
四年级暑假的一天,女儿告诉我说:开学后,她不跟班里的同学一起上(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了,她要学五年级下册。我这才明白:美国小学实行的是分层教学,同一个行政班、数学成绩差异很大的学生,要学不同的课程。具体来说是这样的:WES每年四月份有一次大考,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参加佐治亚州的统考(Georgia Milestone)。大考结束后,WES还有专门的数学课分班考试。这个考试不是面向全体同学,而是只面向两类学生:不与本班同学一起上数学课的学生,以及在佐治亚州统考中数学成绩异常的学生。分班考试结束后,老师会根据成绩决定他们下一学年分别去哪个班级上数学课。
举个例子。四年级戴尔·瑞尔老师班有三名同学:莫伊拉,阿拉兹妮和悠悠。莫伊拉数学成绩优异,上的是五年级数学课。统考结束后,她需要参加数学课分班考试。阿拉兹妮和悠悠数学成绩一般,上的是四年级数学课。在统考中,前者的数学成绩仍处于正常水平,无需参加分班考试,升入五年级后,跟班学习数学五年级(上)就可以;后者的数学成绩优异,需要参加分班考试。分班考试的结果是:悠悠的数学成绩比正常水平高半级、莫伊拉高一级。这样,升入五年级后,她们俩上数学课的情况也不一样。
先说悠悠。当本班正常水平的同学,如阿拉兹妮,学习数学五年级(上)的时候,悠悠要学五(下)。WES没有专为高半级的学生开设的数学班,于是,仍安排悠悠与阿拉兹妮等同学在同一间教室上课,但学习方式不一样:是以悠悠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
五年级数学老师蒙萨尔维女士的指导方式有两种:一、利用网站,指导悠悠自学(这种方式最常用)。WES四、五年级每个教室都配有四台电脑和一些iPad,供学生使用。五年级开学后,蒙萨尔维老师告诉悠悠一个学习数学的网站,以及她在这个网站专为悠悠设置的个人账号。每次上课之前,她都会往悠悠的账号里存入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在给其他同学讲课时,就让悠悠进入自己的账号、自学这些课程。二、利用纸质资料,指导悠悠自学(这种情况较少)。蒙萨尔维老师在讲课之前,先发给悠悠一套数学题,让她自己做;讲完课、安排学生做练习或抄笔记的时候,再专门指导悠悠,为她答疑解难。
再说莫伊拉。她的数学水平原本就比本班同学高一级:当本班同学学习四年级数学时,她是去五年级的某个班上五年级数学课。当本班同学升入五年级、开始学习数学五(上)的时候,莫伊拉应该学数学六(上)。WES的最高年级是五年级,没有六年级,于是,就把数学水平已经达到六(上)的四名学生集中到TAG班老师史密斯女士的教室,让他们利用电脑自学六(上)的数学。
WES数学课的分层教学,不仅有像莫伊拉那样的单科跳级,还有单科留级。比如说四年级有位名叫约翰的同学,分班考试成绩比本班正常水平低两级,五年级开学后,他只能学三年级数学。这怎么办呢?WES会安排专门的老师利用专门的教室,为约翰这类同学补习三年级数学课。
莫伊拉、悠悠、阿拉兹妮和约翰的例子告诉我们:学生的数学水平无论处于哪个等级,美国小学都有与之匹配的培养方案,使学生既不会因课程简单感到有翅难飞,也不会因功课太难感到压力山大。不过,分层教学并非完美无缺,它可能会加劇学生的两极分化,使学习主动性强的孩子变得更强、主动性弱的孩子变得更弱。对中国小留学生来说,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小学几乎没有数学作业,课上也不要求做大量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不强,如果只是暂居美国,最好在家自学国内的数学课程,这样可以确保回国之后不掉队。
“低水平”的美国基础教育为何却支撑了一个最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个问题国内很多人都在思考、在讨论。我想:这应该与美国的天才计划有关。美国的天才教育由来已久,从1868年美国圣路易斯公立学校的负责人威廉·托里·哈里斯最早在校内系统地开展天才教育工作发展到现在,已经长达一个半世纪。如今,美国大多数州都有自己的天才计划。尽管名称略有不同,有的称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有的称Talented and Gifted Program,但实质是一样的。
入选“天才计划”的孩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神童”吗?不是的,它更多是指“资优儿童”。什么样的孩子属于资优儿童、识别他们的标准是什么?美国各州的答案并不一样。据《美国资优教育政策探究》(《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一文介绍,佐治亚州是这样的:“通过立法确定了识别资优儿童的4个标准(智力能力、学业成绩、创造力和动机)及其具体的指标,即智力能力水平在总体测试成绩排名前4%的,标准学业测试成绩在总体测试成绩排名前10%的,创造力测试中的创造力指数位于总体排名前10%的,动机测试成绩位于总体成绩排名前10%的。”从这份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所说的“资优儿童”,主要是指那些智力能力较高、学业成绩较好、创造力指数较高及动机较强的学生。
美国资优儿童是如何挑选出来的?挑选出来之后,又是如何培养的呢?美国各州的情况也不一样。在这里,我们借助WES的TAG班(即天才班,或称资优班,TAG是Talented and Gifted的简称),简单介绍一下佐治亚州富尔顿县的情况。
女儿读四年级时,一天下午放学后,激动地对我说:她上午参加了一个考试,试题非常奇怪,不是数学,不是科学,也不是ELA……总之,什么都不是,就是让考生画东西;考试的题目有很多,她只记住了一个:给出一个实心的椭圆,让考生在它的基础上随便画,使其变成另外一种新东西,画什么都行。我也很好奇:这是什么题目啊?怎么会有这样的考试呢?后来,没人再提这件事,我也就渐渐把它淡忘了。
过了大半年,2015年11月1日,女儿读五年级时,我们突然收到一封鼓鼓的邮件,里面装着三份纸质材料:一份是富尔顿县学校系统的“资优测试过程(K-5年级)” 问答;一份是关于女儿的“资优合格报告”;一份是给家长的信,说女儿的测试成绩达到了TAG班的要求,TAG团队决定吸收她为新成员,邀请家长于11月17日前往WES参加新生家长见面会。我猛然醒悟:女儿以前参加的那个莫名其妙的考试,看来就是传说中的TAG班选拔考试啊!
WES的TAG班是富尔顿县学校系统“天才计划”的一部分。富尔顿县所有学校、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所有学生均可通过考试,免费进入TAG班学习。TAG测试两年一次,成绩两年内有效。
2015年11月17日,新生家长见面会召开这一天,女儿正式进入五年级TAG班。WES每年级都有一个TAG班,每班人数为17人。女儿所在的五年级共有120名学生,据此计算,TAG班人数约占全年级总人数的14%,招生比例还是比较高的。TAG班有专用教室,设在教学楼外的一排简易平房里。TAG教师都已获得专业标准委员会Gifted教育的认可,会带领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外出实习、做难度较大的项目,还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个体需求等,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TAG班每周只上一天课,课程以科学和社会研究为基础,也会涉及阅读、写作等内容,具有跨学科性质。TAG课每学年一个主题。五年级的主题是萨凡纳和泰碧岛,内容包括当地的历史、地理、经济、环境、名人、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萨凡纳,2016年2月25日,当课程进行了一多半的时候,TAG班老师带领着孩子们,乘车四小时,专程来到萨凡纳的泰碧岛(这里有教学实习基地),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孩子们学习了有关甲壳动物、无脊椎动物、沼泽生态学、海滩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走进沼泽地去触摸沼泽土,走到海滩去研究海洋生物,走进实验室去解剖章鱼,还给未参加活动的同学写了一封信,介绍本次活动的情况……
帮助新生适应环境、开设ESOL班、TAG班,数学单科跳(降)级……美国小学实行的分层教学,尽管并没有完全实现因材施教,但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已有很大进步。如此看来,我们还能说美国基础教育水平很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