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 刘滨 康小兰
摘要:崇义客家梯田是客家人民在长期的生息发展中,为适应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依据山势而建造的一种坡耕地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辨析农业文化遗产六大特征入手,剖析了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农遗视角出发,研究参与式管理在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保护中的应用,提出遗产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发展对策,主要包括: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和设立联合监管机构,提高农民参与度和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加大科技投入和培养专业人才、发掘企业优势和提高农业效益等。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参与式管理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传统农业正被机械化、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的现代农业所取代,造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污染加剧、食品安全危机等诸多负面影响,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现存传统农业体系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因此,为了保护和维持具有重要价值的农业系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于2002年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和适应性管理项目。2012年4月,农业部启动了旨在保护具有突出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和科研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梯田”是人类生产与土地保护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文化体系,除了生产水稻等作物,它还能展现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崇义客家梯田核心区位于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上堡乡,有近万亩高山梯田群落,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客家梯田,为全球著名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世界农耕史研究领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近年来,许多学者在传统农耕技术保护、生态服务功能、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不过,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角度进行研究的论述却不多,尤其是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和参与式管理的研究甚少。本文将以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为例,系统论述其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征,通过挖掘和研究其多重价值,分析参与式管理在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保护中的应用,并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思路与路径,以期为同类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崇义客家梯田系统的农业文化遗产特点
(一)多样性
崇义客家梯田是一个典型的“生态一经济一社会一文化”复合系统,系统内部体现了自然与文化的综合利用,具有多样性。一是物种和品种的多样性。崇義客家梯田由古代畲田发展而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形成初期主要种植粟、豆和芋等作物。后因梯田的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开始种植水稻,主要为黑米、红米和大禾子等品种;二是耕作工具的多样性。崇义客家梯田在耕作中使用的工具是其文化与梯田融合的产物,它的发展和变化凝结了客家人民大量的汗水和智慧,为了适应梯田耕作,客家人民主要使用犁、禾摞、砻、磨、秧船、垫沓和河溪水车等丰富多样的农耕工具,是客家农耕文明的重要符号;三是种养技术的多样性。梯田是一处小的生态系统,冬季农闲时加固田埂、整理田块,栽秧后养鱼,6月底插秧后放鸭,8月底收回鸭子,收割后集中捕鱼。稻田里养鱼、养鸭的综合种养模式,保持了土壤的肥力,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成本和劳力,满足了客家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二)活态性
崇义客家梯田系统蕴含了客家先民深厚的农耕文化和精神底蕴,具有活态性。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辗转来到崇义,促使了客家梯田的日渐繁荣,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农耕技术,并以活态的形式代代相传,如“稻鱼鸭”综合种养、田间作物轮作、水车提水、灯火除虫等农耕技术,并为了适应社会而不断的活态变化着。同时,崇义客家先民发扬艰苦朴素、开拓进取的客家精神,积极探索生存之道,创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和相应的习俗活动。如兼具戏剧性和思想性的“舞春牛”、以消灾除难和祈求平安的“告圣”和为抒发J隋思传唱于田间地头的“客家田间山歌”等极具地方特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粮食生产有关的“莳田客”、“开秧门”、“拜春神”、“占稻色”等文化习俗。这些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独特客家文化的梯田稻作习俗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及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
(三)战略性
崇义客家梯田是优秀传统农业的杰出代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经验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战略性。崇义客家梯田与云南的元阳梯田,广西的龙脊梯田有着不同的农耕技术和知识体系。例如,2018年6月,《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沙地、崇义县上堡和信丰县油山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结果显示,上堡乡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非常突出,具有富硒及富锌土壤面积近10万亩。同时,还有兼具富硒和有机独特性的稻谷、绿肥和土制农药品种,并利用古法耕种、物理除害等技术使遗产地生产的高山梯田有机稻米和有机茶等农产品具有绿色、有机、生态的特性。又如使用渡槽引水、沟水分渠、自留漫灌和水车提水等技术,对水资源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这些技术和知识处处都渗透出客家人民的智慧,对人类适应全球变化保障生态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科研意义。
(四)多红能性
崇义客家梯田系统是一个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农耕文明博物馆,具有多功能性。崇义客家梯田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应多种作物的生长,如传统的有机稻米、崇义毛竹等,为当地居民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料。在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中,“森林、竹林、茶园、村庄、梯田、水流”六素同构,其中的森林、竹林和茶园能够涵养水源,消减降水对土地的侵蚀,依山而建的万亩梯田则发挥着防范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同时,与保护区内的森林生态相互作用,能够很好的适应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农业是梯田区的重要产业,在“稻田养殖”综合种养的同时,田间轮作各类蔬菜、瓜果,林间蓄水,林下种养菌菇等农副产品,多样的种养方式实现了粮食增长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并在长期的共同劳作和生活中形成了村规民约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体系,对乡民自治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些在劳作中形成的物种资源培育、生物资源利用、水土资源管理和农业景观保持等方面的本土知识和适应性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五)适应性
崇义客家梯田系统是一处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生存智慧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循环系统,具有适应性。崇义客家梯田是融合精耕细作农业和高效有机农业为一体的综合生产方式。在灌溉梯田时,人工修建的水渠将生活用水引流注入田地,在提升农田地力的同时可以净化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稻鱼鸭”综合种养能有效的减少田中杂草生长率、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田埂种黄豆,其根系能够起到加固田埂的作用。秋收后,用散落田问的谷物散养牲畜,将秸秆直接覆盖还田,与畜禽粪便一同在田中发酵,可增加耕地土壤肥力。田间轮作蔬果、林下种养菌菇则保证了农民的生活需要,使得崇义客家梯田成为结构合理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天人合一”的文化景观系统,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典范。
(六)濒危性
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弃等不可逆的变化,具有濒危性。目前,由于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梯田种植和维护的劳动力短缺成为了崇义客家梯田系统活态发展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同时,传统技术和技艺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礼仪也因为缺乏传承在逐渐断代消失。又如,一些居民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非常薄弱,出现了稻田改种玉米等经济作物,甚至有田不种,任其撂荒。加之农药化肥的滥用和旅游的不合理开发,使环境遭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正遭受到严峻挑战,如何对崇义客家梯田系统进行活化利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环境呈不断衰减态势
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中所包含的传统农业技术是一个抽象的范畴,须在农业生产和加工的环境中才能得以传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技术的冲击,傳统农业技术依托的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生物多样性较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农耕历史孕育了崇义客家梯田丰富的农业品种、物种和景观的多样性。尽管系统内的各要素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当地居民一定程度的需要,但是由于品种产量、农业产业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较低,导致梯田核心区的传统稻种变为产量更高,更易管理的杂交水稻,并有一部分农田改为种植玉米和花生等经济作物的旱地。这一现象如果继续演化,势必将威胁梯田的种植面积及生物景观。二是农田的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还田、增施草木灰和牛骨粉等传统绿色培肥技术是保证梯田土壤肥力和环境的重要因素,由于近年来使用化肥替代有机肥,使农田可持续耕种能力下降。又如喷洒农药代替传统除虫,使害虫产生较高的抗药性,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三是劳动力严重缺乏。崇义客家梯田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薄弱,当地居民世代以农业为生。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化浪潮的来临,当地居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向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导致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向城市流动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而留在家乡从事传统农作的人为了谋求更高的劳动力价值则放弃原有的劳动技术,严重阻碍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二)农业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未能深入发现和被认识
我们需要意识到,在传统生产方式逐渐被抛弃的情况下,留存的农业技术并不是地方发展的负累,而是当地一笔实现跨越发展的宝贵资源。2017年11月,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作为“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遗产项目,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梯田又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观念的不断改变,需要我们找到一种平衡有效的方法,让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在合理开发中得到有效保护。
三、农遗视角下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保护的多方参与路径分析
如前所述,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当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受主观意识局限的人为原因,也有因环境变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基于此,以下部分主要分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并分析各主体问的高效协调机制,就崇义客家梯田系统的保护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保护的核心内容
如前所述,崇义客家梯田具有多重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依附于梯田景观、生态系统和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因此,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五个主要价值所依附的三个方面,它具体涵盖了若干核心要素(见图1)。其中,梯田景观包括梯田综合景观、梯田劳作景观和传统文化景观;生态系统包括农业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水土保持和农田环境;传统文化包括宗教礼仪、民间文艺、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各个要素紧密相连,要求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必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动态保存。
(二)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保护中的多方参与主体分析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多个利益群体、多种学科,需要各方积极配合。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政府部门、企业、当地居民、科研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对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经济利益是主导相关主体意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这一核心利益主体构成的对应圈层中(见图2)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可以形成与各参与主体的相互协调;企业发挥助推作用,是参与经营管理的营利性机构,可以形成与农户问的相互协调;当地居民是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直接参与者,有助于遗产地生产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科研部门发挥驱动作用,是遗产地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主要守护者。因此在崇义客家梯田系统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需要我们处理好多方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保持其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除此之外,社会中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国际援助机构、媒体等在遗产的保护的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和对外宣传等方面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保护多方参与主体的行为分析
1.加强政府主导,调动各方力量。政府在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政策制定、遗产管理、合理开发、长久保护和财政支持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一是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实现遗产的多重价值。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地脆弱的生态系统和弱小的产业规模决定其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这就导致遗产地在市场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如果政府不参与管理,农业文化遗产将会逐渐失去其多重价值。因此,政府要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确保科学的保护路线。二是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合理创新保护机制。当地政府要按照上级党政部门的部署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如联合农业类大学选派专家和学生参与到保护中,实施“农遗保护志愿者”制度,网上发起城市居民“农田认养”制度等。同时,为遗产地的保护提供便利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资金运作机制。三是设立联合监管机构,确保政策实施力度。遗产地的动态保护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但由于各方的立场不同、利益出发点不同,在保护中存在各自的看法。因此,急需成立一个由多方利益主体构成的监督管理机构。使得各利益方能够在机构中综合各方意见,协调各方利益,制定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保护政策,并能确保各项措施得以有力实施。
2.引导农户参与,实现活态保护。农户是传统农耕技术的传承人和生态系统保护的践行者,因此,要鼓励农户自觉地参与遗产保护。一是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如果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保护中没有农户的自觉自愿参与,其可持续发展就很难得到保障。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当地农户对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不清晰,对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了解甚少。对此,可采取“理论授课+实践操作+观察交流”、“专家挂点联系农户”等模式系统地提高农民的保护意识。二是提高农民参与度。崇义客家梯田位于齐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其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条件较差,导致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财政扶持不足。在保护中要让农户得到真正的实惠,就要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保障通过农户的根本利益,让农户更加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遗产地的保护过程中。例如积极探索“农超对接”、“公司+基地+用户”、“田园综合体观光旅游”等模式。
3.企业积极助推,提高农业效益。企业在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通过引进各类民营企业,采取“民营资本投资”模式,促进产品开发,开拓旅游市场,带动经济发展,打造“传统农耕文化+扶贫旅游开发+城市价值兑现”的上堡梯田新模式。其次,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地的经济发展。
4.多方协调参与,营造良好氛围。因为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地处于偏远地区,在尚未成为遗产地前公众对其了解甚少,所以,当代媒体、非政府组织、国际援助机构的参与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其次,城市居民在崇义客家梯田系统的保护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引导城市居民、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遗产地的传统保护和传承中。多方的协调参与,是崇义客家梯田系统成功保护的前提。
综上可知,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效益等多重价值,对崇义客家梯田系统的有效保护对研究人类农业和文明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多数客家居民现在仍然坚持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然而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民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作为一种特殊遗产类型,崇义客家梯田系统所具有的活态性和动态性是其与其他遗产不同的显著特征,这两个特点赋予了遗产地巨大的价值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