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军 曾心怡 张琳
高校团学活动作为四川大学“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从思想和实践两个维度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目前,各大高校普遍开展的团学活动,大多是自上而下的模式性的活动,多少出现了与学生需求的脱节,不能够充分发挥团学活动的基本作用。针对当下高校学生的团学活动诉求难以满足的现状,本文以四川大学为例,基于前期广泛的调研,对高校学生团学活动的诉求进行了系统梳理,对高校自下而上的团学活动新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
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共青团工作时指出:“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共青团作为中国青年的先进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力量,应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在团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未来团学工作的开展,应当更加注重基层团员相关诉求,要着力服务新时代下新青年的新需求。
2018年6月22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大学召开,会议对四川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工作予以高度肯定。在四川大学,一大批高素质拔尖人才茁壮成长,积极投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学校的世界一流梦和教育强国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绚烂。
近年来,四川大学高度顺应和把握世界高等教育重视质量发展的大势与潮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挥学校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为抓手,以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强势和开放性大学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为支撑,着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团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当下,随着我国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当下青年的发展显现出许多新的问题,国家和民族认同感不足、本位主义、享乐主义、快餐文化盛行,严重影响着我国高校青年的身心健康。如何发挥好共青团的引领作用,如何利用适应大学生需要的丰富的团学活动引导高校青年健康的成长,成为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思想教育方面,通过院级团课、主题团日、校级团校、志愿者工作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在高校团组织领导下开展团学活动,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营造一定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和制度环境,使身在其中的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
如今,各大高校基本都广泛开展了高水平、受欢迎的团学活动。但是,团学活动举办频率高,内容杂乱,总结起来有很大的困难,难以对今后活动的开展形成借鉴意义;许多同学的相关诉求不能及时反馈、一些高质量活动难以推广及部分活动存在形式化趋向等,也是其中的关注点之一。
我们坚持团学活动与基层团组织建设相统一的整体性原则,从全局来审视这些团学活动开展中的障碍,坚持协调配合,统筹解决,以适应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需要,支持高校团组织工作的发展方向持续向好,稳步迈进。
现有模式的不足之处
本文重点研究当代大学生对于团学活动的诉求。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内容和共青团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我们将四川大学在校学生分为两大板块进行调研。首先,以四川大学普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参与者角度,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前后开展了二轮问卷调研,共回收106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44份,覆盖文、理、工、医多个学科,29个学院。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采访大纲,对校内20余个学院和专业的同学100余人开展了实地采访;同时对长期从事团组织工作、经验丰富的四川大学学生干部进行问卷调研,共回收343份问卷。接着,在此基础上设计采访大纲,对基层团干部、学生会干部和社团干部等50余人进行实地采访;此外,积极联系学校和部分学院团委老师20人次,围绕目前新时代共青团四川大学委员会工作开展现状、未来发展等,进行深入访谈、记录和分析。最终,我们整理出现有高校团学活动开展模式的几个不足之处。
活动侧重与学生需求不匹配 在活动数量与类型方面,考虑到团学活动性质与目的不同,我们经过调研发现:“热度”最高的是趣味性活动,而需求超过50%的依次为志愿服务类活动、综合类竞赛和社会实践类活动。通过进一步采访,可以明显观察到目前活动开展的类型与实际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主要通过社团、学院;而相比之下,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型社会实践类活动则参与的较少,呈现需求大于供应的势态。因此,拓宽资源服务和社会实践渠道,打造优质的特色代表类活动,实现更广的覆盖面,仍是當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于宣传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活动宣传上,我们注意到超过50%的学生认为,存在好的活动因宣传的缺失而不能很好地服务到同学,而采访也进一步印证了该种现象。对于活动的具体信息等内容,表达能够及时获得的只占小部分,超过30%的学生则认为需要自己打听。另外,统计目前学生获取信息的普遍途径时发现,在7种常见途径中,仍然主要集中在线下的青春广场传单以及通过同学之间口头传递等,信息供需途径的不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了解团学活动的障碍。问卷调研发现: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而在采访中多数同学也表示,通过一种集成度高的便捷简单的线上途径获取活动相关信息是最为直接有效的。由此可见,推动新媒体宣传,体现新媒体宣传平台的优势性,发挥“到梦空间”作为第二课堂宣传载体的重要性,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能够方便学生了解活动详情,获取全面有效的活动信息。
主办方的水平直接影响活动质量和效果 当活动具体举办时,初步调研发现,有近30%的学生认为活动举办的效果与赛前预期有偏差。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学生干部的工作大体满足同学要求,认真负责、组织能力过硬、高效联系师生等素质成为学生们的关注点;更有不少学生强调,活动主办方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动的效果和质量。有足够的领导力、责任感、团结意识的工作团队,更能受到基层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另外,从活动的策划、宣传、内涵、结果等方方面面,学生们均对主办方提出更高要求,表现出学生对未来团学活动走精品化以质促量路线的极高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