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加冕

2019-01-02 05:08宁翠娟
纺织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桑麻碳纤维纺织

文/ 本刊记者 宁翠娟

4项权威奖项极大地激励了行业自主创新,同时营造了创新发展氛围

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表彰了140位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他们有的是实业报国、锐意进取的企业家,有的是创新思变、传道授业的科教精英,有的是高瞻远瞩、造福一方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建设者,还有的是勇于奉献、匠心坚守的劳动模范。“行业科技创新大有可为,投身行业科技创新将大有作为。我们要倡导中国纺织科技工作者的新时代精神,即:以人民幸福为根本,以国家需要为使命,以务实创新为方向,以育人协同为责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如是说。

在新时期,锐意进取的纺织人正是秉承着这种精神,在不断推动行业发展,彰显行业风采的道路上努力奋斗着。本刊回顾、梳理了今年以来4项激励与表彰科技工作者的奖项,包括国家级奖项与行业权威奖项,这些奖项极大地激励了行业自主创新,同时营造了创新发展氛围。

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在高性能纤维与航空航天领域,纺织科技工作者表现突出,如东华大学的陈南梁、蒋金华、陈烨,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张国良、陈秋飞,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士华,江南大学的俞科静,河北科技大学的魏赛男等;在纺织绿色染整方面,纺织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如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吕仕铭、浙江龙盛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的何旭斌、东华大学的徐红、武汉纺织大学的权衡等。此外,在微纳米纤维制造、纺织新材料开发、纺纱工艺研究、智能纺织等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纺织人才。

国家级奖项

时间:9月29日

事件: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公布

根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规定,科技部开展了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议和公示等环节,确定323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4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12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3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其中,纺织领域有1人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入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个创新团队(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入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见表1。

作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丁彬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原创性提出“静电喷网”技术,突破了纤维难以细化的瓶颈,实现了世界最细网状纤维的宏量制造,自主开发出国内首条纳米蛛网高效低阻滤材生产线,所得口罩、滤纸、窗纱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首次提出了湿度诱导纤维相分离成型技术,宏量制造出迄今最致密的弹性纤维膜,突破了耐水压和透湿量难以同步提升的瓶颈,其防水透湿性能优于美国Gore-Tex高端产品;提出了“晶格纳米掺杂”的新方法,首次制备出十余种比丝绸更柔软的陶瓷纳米纤维膜,并实现了柔性SiO2和TiO2纤维的宏量制造,已分别应用于我国导弹热电池隔热套、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提出了纤维“三维网络重构”的新方法,制备出迄今世界最轻固体材料,其与国外高端吸音、保暖产品相比,在具有相同应用性能时,重量降低了65%以上。上述研究有望提升超细纤维制造技术的研究水平,推动功能纳米纤维材料在环境治理、个体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

表1 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纺织领域)

在科技创业创新人才方面,有两家染整相关的企业负责人入选。浙江龙盛染料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旭斌的主要贡献有:用源头减排清洁工艺改造传统染料产业,破解了染料行业废酸、废水、废渣的治理难题;用绿色化工为特色的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创造了国内多个“首台套”记录;数十项分散染料省级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建设了染料生态检测CNAS实验室,制定和优化了行业标准,引领染料企业走向生态安全型道路;发展了“一体化”循环经济,形成了染料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特有模式。

而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仕铭则长期致力于颜料分散体及调色一体化的研究。研发的涂料用颜料分散体,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开发的纤维原液着色用水性色浆,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作为技术骨干,其正在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功能性分散体的超细化制备技术开发和示范;作为项目负责人,其正在参与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纤维原液着色纳米颜料分散体的研发及产业化。

此外,淄博银仕来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东、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兴明分别凭借在高端面料市场的建树、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成就入选了科技创业创新人才,未来他们也将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作为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陈秋飞告诉记者:“我们将充分发挥团队在碳纤维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化上的优势,努力做到以碳纤维研究为核心,以商飞应用为引领。具体规划为:在高强化研究方面,利用干喷湿纺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T1100产业化;在高模化研究方面,突破M60J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在高效化生产技术方面,纺丝效率提高1倍,碳化效率提高1倍,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高性能碳纤维成本。”

时间:11月6日

事件: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颁奖大会

何梁何利基金奖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和最权威的社会力量设奖,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促进祖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今年共有56位科学家荣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此次,纺织领域有两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分别是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陈文兴、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国良,见表2。该奖项包括“青年创新奖”、“产业创新奖”和“区域创新奖”三个类别,授予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且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著名品牌,从而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杰出贡献者。

陈文兴一直从事纺织纤维材料研究,其主持的科研成果“丝胶蛋白质结构调控及提高生丝产、质量新技术”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应器创制及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获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于2017年获得中国纺织学术大奖。通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前期专项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陈文兴带领团队创新了熔融缩聚方法,发明了高效液相增黏反应器,自主研制了成套聚合装备,确立了品质控制标准。相关成果在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转化和产业化,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全球涤纶工业丝生产领域的一次技术革命。

而张国良则是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干喷湿纺碳纤维技术,设计研发了关键生产装备,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使得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三家实现高性能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的企业。去年,由张国良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据悉,该项目获授权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发表论文41篇,T700与T800级的碳纤维产品已经应用到航空航天、碳芯电缆等领域。当下,该公司正在进行T1000和T1100碳纤维技术攻关,为满足我国高端碳纤维材料需求提供支撑。

表2 2018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名单(纺织领域)

行业权威奖项

时间:10月21日

事件:2018纺织学术大奖揭晓

经过8年的持续打造,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已经成为激荡和融汇纺织科技工作者智慧的优秀平台,许多优秀的纺织科技工作者也在一年一度的盛会上完成“加冕”。2018中国纺织学术年会颁发了纺织学术大奖、纺织学术带头人、纺织技术带头人、纺织青年科技奖和纺织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等奖项,见表3。至此,共有10人获得纺织学术大奖,48人获得纺织学术带头人,28人获得纺织技术带头人,11人获得纺织青年科技奖,12人获得纺织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

今年纺织学术大奖的获得者是东华大学副校长陈南梁,其主要从事产业用纺织品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开发研究工作,在高性能纤维可编织理论及特种织造技术和应用开发方面具有较突出的成绩及很深入的研究基础。陈南梁主持、承担和完成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重点专项、国防科工委及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100多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多个项目产品作为关键技术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天宫”“天舟”系列飞船、“北斗”“天通”“鹊桥”等通讯卫星;率先在国内开展经编预定向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工作,开发的预定向经编机械及产品,突破了我国大功率风力发电叶片的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出口发达国家;系统研究了柔性复合材料的应用基础理论和生产工艺,成功开发了多种新型增强材料,并成功应用于各类膜结构材料、飞艇囊体增强材料、舱外宇航服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在生物医用纺织品领域研制的产品,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进入临床应用。

纺织青年科技奖旨在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向纺织行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方向不断进取,今年有两位青年人才获此殊荣。西安工程大学教授景军锋长期致力于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以及工业机器人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作为负责人研发的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视觉智能检测装备在玻纤、化纤、纺织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部分产品取代进口;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康卫民长期致力于微纳米纤维及非织造材料方向的研究工作,在无机超细氧化铝纤维、高效低阻熔喷非织造过滤材料和规模化静电纺丝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其参与研发的微纳米纤维材料在个体防护、环境保护、能源化工等领域得到应用推广。

时间:10月26日

事件:2018年香港桑麻基金会颁奖典礼

2018年香港桑麻基金会颁发了荣誉桑麻学者、桑麻学者、桑麻纺织科技奖等奖项。今年对桑麻基金会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为了加大鼓励和表彰在纺织科教领域的优秀人才,增加科技人才的社会认知度和提高桑麻奖的社会价值,桑麻基金会设立“桑麻学者”奖项。今年是颁授桑麻纺织科技奖的最后一年,同时颁授两位桑麻学者。从2019年起,将以“桑麻学者”奖项取代桑麻纺织科技奖,每年评选四位桑麻学者,各得奖金20万元。另一方面,桑麻基金会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共同向纺织行业七位院士季国标、郁茗芳、周翔、孙晋良、蒋士成、姚穆、俞建勇授予“荣誉桑麻学者”称号,对他们在纺织领域的贡献,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2018年香港桑麻基金会桑麻纺织科技奖共有11位获奖。其中,东华大学副教授陈烨等3位荣获桑麻纺织科技一等奖;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海军等8位荣获桑麻纺织科技二等奖。此外,共有45名教师荣获桑麻奖教金;共有377名同学荣获桑麻奖学金,其中,特等奖12名、一等奖60名、二等奖110名、三等奖195名。

首次获得桑麻学者称号的两位纺织专家,天津工业大学教授肖长发与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徐卫林都曾在2017年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虽然最终与院士无缘,但是能够获得候选人资格,也是一种荣誉,体现了他们的学术地位。而此次他们两位的入选更是契合了桑麻基金会设立“桑麻学者”奖项的初衷。

肖长发长期从事纤维材料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领衔的“纤维新材料”科研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其主要贡献有:首次将“界面”作为致孔方法引入纺丝制膜过程,发明“压力自感知”功能中空纤维膜技术,解决了微孔膜嵌入式污染物清洗难题;创建了中空纤维膜多重孔机构理论,发明了熔融纺丝-拉伸界面致孔和熔体/溶液一体化同质复合制膜技术,开发了同质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实现了常规溶液纺丝法聚偏氟乙膜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广泛用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废水、市政污水等的处理与回用;攻克了含交联结构吸附功能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开发的吸油非织造纤维系列产品,在墨西哥湾等原油泄漏事故、有机污染物应急处置、空气过滤和净化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建立了吸油与分离功能协同作用机制,开发了连续、高效处置和回收大面积水面轻质薄油膜、危化品等的新型油水分离材料;研发了高吸水聚丙烯腈、导电聚酯、高模量聚酰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液晶聚芳酯、全氟聚合物等纤维新品种。

徐卫林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首批人才。其主要贡献有:发明了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与传统载体纺超高支纱技术相比,具有纱线支数更高和高锭速稳定生产的优势,并能生产超短纤维和低强度纤维的复合纱,该技术所在项目曾获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创新了蛋白质纤维的微纳米粒子制备技术,开发出仿羊毛复合纤维及透气膜等,实现了废弃纤维的形态及功能再构,该技术所在项目曾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采用彩色蚕丝粒子/高性能颜料复合涂料染制了嫦娥5号和6号月面展示国旗;发明的纺织品三维动态导水性能检测方法与技术已成为美国标准(AATCC TM 195-2009)和中国标准(GB/T 21655.2-2009),依据该原理所生产的仪器全球已销售210余套。

猜你喜欢
桑麻碳纤维纺织
论唐宋诗歌中的“桑麻”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山居
农民工之七夕节
一种碳纤维加固用浸渍胶的研究
故园
HP-RTM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通道加强板研究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在飞机上的应用
碳纤维增强PBT/ABS—g—MAH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