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哲
(中南大学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83)
学术期刊自17世纪中叶在欧洲出现(据考证,世界上最早出版的正式杂志是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Denys de Sallo)出版的《学者杂志》(Le Journal des Savants ))以来,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持续、迅猛发展,为科技进步、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科技的进步和知识信息传播的加速,也对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环境下,学术期刊呈现出了新的生态,也面临诸多挑战。
据中国出版年鉴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囯共出版期刊10 130种,平均期印数13 085万册,每种平均印数1.34万册,总印数24.92亿册。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2 676种,占期刊品种26.42%,平均期印数6 651万册,总印数119 654万册;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5 027 种,占期刊品种49.62%,平均期印数2 298万册,总印数33 349万册;文化、教育类期刊1 397种,占期刊品种13.79%,平均期印数2 505万册,总印数58 717万册。与上年相比,品种均有小幅增长,但总印数和平均期印数等均在不同程度地降低。
受到数字化、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今天的纸本期刊在继续发展进步的同时,电子期刊包括预印本期刊开放存取期刊等迅猛增长,由纸本向电子转换已呈大势所趋,电子化学术期刊已然成为目前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主流形式,大型数据库和专业的在线电子期刊就是其典型代表。
阅读模式的变化、时效性的变化、文献信息获取和发布方式的变化、自媒体等大量涌现,极大地改变了原本传统的、专业的、单一的、依赖性很强的学术期刊生态。专业文献资源的出版和发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特别是以文摘等二、三次文献形式出版的刊物日渐式微,而数字化全文和纸本+电子版本共存成为了最主流的方式。
客观地说,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大程度地改变了学术传播的生态环境,阅读对象的多元化,学术论文发表的时效性要求更强,论文发表形式及格式等变化,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影响学术期刊的运营和发展,使学术期刊面临诸多的挑战。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纸本学术期刊受到冲击的同时,电子期刊的发展同样对学术期刊的推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通过网络传播学术信息,加强学术交流,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网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学术期刊通过网络化电子化获得了新的生长点,拓展了生存空间。纸质学术期刊如何把挑战变成机遇,在冲击中完美变身华丽转型,需要有坚守,也需要有突破。
学术期刊的内容通常涉及特定的专业学科,以学术成果发表、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学术传播为基本要求,以原创成果、论文、综述等为主要形式。刊物的专业范畴需要凝练自身的特色,凸显自身的优势,避免与其他同类型的学术期刊有过多的重叠,避免专业的宽泛化和同质化。
某种程度上,学术期刊的学术性是决定其刊物质量、层次水准、发展空间的根本。对于某一类型、某一国家、某一区域或者某一行业而言,学术期刊的水平就是体现学术水平、学术导向、学术环境等的重要标志,是体现综合的科技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学术期刊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为学科建设服务,尤其是要为本校本区域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学术期刊是学科建设的展示平台,是学术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术生态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互相促进,关联发展。
刊物的出版和发行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必须充分保障著作者的合法权益,必须严格执行编辑出版的专业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刊物的编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行业规范和专业流程,从刊物的形式到内容,从大的方向到具体的细节,都需要按照要求执行,不断完善,精益求精。在实践中,办刊的所有工作都有可能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的指导下,不断地规范、优化和完善。
实际工作中,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重点规范,一个是关于办刊的经费管理,财经纪律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刊物属于学术性、公益性和经济性兼具,来源多样,用途多样,正因如此,严格的财务管理更是必须的,需要建立统一、规范、合理的流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律,规范权责,规范业务工作环节,各项费用严格按制度执行。其次是关于编辑机构和人员。目前的编辑出版机构,不同程度存在专业覆盖面不足、权威性不足、年龄结构等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需要健全和规范专业的编辑队伍,注重梯队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定期进行聘用、遴选、增补,为刊物的编辑出版发行等配备精干的专业人员,培育专业梯队。
无论是纸本期刊还是电子期刊,质量是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高水平的期刊以吸收和出版高质量的论文为目的,高质量的论文则需要通过高水平的期刊来发表。
期刊所刊载的论文的质量决定了期刊的水平、声誉和权威性等,被某期刊收录也很大程度地反映出论文水平的高低。因此,刊载的论文的质量反映出期刊的整体质量,高水平的期刊需要高质量的论文支撑。学术期刊对学术成果的传播具有中介作用,大众对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水平学术期刊中所发表的学术成果都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学术期刊在作者与读者的双边关系中扮演了优化学术成果和传播中介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对学术成果的评价功能。一般认为,学术成果最基本和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学术论文,不同层次的学术期刊是不同水准学术论文的发表平台。
对于具体的期刊而言,从专业范畴、论文质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刊物的整体质量,才能为刊物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提升刊物专业品质的基础上,出版发行应立足于行业,面向社会扩大影响扩大发行,甚至可以借鉴一定的营销手段,扩大投入,扩大宣传,在刊物本身的品质提升、实力增强、影响力提高的同时,实现质与量的同步增长,互相促进,螺旋式上升,才能实现最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互联网时代的文献编辑工作,需要用开放的理念作指导,利用开放的平台,建立开放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机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融入开放、交叉的工作系统,与时俱进,协调发展。因此,首先要建立开放的学术期刊网站,完善各个功能模块,使刊物的采编、投稿、评审、出版、传播、利用等,能够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的优势。
在出版形式方面,充分认识电子版本也是重要的出版物和出版成果,在定期出版纸质版本的同时,注重电子版本与纸本的共存,积极推进电子版作为专业资源在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纳入馆藏整体规划,并积极推广利用。
在编辑业务流程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刊物的具体业务工作和宣传推送等,建立与时俱进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在线交流、在线评审,把握信息技术为编辑、交流、流转、评审、出版等带来的便利,比如,在线审稿系统的使用,不仅使审稿过程更加透明、公平,也使论文作者、评审专家和编辑三者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加通畅,又比如QQ、微信等作为工作交流渠道,使论文发表刊物出版的各个环节更快捷、方便、完善、高效,也有利于作者和编辑团队的合作,扩大交流范围,集中各类型资源,甚至能促成某些新成果、新观点的产生,更好地提高论文质量。
针对向刊物投稿的作者而言,网络交流有利于其对目标学术期刊的了解,关注期刊的投稿要求,当论文被拒或需要进行重大修改时,在与编辑和审稿人的交互中,可以促进其在学术研究上有所成长,经过多次的交互也可以促进论文的完善以达到发表该论文的目的。
要以全球化的眼光、产业化的眼光、体系化的眼光来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这是新时代、现实性的要求。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获得文献信息变得十分方便,也使信息冗余增加,筛选难度加大。对于学术刊物而言,首先需要执行严格的编审制度,对论文进行严格的查重,从技术和机制上防止侵犯著作权等学术不良行为的发生,这既是对刊物声誉和作者声誉的维护,也是促进刊物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
其次,要注重对刊物本身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刊物出版、成果发表、提供收录、提供使用各个方面,需要注意合法合规地维护读者的利益、维护刊物的利益。在现时代产业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交流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日益成为了科技、经济工作基本的要求和战略,其成果转化、经济效益及在促进国家社会科技进步凸显科技实力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科技期刊需要与时俱进、完善机制、健全法制,需要坚守的基本准则,需要突破的一个方向。
互联网时代学术生态、传播技术等多种因素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对学术期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型和提质,谋生存,求发展,是一个渐进和艰苦的过程,需要坚守学术阵地,坚守基本规则,更新理念,把握机遇,顺流而动,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