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静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经验

2019-01-02 12:48:37刘光雅朱清静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赤芍乙型肝炎教授

刘光雅 朱清静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肝病科 (湖北 武汉, 430015)

朱清静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肝胆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其学贯古今,采众家之长,守中合西,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认识与治疗有一定经验与见解,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朱清静教授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临床参考。

1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病因病机认识

慢性乙开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由于症候变化多端,病机错综复杂,给临床辨证论治带来了诸多困难。朱清静教授提出,本病证虽然千变万化,其病因病机不外“毒”“瘀”“虚”,毒为致病之因,瘀为病变之本,而毒与瘀又互为因果,毒虽为致病之因,若毒盛则必致瘀盛,而瘀盛必定生毒,从而加重肝脏血瘀病变,形成恶性循环,致毒、瘀与正虚胶结难解的局面。“毒、瘀与正虚胶结”是本病病机特点。临床表现主要有胁痛,形体消瘦,头晕,面色无华,身黄,目黄,时有全身萎黄,倦怠无力,纳少便溏等,属于危急重症之一。

2 注重中西医结合基础治疗,强调早期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情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常常是HBV DNA持续、高病毒量复制。朱清静教授在注重中西医结合的基础治疗(包括护肝、抗感染、支持对症、保持大便通畅、补充肠道益生菌等)的同时,十分强调早期抗病毒治疗,常选择高效、快速能抑制HBV DNA的复制载量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明显延缓患病病情的恶化,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朱清静教授认为对乙型肝炎患者尽早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不仅使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发病率降低,也使救治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

3 中医治疗重视分期辨证

朱清静教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主张分期治疗。在疾病进展期,治疗以凉血、解毒、化瘀为主;在疾病恢复期治以祛除余毒、活血柔肝、调理肝脾、滋补肝肾[1];在疾病晚期,出现血气凝滞,水气内聚时,在顾护脾胃,调肝的同时,注重通络利水。

3.1 疾病进展期 凉血解毒化瘀,清利湿热 朱清静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因是由内因正气亏损及外因感受疫毒之邪,所致内藴湿热,邪伏血分,而气滞血瘀,阻滞肝络。肝郁气滞,木失条达,血瘀脉络。肝与脾同属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失疏泄,土壅木郁,水谷不化,清浊相混,痰从中生,阻塞脉络,胆汁失于常道,症见黄疸迅速加深,胁肋胀痛或刺痛,恶心呕吐,神疲乏力,或神志异常等。朱清静教授分析此型病机为肝胆热毒炽盛证、湿毒壅盛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利湿热。方用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饮化裁,从而清热通腑,利湿退黄,凉血解毒,祛邪外出,截断病势,较快改善临床症状,缩短高黄疸时间,降低病死率。常用药物有茵陈、山栀、大黄、白花蛇舌草、连翘、蒲公英、郁金、赤芍、丹参、玄参、五味子、黄芪、半枝莲、全括蒌等[2]。

3.2 疾病改善期 调理肝脾、滋养肝肾 朱清静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经进展期救治后,正气虚损,湿热毒邪仍有胶结互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疫毒日久不愈,肝病传脾,脾失健运。肝体阴而用阳,易耗伤阴液,肝肾同源,肝阴不足而易致肾阴亏损。常表现为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阴精亏少,血行不畅。因此,朱清静教授在改善期运用滋肾柔肝,健脾养胃,扶正生津,涤烦的方法,通过肝病治脾,使脾胃之气强盛,抗病祛邪。在遣方用药时,充分考虑滋养肝肾之阴尤为重要,但不可使用滋腻之品,以防阻湿胶着。常用方为一贯煎与胃苓汤加减,药物有五味子、党参、麦冬、生地、赤芍、丹参、川楝子、厚朴、茯苓、白术、泽泻、白花蛇舌草、苦参、虎杖等。

3.3 疾病后期 软坚消痰,活血化瘀,通络利水 朱清静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后期,因乙型肝炎病毒难以清除,肝脏本体受伤害极重,肝脏结构损坏,不易恢复,易致气虚血瘀,肝郁脾虚,痰瘀阻络,瘀血阻滞。常出现血气凝滞,隧道壅塞,水气内聚致肝硬化、肝腹水。朱清静教授治以通络利水,方用抗软坚肝颗粒与调营饮加减,常用药物有鳖甲、海藻、法半夏、全瓜蒌、当归尾、槟榔、莪术、川芎、桑白皮、陈皮、山楂、白术、茯苓、桂枝、桃仁、赤芍、泽兰、益母草、大黄、泽泻、五灵脂等。

3.4 高位保留灌肠 肝衰竭多发生肝性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机制为代谢紊乱,是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是氨合成增多,代谢障碍,致内毒素血症,肠道菌群失调,酸碱失衡。中医辨证多为素体脾虚湿盛,浊毒泛滥,痰浊上逆,蒙蔽心神。症见神志昏蒙,嗜睡或烦躁,行为异常等。朱清静教授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治疗中,特别重视肝性脑病的发生,提出宜尽早实施高位保留灌肠,治宜通下泻毒,涤痰开窍,上病下治,釜底抽薪,以防治肝性脑病、内毒素血症。方用大承气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大黄、芒硝、枳实、乌梅、赤芍、败酱草等。

4 典型医案

韩某,男,29岁,患乙型肝炎15年。因身黄、目黄、尿黄,伴恶心、纳差、乏力等症7 d,于2017年6月20日入院。入院后体检:乙肝标志物HBV-M: HBsAg(+)、 HBsAb(-)、HBeAg(+)、HBeAb(-)、HBcAb(+),HBV DNA 7.6E+007copies/m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620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378 U/L,胆碱脂酶(CHE) 3781 U/L,总胆红素(TBil) 489.2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 248.5 μmol/L,总蛋白(TP) 63.5 g/L,白蛋白(Alb) 28.2 g/L,凝血酶原时间(PT)23.4 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28%。肝脏B超提示:肝脏实质回声增粗,肝脏表面部规则,胆囊壁不光滑,脾略大。查体:面色、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掌,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蜘蛛痣,肝肋下1cm,剑突下3 cm,脾肋下触及,嗜睡。心率94次/min,T 38.4℃,血压 132/80 mmHg。入院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性肝衰竭。入院治疗给予替诺福韦300 mg,qd,抗病毒治疗。给予护肝降酶,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微循环,补充能量,抗生素,输入Alb及血浆,改善凝血功能治疗。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患者拒接人工肝治疗。

患者刻下症:神疲嗜睡,肌肤及目珠重度发黄,黄色鲜明,重度乏力,纳呆乏味,恶心呕吐,口苦,高度腹胀,胁痛,夜寐欠佳,时有烦躁,大便溏,深黄。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证属疫毒伤肝,肝郁脾湿,湿热壅盛,胆汁不循常道,治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利湿活血,处方:茵陈、山栀、丹参、赤芍、玄参,刘寄奴、五味子各30 g,柴胡、白花蛇舌草、大黄各15 g,蒲公英、郁金、香附、全栝蒌、甘草各10 g,7剂。还用大黄50 g,乌梅30 g,芒硝、枳实、厚朴、败酱草各20 g,水400 ml煎5 min,待温凉,取导尿管高位保留灌肠,qd。6月27号,患者仍有神疲乏力,巩膜、皮肤黄,恶心好转,无呕吐,口苦,纳少,腹胀,胁肋痛,不烦躁,夜寐好转。舌红苔黄,脉弦滑。心率84次/min,T 37.1℃。肝功能:ALT 445 U/L,AST 237 U/L,CHE 4 116 U/L,TBil 367.6 μmol/L,DBil 167.1 μmol/L,TP 63.8 g/L,Alb 30.5 g/L,PT 21.6 s,PTA 30 %。继续原方案7 d。7月3日,患者症状减轻,复查肝功能:ALT 229 U/L,AST 168 U/L,CHE 4 267 U/L,TBil 189.8 μmol/L,DBil 93.4 μmol/L,TP 65.7 g/L,Alb 33.4 g/L,PT 19.3 s,PTA 40%。继续服原方加薏仁米、黄芪各30 g,7剂。停高位保留灌肠7 d。

7月11日,患者仍有神疲乏力,巩膜、皮肤黄减轻,纳少,口苦,胁肋胀痛。舌红,苔黄少津,脉虚弦。心率76次/min,体温36.5℃。肝功能:ALT 231 U/L,AST 102 U/L,CHE 4 208 U/L,TBil 163.7 μmol/L,DBil 97.6 μmol/L,TP 66.1 g/L,Alb 35.5 g/L,PT 16.6 s,PTA 56%。症属大病刚过,湿邪仍有残留,耗伤阴液,肝肾阴虚,精血亏损,治以滋肾柔肝,健脾养胃,处方:麦冬、生地各40g,五味子30g,党参、赤芍、丹参、厚朴、茯苓、白术、泽泻各20g,白花蛇舌草、苦参、虎杖各15g,郁金10g,川楝子8g。7剂。7月18日,患者神疲乏力好转,稍黄,食欲好转,晨起口苦,舌尖红,苔薄黄,脉玄。肝功能:ALT 96 U/L,AST 67 U/L,CHE 4 430 U/L,TBil 92.8 μmol/L,DBil 67.4 μmol/L,TP 65.7 g/L,Alb 33.4 g/L。PT 14.8 s,PTA 75%。7月23日,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要求出院。

7月25日,患者复诊,症状改善。舌尖红,苔薄黄,脉弦。心率72次/min,T 36.5℃。肝功能:ALT 46 U/L,AST 34 U/L,CHE 4 612 U/L,TBil 27.7 μmol/L,DBil 13.6 μmol/L,TP 66.1g/L,Alb 35.5 g/L,PT 14.6 s,PTA 75%。朱清静教授以解毒化瘀,消瘀补虚完成后期治疗,方药用海藻30 g,叶下珠、茯苓、黄芪各20 g,白花蛇舌草15 g,莪术、白介子各10 g, 15剂。病案分析:患者乙型肝炎病史时间较长,又因各种不良诱因导致肝郁脾湿,湿热壅盛,胆汁不循常道。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重型肝炎症状,出现高黄疸,及神昏蒙蔽,热毒湿盛证,朱清静教授治以凉血解毒,清利湿热,方用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饮化裁,有清利热毒湿邪,又透毒邪外出,用通下泻毒,涤痰开窍,上病下治,釜底抽薪,防治肝性脑病,内毒素血症。使病人转危为安。

猜你喜欢
赤芍乙型肝炎教授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30
刘排教授简介
大黄、赤芍对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成和分泌影响研究
陕西中医(2018年6期)2018-08-29 00:43:08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新疆赤芍
赤芍与辛芍组方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中医研究(2013年1期)2013-03-11 20:26:20
散瘀消癥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中医药通报(2010年6期)2010-02-03 08: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