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花”与蒋介石遇刺案

2019-01-02 06:22黄建东
文史春秋 2018年11期
关键词:白崇禧戴笠蒋介石

● 黄建东

1937年8月13日,继“七七事变”之后,日中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开始了。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一时之间战事呈现出白热化状态。蒋介石决定亲自到上海的前沿阵地去视察,因为此次参战部队大都是他的嫡系,需要他亲自协调,并给予督促。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副主任的姚琮却显得忧心忡忡,因为当时日军凭借着空中优势已然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蒋介石作为国民党首领,一旦安全上发生任何意外,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听了姚琮的担忧,蒋介石静默不语,因为前线他是一定要去的,站在旁边的白崇禧似乎看出了蒋介石的心思。

白崇禧建议,蒋介石如果坚持要到前线去,可以乘坐英国人的车子去上海。因为他知道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近日将去上海,那时日本并没有向英美等国宣战,故而日军不敢贸然袭击英国大使的车辆,白崇禧说:“许大使的轿车悬挂有英国国旗,委员长同车前往,敌人的飞机应该不敢轰炸。”

蒋介石听后,未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而所有在场的人都以为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白崇禧还特意对站在一旁的行政院主任秘书黄浚说:“还请秋岳兄事先向许大使关照一声,我们也好做出相应安排。”

黄浚,福建侯官人,生于1884年,字哲维,号秋岳,以号行于世。年轻时曾留学日本,熟悉日本的风土人情,精通日语,回国后曾任职北洋政府,后进入国民政府行政院。1932年,汪精卫担任国民政府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长后,不仅将黄浚招至麾下,还把黄浚的长子、毕业于燕京大学的黄晟也调到了自己执掌的外交部,可见汪精卫对黄氏父子信任有加。此时黄浚听了白崇禧的吩咐,当即点头应允。

几天后,在京沪国道上,一辆黑色的轿车正在阳光下疾驰,米字旗迎风飘扬,显得格外神气,尤其是车子的顶部也印有一个硕大的“米”字,似乎在提醒着驾机飞翔的日本飞行员注意,这是大英帝国的车子,千万不要轻举妄动。车内的许阁森大使则微闭着双眼,他认为现在虽然中日双方淞沪会战正酣,但日本人还不敢拿英国人怎么着。然而就在这时,一架日本战机带着刺耳的呼啸声从高空俯冲下来,机头正对着他的轿车,如鹞鹰扑击羔羊,许阁森这下惊恐了,不等他有所举动,弹雨便从天而降。这令许阁森始料未及,但幸好未遭到致命伤,他便不顾一切地跳下车,迅疾地找了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这个时候日本飞机在空中绕了一圈后再次俯冲下来,许阁森这下看清楚了,确实是日本战机,就连机身上涂的猩红的“膏药旗”标志都看得一清二楚。日机驾驶员当然也看到了许阁森,然而奇怪的是,飞机并没有对他进行追击射击,而是低空飞了一圈,确信轿车里没有别人之后,便调转方向,扬长而去了。这让许阁森大惑不解,似乎日机的袭击不是冲着自己来的。

细一分析不难得出结论,日机出人意料地轰炸许阁森大使的轿车,却又如此奇怪地中止袭击,目标当然是国民政府首领蒋介石。当许阁森大使遭到日军袭击的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的时候,蒋介石暴跳如雷。试想,如果当时蒋介石就在车上,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可是为什么蒋介石没有按预定的乘车计划行事呢?原来,尽管当时蒋介石默许了白崇禧的建议,可是事后想想,总觉得不妥,堂堂一国之元首,却坐着他国的车辆赶往前线督战,这实在是有伤国体,有失大国领袖的风度,于是事后蒋介石决定不采用白崇禧的建议,而是趁夜色掩护赶往了上海。但是,很显然,有人把当时会议的决定暗中透露给了日本人,只是后来事情起了变化,奸细来不及把最新的消息传递出去,故而露出了马脚。这还得了,机要重地竟然有敌国的奸细,敌人的间谍耳目竟然已经潜伏到最高领导层身边来了,这仗还怎么打!于是蒋介石连夜把戴笠叫来,一通臭骂之后,责令其限期破案。

黄 浚

挨了骂窝着一肚子火的戴笠,当然不敢有所怠慢,径直找到了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因为当时的建议也正是由他提出的。按说以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副总参谋长的地位,白崇禧平日并不怎么把军统局长戴笠放在眼里,此时却不同,因为毕竟兹事体大,谋害蒋介石的罪名,他是万万背不起的。而戴笠也根本没有怀疑到白崇禧的头上,原因很简单,白崇禧是个聪明人,知道孰轻孰重,戴笠只是想从白崇禧这里了解到,当时会议现场都有谁,同时了解一下现场的一些细节而已。白崇禧的心这才稍稍放宽了些,于是他就把那天的详细情况向戴笠复述了一遍,很快就有两个人引起了戴笠的注意:姚琮、黄浚。戴笠对这两个人感兴趣,并不是对他们有什么个人成见,而是在不久之前发生的一次泄密案件的嫌疑人当中,恰好也有这两个人,这难道只是一种巧合?

那还是在淞沪会战没有开始之前,全国的抗战呼声此起彼伏,许多人要求政府集重兵于华北,以便给敌以沉重打击。但蒋介石心中却有自己的盘算,他觉得如果将主力投入到华北平原与敌决战,那么敌人占优势地位的装甲部队就会发挥其机动灵活的优势,而一旦突破我军防线,则势必会强渡黄河,一路南下,到时军心、士心都会动摇。相反,如果在江南水乡与敌会战,则敌人的装甲部队就会受到江淮水网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这里把敌军拖住、耗死,则胜利的机会就将大大增加。那时蒋介石的心中就有了开辟新战场的打算,于是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了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作出了开辟新战场、先发制人的决定。会上时任京沪警备司令官的张治中提出,应该将停泊在长江上的日军战舰严密封锁,最好集中力量聚歼之,以防敌人到时水陆配合,那样的话则胜负之数将很难预料。当时,日本海军在江阴上游至汉口共停有大小战舰70多艘,海军陆战队队员3000多名,以及大小坦克、火炮等,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于是会议决定,在战役初起时,由空军对这股敌对力量进行毁灭性打击。然而,仅仅过了一夜,情况就发生了突变,原来停泊在长江上的日本战舰就像提前预感到末日将要来临了一样,齐刷刷地驶向了黄浦江,就在国民党军队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封锁计划行动之前,已然逃离了危险地带。显然,这是有人事先向敌人通报了情况。当时戴笠奉命进行调查,在参加机密会议的人当中,就有姚琮和黄浚。

对于姚琮和黄浚,戴笠很轻松地就基本可以排除掉姚琮的嫌疑,一方面姚琮对蒋介石的忠诚是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姚琮应该还算是蒋介石的亲戚。原来,蒋介石在与宋美龄结婚前,曾有一侧室名叫姚冶诚,后来蒋为了追求宋美龄而与其断绝了夫妻关系,但是蒋介石对姚冶诚却一直旧情难断,而姚琮就是姚冶诚的哥哥。这么亲近的关系,姚琮怎么可能会有谋杀蒋介石的心思。而且蒋介石对姚琮一直信任有加,出卖蒋介石,谁会再给他更大的利益?何况据了解,姚琮在事发前后的一言一行,都是处处担心蒋介石的安危,他当初甚至曾试图阻止蒋介石亲赴上海督战。既然排除了姚琮,那么嫌疑人就只剩下黄浚一人了。让戴笠怀疑黄浚的理由还有一个,那就是黄浚因为职位的特殊性,多次担当机密会议的现场记录者,以前也曾有过个别的泄密案,黄浚都是当时会议的记录员。于是,一张捕奸的大网悄然拉开了……

很快,军统特务就有消息反馈上来。据调查,近段时间以来,南京汤山招待所的一名女服务员廖雅权的行为举止有些反常,与黄浚之子黄晟来往频繁,尤其是两次泄密事件发生前,都有人看到他们鬼鬼祟祟地呆在一起。而经过初步了解,这个廖雅权不仅样貌出众,而且还有相当的文化程度,这样一个女子,即便在南京也不难谋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为何会屈身在一个小招待所当服务员?这里面的疑点很大。深入调查的结果让人感到震惊,原来这个廖雅权其实是一名日本间谍,真名叫做南造云子,是1909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日本间谍的女儿,长大后曾接受过日本间谍组织的专门训练。在东北、华北都曾有过她参与活动的身影,这次潜入南京,就是利用其美色拉黄浚下水。之后为了较好地掩护,在黄浚的安排下,进入汤山招待所当了一名服务员。黄浚每当有重要情报,为了安全起见,自己不出面,而是由黄晟转交给南造云子。一切真相大白,本来戴笠还想放长线钓大鱼,但蒋介石气愤难耐,下令立即实行抓捕。于是在将南造云子实施秘密逮捕后,黄俊父子也相继落网。

对于处置黄俊父子,蒋介石当然不会留丝毫情面,立刻以汉奸罪枪毙了。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对于素有“帝国之花”之称的女间谍南造云子,蒋介石却没有立刻下令进行处决,而是暂时关押在南京的监狱里。也许蒋介石是想“奇货可居”,将来在与日本人接触的时候,将南造云子作为一个不小的筹码。总之,作为刺杀案的“主角”,南造云子却奇迹般地没有被处决。可是让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不久战火就烧到了南京城下,在南京陷落已成不可挽回之势时,蒋介石才再次想起处决掉南造云子。然而时过境迁,混乱的局势使得南造云子有了可乘之机,她又一次成功地逃脱了惩罚,至于使用的是什么方法,一直是个不解之谜。公众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南造云子靠出卖色相买通了监狱的看守。重获自由的南造云子继续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之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有她的身影,尤其是汪伪特工总部“七十六号”的建立,以及日后在与重庆方面派遣到敌占区的特工决斗中,南造云子都出了不少的力,给军统、中统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因其行动谨慎小心,几乎不曾给人留下一张照片,因此行踪太过诡秘难寻。最后,忍无可忍的重庆国民政府对她发出了死刑令。1942年,南造云子在上海霞飞路百乐门咖啡馆前被暗中跟踪的军统特务击毙,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当然,这都是后话。

言归正传,不难想象如果在抗战之初,处于国民政府领袖地位的蒋介石遭日军刺杀成功的话,那将会对日后的抗战形势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机缘巧合的是,蒋介石临时改变计划,让他躲过了这一劫。

猜你喜欢
白崇禧戴笠蒋介石
戴笠 ,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我的母亲了不起
「老妹子」白崇禧
过戴笠故居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
追歼白崇禧 三次大较量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白崇禧“小诸葛”之誉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