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分析与展望

2018-12-29 04:09纪凯婷朱莉陈彩虹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8期
关键词:研究展望建设现状池州市

纪凯婷 朱莉 陈彩虹

摘 要:该文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池州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入手介绍了其建设现状,从技术措施、绿地设计、PPP项目模式、气象问题等方面对其建设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源头控制、中途转输、末端调蓄3层级技术措施,并从研究对象、横向、纵向全方位提出了下步展望。

关键词:池州市;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建设现状;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 TU9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8-0099-03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the Study on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Chizhou

Ji Kaiting1 et al.

(1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 247000,China)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spongy 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pilot city of Chizhou,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its construction,and then analyzes its construction from 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ical measures,green space design,the PPP model of the project,the meteorological problems and so on. It emphasizes the three levels of technical measures at the source,midway and end. At last,the research prospect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object,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and the direction for future construction is pointed out.

Key words:Chizhou;Sponge city;Technical measures;Construction status;Research prospect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也是对自然的挑战。1972年以来,世界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中国也不例外。水是生命的源泉,我国很多城市严重缺水,部分城市出现季节性干旱,一些城市的水体遭受污染,水质较差[1]。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污染的问题,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即通过“渗、滞、蓄、净、用、排”6个方面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重构良性水文循环[2]。

池州市地处皖南山区,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2017年平均降水量1746.8mm[3],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洪水和干旱灾害时发。2015年,池州市正式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同年编制3年实施计划,确定18.5km2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投资52.38亿元并撬动其他资金,建设5大类即水生态水安全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海绵城市系统、建筑小区系统、能力保障体系等117个项目[4,5]。2018年将迎来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终期考核验收。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有关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结合实践调查,梳理有关研究内容,旨在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和重点。

1 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截至2018年6月底,池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8.19亿元,完工面积18.08km2,占试点建设面积的97.73%,完成项目106个[5]。建设内容包括池州一中、齐山大道、三台山公园等各类园林绿地建设,烟柳园南湖沟、新城明珠红河、二院水塘等黑臭水体治理,高速入口处、站前区英伦城邦小区道路交通改造[6]。

2 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从研究时间上看,自池州入选试点城市起,陆续有关于其建设的研究报道,2017年尤盛。从研究对象上看,对池州市及池州一中、齐山大道等工程的研究居多,而鲜有对三台山公园、汇景小区等其它项目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在技术措施、绿地设计、PPP项目模式、气象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较多。

2.1 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是为了低影响开发解决城市水问题,这是1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项工程和非工程技术措施的支撑。池州市海绵城市水系统规划从“源头—中途—末端”3个层级进行统筹,以保证系统的良好衔接和完整性。

2.1.1 源头控制 源头控制是指从源头削减雨水径流量。LID低影响开发雨水技术主要包括绿色屋顶、低势绿地、透水铺装、雨水收集桶、生物滞留设施等,是非常有效的从源头控制城市径流的方法。池州一中在利用傳统雨水排放方式的基础上,采用生物滞留设施及透水铺装等作为海绵体,使雨水在设施内滞留[7]。齐山大道海绵化改造工程通过调整道路坡度,积极利用生态调蓄潭等绿色生态技术,对中小降雨量直接从源头削减和道路排除[8]。三台山公园通过旱溪改造、植被种植、挡墙搭建等工程使雨水被砾石、植被渗透滞留,增加对雨水的涵养,从而减少径流[9]。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注重通过绿色海绵从源头、地面对雨水进行滞留,减轻后续排水及处理压力。此外,绿地还能有效净化泥沙及有害物质,提升水质,增加绿地率,美化城市环境。

2.1.2 中途转输 不能直接排放的雨水必须经过市政排水管网处理后排放,目前,城市排水系统主要有分流制、合流制2种模式。池州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根据项目现状及要求,优化排水系统,利用植草沟等绿色基础设施和市政排水管网等灰色系统共同组织排水,并对排水管网提标改造,适当提高排水能力,建设合流制管网截污干管工程,控制合流制溢流频率[9]。海绵城市中途转输运用“绿色+灰色”的思想,突破了传统的完全依赖市政排水管网的排水系统,进一步减轻排水管网压力,并提升水质和绿色景观。

2.1.3 末端调蓄 海绵城市在系统末端对雨水进行储存和调节,由地表通道、地下大型排放设施、地面的安全泛洪区域和调蓄设施等组成的。池州市通过建设调蓄池及其进出水管道,超出中途转输能力的合流制溢流雨水和污水首先进入调蓄池,经过调蓄再分流,将部分较脏合流水提升至污水厂进行处理,而部分雨水进入雨水塘、雨水湿地、阶梯式雨水花园等湿地系统自然净化,避免溢流污水直接流至水体产生污染[9]。池州市丰富的天然湿地、绿地和水系资源,在系统末端承担重要的功能。天堂湖借海绵城市建设契机,从竖向设计、绿地排水、低影响开发技术、截污净化处理、湖体设计、生态岸线设计、水质保持系统构建等方面提出综合整治工程设计,完善末端调蓄与径流污染控制功能[10]。同时,蓄水池的水可进行植物灌溉,节约养护成本。池州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和设施,从源头到末端逐级积存、渗透和净化,充分发挥池州自然本底优势,将绿色海绵与灰色人工措施相结合,“刚柔并济”,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并最大限度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2 绿地设计 海绵城市的核心是低影响开发,倾向于利用绿地进行雨洪管理,并通过景观化处理区别于传统城市建设[11]。2015年8月,徐宁、戴启培从池州市自然、人文条件及绿地现状出发,提出广场等活动场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等各类绿地建设设计建议,并强调所有绿地应作为统一的整体纳入规划[12]。此后,部分学者对齐山大道、池州一中、三台山公园等案例进行分析时提到其景观绿化设计,纪凯婷等对池州市冬季海绵城市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并分析[13],表明池州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视绿化设计。但是对绿地设计的研究所选取的案例较少、景观方向单一,且大多依附于雨洪管理技术,尚未形成全面的研究。

2.3 PPP项目模式 PPP模式是政府与私人之间的1种合作模式,适用于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侧重解决项目融资及后期运营问题。池州市在具体可行的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于PPP项目推进前期,成立PPP工作领导小组,制定PPP项目操作流程。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对PPP项目进行评估、招标、考核等,经规范操作,3个PPP项目即主城区污水处理及市政排水购买服务、海绵城市建设清溪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海绵城市滨江区及天堂湖新区棚改基础设施顺利推进。项目运营后,引入大量社会资本、专业团队、专业技术,既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又缓解了财政资金支出压力[14]。在池州海绵城市建设中实施PPP项目模式是可行的,并在完善的制度机制下边总结、边推广,取得了较好效果。

2.4 气象研究 排涝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大目标,城市降雨内涝与气象服务关系密切[15]。黄高平等对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降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降雨监测、城市干旱与缺水等与气象关系密切的问题进行思考[16],重点分析了池州市的暴雨气候特征,并就池州市自动雨量监测站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后期自动雨量监测站网建设提供技术参考[17],进而对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气象服务对策。

3 展望

以上分析表明: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给排水、城市规划、景观、建筑、生态等多领域,工程复杂,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有待进一步研究。

3.1 高目标,宽领域 对于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已有给排水、景观、气象等专业参与,但相对于海绵城市“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研究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有关专业人员应紧紧围绕海绵城市科学内涵,结合专业知识、项目建设情况开展其他相关研究,完善海绵城市基础理论体系和规划实践案例,力求在材料技术、模拟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3.2 高定位,丰布局 对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集中于绿地设计、技术总结方面,研究内容和对象较单一。优秀案例往往对其他工程有借鉴作用,但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其他项目建设同样重要。因此,应立足池州市发展,在对示范工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其他项目的研究,全面总结提升,完成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研究,丰富“点、线、面”的布局。

3.3 高要求,深后效 对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主要在前期设计、项目分析阶段,而较少对项目尤其是已投入使用的项目进行评价。海绵城市建设强调后期效果,3年建设已接近尾声,应增加对工程、景观等方面的评价,为城市后续建设和其它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许浩浩,吕伟娅.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水花园技术研究进展[J].人民珠江,2018,39(7):111-114.

[2]潘终胜.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江西建材,2018(1):10.

[3]池州市统计局.池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cztjj.chizhou.gov.cn/content/detail/5ad6b9a6168c758c2a

000000.html.

[4]安徽池州打造“海绵城市”3年投211亿建117个项目[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0):3.

[5]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池州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加快推进[EB/OL].http://www.czcj.gov.cn/2017/ news/2018/712/187121637

21559903D48HBKF33DAGC.html.

[6]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池州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已完成投资44.79亿元[EB/OL].http://www.czcj.gov.cn/ 2017/news/2017/1215/171215917397501CAFE7FE2B4BHH11.html.

[7]孙斌.“海绵体”建设初探——以池州一中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生态规划)[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781-788.

[8]许震,韩贵超.基于海绵城市模式下的池州齐山大道道路雨水排放系统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2):176-177.

[9]颜伟康.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道路的应用[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7.

[10]杨璐,陈飞野,宋江爽,等.浅析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下的湖體综合整治工程设计——以安徽省池州市天堂湖公园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6:298-303.

[11]刘颂,陈长虹.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景观化途径[J].中国城市林业,2016,14(2):10-16.

[12]徐宁,戴启培.基于海绵城市的绿地建设方案设计研究——以试点海绵城市池州为例[J].居业,2015(16):41-42.

[13]纪凯婷,朱莉,荣慧芳.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中冬季园林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8,36(3):58-63.

[14]刘慧娴,胡宁.安徽池州:为全国PPP工作树立榜样和示范[J].中国财政,2017(16):27-29.

[15]黄高平,王甲生,程东兵,等.基于城市暴雨内涝的气象服务对策研究——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池州为例[J].科技与创新,2017(19):1-5.

[16]黄高平,王甲生,潘维良.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气象问题思考——以试点城市池州为例[J].绿色科技,2017(12):160-162+165.

[17]黄高平,王甲生,程东兵.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自动雨量监测站网建设探讨——以试点城市池州为例[J].科技与创新,2017(18):40-4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研究展望建设现状池州市
不要坐享其成
电能替代在安徽池州市的应用
爱是什么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
制造业物流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2010-2013年池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