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江苏大运河文化地标

2018-12-29 08:55王健
群众 2018年22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江苏

王健

江苏是大运河的发祥地,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大运河流淌着的不仅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重要的是绵延不绝的文脉。大运河江苏段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省委书记娄勤俭深刻指出,要把江苏段建设成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让人们一提到运河想到的是江苏,欣赏运河之美首选到江苏,研究运河文化必须到江苏,展示运河形象全国向往着江苏。为此,系统梳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的特征,着力打造江苏大运河文化地标,展现高品位运河文化风采,是江苏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程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的责任担当。

大运河是历史发展贯通之河,镌刻着社会演进的悠久年轮。江苏运河沿线文化历史悠久,江淮间高邮龙虬庄文化、兴化南荡文化,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松泽文化、良渚文化及吴越文化生生不息。公元前486年开凿的大运河,见证了中国25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春秋晚期诸侯争霸,吴国开凿邗沟、北伐中原;秦末刘邦、项羽反秦;六朝南北分裂、文化南迁;隋朝开运河沟通南北;唐宋大运河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明清以来,运河沿线成为最发达地区,大运河功能从最初军事性向维护政治统一和保障都城漕粮运输发展,交通运输和经济商业功能日益凸显。

大运河是区域文化纽带之河,串联起多元类型的地域文化。江苏运河贯通太湖、长江、淮河诸水系,沿线八城几乎涵盖了吴、金陵、淮扬、徐海等四大文化区域。这些地区文化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存在着许多共性,沿运河交汇融合,不断发展。如明清小说立体展现了运河沿岸的相互交流;苏州和扬州的园林工艺异曲同工;淮扬、苏州等菜系原材料大多以湖、河水鲜为主等。

大运河是沿线城市母亲之河,见证古今城市的兴衰变迁。大运河哺育了江苏运河沿线城市,江苏城市发展遵循了从沿运河到沿江、沿海的“三沿”空间发展过程。拥有2500年建城史的苏州(吴)、扬州(邗)与大运河同生共进;徐州(彭城)、淮安(末口)、淮阴、高邮、镇江(朱方)、常州(延陵)等曾是运河重要节点。以江南名镇同里、周庄、甪直、木渎等为代表的运河城镇在明清诞生,推动江南工商文明发展。近代以后,苏北运河城市因战乱和运河中断不断衰落,而江南运河城市则接受上海及海外的开放辐射,成为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乡镇企业的摇篮和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大运河是中华文脉传承之河,引导文明的繁衍传播。江苏运河沿岸是文化繁衍传播交融之地,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重要经学流派、诗社词派、画派医派,经学中的吴学、常州学派、扬州学派等,在江苏运河城市都留有历史印记。明代王艮、徐霞客,清代顾炎武、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包世臣,近代革命家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都与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息息相关。国际文化交流使者圆仁、成寻、马可波罗、利玛窦、马戛尔尼也在运河沿线留下故事。

大运河是沟通交流开放之河,支撑着政治与经济重心分离状态下国家民族的融合。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疆域形成与发展有自身的政治地理特征,受地理环境和都城位置的制约,而这两个因素都与运河有很大关系。江淮以南河流湖泊众多,具有良好的航运条件,有利于沟通融合。长城一线缺乏水运河流,黄河流域河流湖泊少,航运条件差,需要运河来沟通。在北方政治军事中心与南方经济重心长期分离状态下,运河对元明清疆域的巩固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至今,大运河仍对南北区域发展,如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等,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

在系统梳理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要提炼文化精神,打造文化地标,将大运河江苏段丰富的文化内涵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展示出来,讲好江苏运河故事,体现江苏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为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先行探路。

夯实研究基础,提炼江苏运河文化精神。目前,对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及文化特征,大运河的功过评价、功能作用、历史地位,大运河文化精神和现代价值等基础问题的研究尚不够充分。应加大高校相关学科建设力度,通过举办论坛、学术研讨、提炼大运河精神表述语等方式,组织专业研究力量集中攻关,培养一批运河文化研究人才,推出有说服力的成果。

统筹谋划,分批建设大运河文化地标工程。应统筹谋划,秉持“以生态为本、以文化为魂”的原则,分地区、分级别、分批次建设文化地标。对于揚州、淮安等基础好、行动快的运河城市先行试点,以点连线带面逐步全面推进落地,将古今形成的大运河文化特征,通过一系列文化地标建设,实现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转换。

科学评估,分类打造大运河文化地标工程。依据良好的运河生态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址,建设文化或生态廊道、文化标识、文化景观小品等运河文化地标工程。关于大运河文化廊道,应选择在一个较长的线形空间范围内打造,如贯通整条运河沿线建设的中国古典名著(明清小说)文化长廊,京杭运河淮扬段的里运河文化长廊、洪泽湖大堤生态长廊、湖西航道生态长廊,无锡、常州近代民族工业遗产、历史文化名人文化长廊。关于文化标识,可在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主题标识,如在徐州蔺家坝、苏鲁运河江苏北大门、苏南运河通江口门“谏壁”、扬州六圩苏北运河通江口门等地建设文化标识。关于文化景观小品,应注重提炼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精致文化景观小品。

关照现实,重视打造新运河文化地标。应不忘本来、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关注新中国京杭运河改扩建工程所形成的新运河资源,如镇江谏壁船闸江南运河通江口门、常州“四改三”绕城运河、淮安水上立交和京杭运河两淮段、徐州新建的57公里湖西航道、苏北运河沿线11座现代船闸资源等。充分发挥新运河风景优美、地域开阔的优势,寻求物化大运河文化精神的核心文化元素,精心打造文化地标,集中展现大运河古代文化、近代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展示新中国大运河交通、水利、城建工程推进和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激发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形成中华民族复兴的鲜明文化地标。

(作者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江苏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数读江苏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数独江苏
如泰运河谣
数读江苏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