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江苏人工智能产业新优势

2018-12-29 08:55池宇
群众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

池宇

2018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立足江苏制造业的深厚基础,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我省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的重大任务。

江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江苏人工智能产业处于国内领先,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步渗透到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2017年,全省人工智能產业相关业务收入达230亿元,广义人工智能企业数量逾千家。南京在智能软件、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与芯片,苏州在智能制造、语音识别、智慧医疗,无锡在智能传感、高性能计算,常州在工业机器人和传感器等领域形成自身优势。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报告2018》,江苏的人工智能产业拥有强劲竞争力,科研实力、成果转化等多个指标位于全国前列。

从细分产业来看,江苏已初步形成涵盖人工智能平台、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及硬件、人工智能系统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基础软件、智能硬件、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形成自身优势,涌现出一批本土优秀人工智能企业。

基础软件。瑞中数据现已成为国产实时数据库软件的龙头企业之一,百敖软件是国内唯一的BIOS专业软件公司,南京睿翼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完全自主开发。苏州国云大数据分析平台“魔镜”、中新赛克的大数据系统平台等已经广泛应用。

智能硬件。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神威·太湖之光”连续四次蝉联世界高性能计算机榜首;江南计算机所研制的申威处理器采用自主指令集,代表了国产处理器的先进水平;高华科技开发的IMU惯性测量单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南京地平线面向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开发了“旭日”“征程”系列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扬州万方电子、苏州中太数据专业生产国产高性能服务器;江苏微锐超算采用国际首创的ARM+FPGA体系结构提供低耗高能超算平台;无锡紫光存储提供国产安全存储解决方案。

智能语音与自然语言处理。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拥有人机对话技术,国际上少数拥有自主产权、中英文综合语音技术的公司之一;南京云问科技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方向,是国内知名智能问答机器人SaaS服务供应商;中博研究院语音客服机器人在运营商得到广泛应用;南京柯基数据专注于知识图谱研发和应用推广。

计算机视觉与机器视觉。中德宏泰开发的动态人像识别平台“深眸”在国内拥有较强影响力,图玛深维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检测诊断系统涵盖多类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苏州比格威已开发出世界首个眼底彩照+OCT双模态眼底人工智能筛查系统,南京汇川技术创新性地实现了基于深度学习全流程灌装缺陷的视觉检测,苏州光图智能专注于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化创新性的3D视觉技术。

智能机器人。南京埃斯顿初步形成核心部件—工业机器人整机—机器人智能系统工程的全产业链竞争力,博众精工、长虹智能、昆山华恒等企业是国内知名的智能制造集成应用商,安川(常州)机器人、金石机器人、汇博机器人等在所属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领先,亿嘉和巡检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电网巡检维护,科沃斯机器人拥有最完整的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线。

智能网联汽车。东大、南理工、江苏大学、南邮等高校和江苏智行未来汽车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等院所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研究。南京金龙、苏州金龙、栎树交通等企业涉足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全省已有常熟无人驾驶智能车测试基地等五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和南京未来科技城、南京生态科技岛等两处省内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基地。

无人机。总参第六十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无人机研发和制造的单位,在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是我国中小型无人机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昆山优尼电能运动科技有限公司是省内最大的民用无人机生产企业。

江苏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对江苏而言,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具备一定的基础优势和机遇条件。

一是产业发展恰逢其时。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都处于起步和加速突破的关键阶段,我国发展水平基本与世界同步,江苏在算法、算力、算据和应用等方面还有一定比较优势,完全有能力在此轮浪潮中把握发展机遇,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我省未来一段时间的新增长点。

二是基础条件日臻完善。全省超过50所高校院所涉足人工智能研究;南大、东大、南航、南理工、南邮、苏大等高校先后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前沿理论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都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保障。此外,江苏的软件、电子、智能制造的产业规模全国领先,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智能软硬件企业及智能制造集成应用商,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是市场需求方兴未艾。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消费升级的需求不断增强,人工智能在解决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了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住房、交通、助残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此外,江苏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一,在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消费需求升级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的需求逐年增加,更为我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一是缺少龙头骨干企业。与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相比,缺少如百度、华为、腾讯、阿里等产业生态龙头企业,在与国内掌握数据及平台资源的龙头企业竞合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二是人才结构性短缺。人才集聚的创新浓度不高,人才创业所需的融资环境、服务体系、配套保障不足,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既有的信息产业人才资源对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集聚带动作用未充分显现。三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主要集中在弱人工智能领域,在机器深度学习、人机交互、自主操控等强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少。人工智能产品大多以集成应用为主,中低端产品多,大部分企业未掌控产业链的高价值环节。此外,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对企业应用创新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思路和举措

立足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应用示范的先行区,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需向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平台。发展新型计算能力共享、分析处理服务、算法与技术开放、基础身份认证等基础技术开发平台;发展海量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数据存储和超算能力等满足应用需求的功能型应用性支撑平台;推动基于大规模互联网协作的群智服务、群智众创、科技众包,发展提供研发工具、检验评测、安全、标准、知识产权、创业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二是发展人工智能软件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前沿基础技术和核心算法,支持开展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开发工具等基础软件的研发,鼓励开源软件平台和函数库开发。研究开发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自然语言交互、知识处理、控制决策等应用软件及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工业自主软件技术体系。

三是发展人工智能硬件产业。重点突破图像感知、嵌入式算法等传感器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面向智能制造、高端智能消费的智能传感器研发和应用。重点发展面向模型训练与智能推断的高性能、高扩展性、低功耗、高吞吐量的云端神經网络芯片和终端神经网络芯片。研制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专用传感器,突破机器视觉、人机交互、自主决策等关键技术,强化智能识别、自主操作、群智开放、智能执行、深度学习等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

四是发展人工智能服务型企业。发展面向提供综合语音识别、生物验证、智能搜索、智能翻译、智能客服等通用系统的服务型企业;聚焦制造业智能升级创新需求,重点围绕个性化定制、在线检测、远程诊断和远程反馈控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型制造模式,培育一批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积极推动智慧江苏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应用,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服务企业。

重点通过七方面的工作措施,推动我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形成特色。

一是夯实发展基础。加快物联网、北斗导航、IPv6、5G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网络整体容量和综合业务的承载能力。探索在全社会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目录,通过开放数据接口、制定共享目录、签订共享协议等方式,实现行业数据共享交换。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在重点领域,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培育库,制定入库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聚焦重点企业,集中有限资源,在创新平台建设、智能改造、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品牌培育、兼并重组、模式创新及“走出去”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三是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在优势领域重点企业实现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的全覆盖。强化共性技术供给,在智能传感、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等重点细分领域布局一批重点核心技术。

四是强化应用牵引。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5G规模组网及试商用、工业大数据重大标准研制应用等一批应用示范项目。

五是强化人才支撑。支持省重点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先行先试”,出台特殊人才政策,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吸引全球顶尖人才。通过现有的各类人才计划,招引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六是注重集聚发展。按照“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特色发展”的原则,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试点示范集聚区。支持各地立足自身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优化土地、资金、政策等创新要素供给,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特色发展。

七是营造发展环境。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优惠等现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设区市和市(县)政府加大对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首购首用,通过应用支持创新。强化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投资。

(作者系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