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语
摘要:育儿剧将“教育”主题加入家庭伦理剧中,曾在国内电视剧市场风靡一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缺陷也渐渐显露。继《虎妈猫爸》后,《小别离》也堪称育儿剧中难得的佳作,但同样存在着育儿剧的普遍问题,希望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分析,能找到使育儿剧回春的良方。
关键词:育儿剧 当代教育 《小别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6-0149-02
电视行业在国内诞生以来,教育话题一直贯穿其中,与其一起发展。人们对教育日趋重视,寻求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电视剧恰是很好的媒介,如何在在轻松娱乐人们的同时,将这些理念传达准确,是一项很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于是育儿剧就此诞生,并在2010年前后迅速发展,占据各大卫视。而近两年,育儿剧却几乎销声匿迹,短短几年时间的大起大落,引人深思。
2013年初,国内首部育儿剧《小儿难养》播出,看腻了婆媳剧的观众耳目一新,此时育儿剧初具雏形,并在2013年爆发,《宝贝》《辣妈正传》《小爸爸》《孩奴》接踵而来,每一部的收视率都不低,并有着规模颇大的观看群体。育儿剧也属于青春家庭剧,主角依然是80、90后的年轻一代,但是讲述重点由婚恋转变为育儿,教育开始成为主题。眼下,年轻的父母大多是80、90后,他们曾都是传统家庭伦理剧中的“问题少年”,经历着如何当好子女的问题,如今已经开始面对着生育的难题,怎么当好爸妈,怎么教育好子女,这些问题让这些年轻的家长手足无措。育儿剧就把这样的情况搬上了银幕,将年轻父母育儿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和焦虑融入剧情当中,剧里的主角们身上承担着工作、恋爱、婚姻、家庭的多方面压力,还要为了孩子的教育而操劳、奔波,这正是许多80后现在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他们对电视剧的故事、人物、主题思想有着共同的期待,但各自的心理却不同:年龄相仿的观众在与自己经历相似的故事寻找归属感,在虚构的情节里为自己的问题找出路;年龄更小的观众试图窥探社会的真实面孔、为即将进入的新世界做准备;年龄更长的观众努力了解现在的新一代,想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精神状态。
育儿剧的出现与受欢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当代教育问题的关注。整个社会中,教育问题直接连着人们敏感的神经,一项政策的实施、一个学区的变动,都会在社会引发轩然大波。而每一个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气氛,甚至是家庭成员心情的“晴雨表”。在育儿剧发展的后期,除了体现“养育”孩子时遇到的问题,更把重点放在了“教导”孩子上,比如家长普遍的“名校情结”和“出国留学”大潮之下的选择。
把孩子送到名校去上学,是很多育儿剧的一个叙事议题,如2015年的年度现象剧《虎妈猫爸》,在各卫视黄金档屡破收视纪录。主人公毕胜男和罗素是一对年轻夫妻,他们有一个5岁的女儿茜茜,一家人过着简单惬意的生活,直到女儿即将上小学,毕胜男开始对女儿的教育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为了让女儿能进入最好的小学,毕胜男做出一系列重大改变,对他们一家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这部育儿剧在情节的演绎上是轻松幽默的,但背后隐藏的是深刻而凝重的教育问题。剧中以罗茜茜的成长为核心,全面展示了“虎妈”与“猫爸”之间家庭教育理念的冲突和最终的融合。剧中,展示了多种教育理念,每一种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现实生活中也都是真实存在、能得到合理解释的,都有着自身的存在价值,但也存在缺陷。正如剧名《虎妈猫爸》,“虎妈”“猫爸”是本剧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理念,分别代表了东西方的教育思想,曾在社会上引发过激烈讨论。可以说,《虎妈猫爸》里基本概括了社会上大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也是育儿剧的集大成者。
出國留学,是新世纪家庭伦理剧中学校教育的又一大重要题材。2016年暑期,又一部育儿剧《小别离》热播,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该剧围绕教育压力、低龄留学等主题展开,讲述了三个家庭面对孩子升学、留学、青春期的故事,又由教育问题引出的社会普遍问题,反映了亲子关系、家庭冲突、中年危机、职场竞争、阶层差异等社会热点问题,折射出当今人们的普遍焦虑,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小别离》的出现非常应景:无数在为孩子计划未来的家长想在这部电视剧里寻找可能的答案。该剧虽聚焦于“中学生留学”,但归根结底还是在讨论应试教育带来的诸多问题,当代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评价标准的简单粗暴、对成功概念的狭隘认知,也使家长们操碎了心。当千军万马都挤在高考独木桥上时,出国留学真的是另辟蹊径,成为新的“避风港”。然而这也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经济压力、监护管理、专业选择、环境因素等各种问题。
《小别离》中的三个家庭很具有代表性,囊括了富豪、中产和草根三个家庭。这三个家庭在教育、职场、收入等方面,差异明显,遭遇的具体问题各自不同,但每对父母都陷入焦虑之中,富豪家庭烦恼于财富传承,担心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又很调皮,迫不得已才要出国;中产家庭担心的人生追求的难以实现,孩子学习不差,但波动大,自己的目标又太高;草根家庭忙于生计,操心生活,还好孩子是学霸,想留学无奈没钱送他出去……这样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孩子、家庭情况,也真实展现了大多数家庭的困扰,体现了广阔的现实主义视角。《小别离》的情感落点也很精准细致,比如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觉醒时内心的挣扎,父母不忍分离却又想送孩子留学的矛盾心理……剧情设定这三个家庭的家长和孩子都是好朋友,平时经常交流,彼此互相理解、甚至是支持,让略微有些沉重的主题下充满温馨与真诚。
育儿剧的“昙花一现”,是观众对其逐渐冷却的热情及对此类型的审美疲劳,其题材表现、人物设置与叙事表达等多方面也受到了质疑与争议。归根结底,大部分育儿剧是披着“教育”外壳的婆媳剧,更不能靠看育儿剧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因为大部分育儿剧中的“育”,并非教育,而是养育,其中有关教育的内容少之又少,甚至用错误、可笑的育儿方法,只为了制造笑点。连讲“养育”孩子的家庭伦理剧都做不好,又何谈“教育”孩子的家庭育儿剧呢?教育也从不是真正的主题,而只是家庭的内容更加复杂、使情节一波三折的噱头,依靠这样来吸引观众,是很令人惋惜的。
不可否认,《小别离》与《虎妈猫爸》虽然算得上育儿剧的佳作,在题材上也有所创新,但仍难逃育儿剧的普遍缺点:故事老套,观众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情节拖沓,故意夸大鸡毛蒜皮的小事;涉及面很广,想表达的主题繁多,但每一点都不是很深刻。许多观众看后觉得《小别离》简直是初中生版的《虎妈猫爸》,幼升小换成了初升高,再加入点出国留学的题材。比如中产家庭的孩子朵朵因为考试成绩忽高忽低,千方百计想隐瞒,或是私自改成绩,或是藏试卷,这种叛逆行为在之前的许多育儿剧里都很常见。而在主要家庭的人物关系设定上,几乎和《虎妈猫爸》一样,都是中产阶级家庭,严母慈父的家庭组合,朵朵的妈妈是女强人,在单位和家里都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当朵朵和妈妈吵架时,爸爸就是两人之间的“和事佬”。与茜茜的爸爸一样,朵朵爸爸的初恋女友也是从国外归来,夫妻俩互相猜疑,婚姻出现危机,最终通过各种努力,一家人重新和睦相处。
当下育儿剧市场已经遇冷,难道就没有再度回温的可能吗?笔者认为,这在未来是很有可能的。教育始终是会社会大众关心的重点,就将一直在电视行业中体现,现在的低迷只是暂时,是我们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其寻找可发展的新可能。如何对症下药、推陈出新,是解决育儿剧雷同、雷人问题的根本方法。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娱乐教育剧。如果“寓教于乐”一直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缺乏对其规律性的应用,这对中国电视剧事业的深度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将极为不利。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拉美第三世界国家,娱乐教育剧早已是一种很重要的电视剧类型,如秘鲁曾拍过励志题材的《简单的玛丽亚》,印度拍过关注女性地位、家庭和睦的教育肥皂剧《我们人民》,美国有关注家庭教育的情景剧《成长的烦恼》。它们的成功证明了“教育”與“商业”可以完美结合,“叫好”的同时也“叫座”。另一方面,我国在2005年就拍过《家有儿女》,这部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教育问题的情景喜剧也是娱乐教育剧,其成功不逊于2013年后的育儿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纷纷订购其播放版权,这也充分证明娱乐教育剧在我国不会水土不服。当真正重视教育问题,聚焦这些矛盾时,主题与观念才能真情实感地表达出来,观众也方能从心底被打动。育儿剧成为可以学习教育知识的电视剧,再次火爆也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韩鸿.娱乐教育剧的类型特征与价值探析——从电视剧《家有儿女》说起[J].中国电视,2009,(02).
[2]肖婷.从《家有儿女(第一部)》中看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策略[J].新西部,2010,(05).
[3]赵春辉.从《虎妈猫爸》看当代教育观念的错位与偏差[J].当代电视,2015,(12).
[4]段晓璇.从《虎妈猫爸》看我国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启示[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