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编舞技法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运用

2018-12-29 09:28寇爱娟
艺术评鉴 2018年17期
关键词:舞蹈编导舞蹈教学运用

寇爱娟

摘要:编舞技法作为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必修内容,在教学和创作中的运用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这种优势与劣势的关键在于教师和编排者如何使用编舞技法以及如何对编舞技法进行把握这一根本问题。由此,本文以编舞技法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针对编舞技法在如今编导教学发展中的现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在文中为舞蹈编导教学提供编舞技法方面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关键词:舞蹈编导 编舞技法 舞蹈教学 创作 运用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6-0108-02

一、关于编舞技法

“艺不离技”,任何艺术的创造与发展,都需依靠独有的技术、方法得以前行。编舞技法对于成熟的舞蹈编导并无任何的限制,在创作中可能没有技法其实就是最好的技法,这也就是从“无法”到“有法”再到“无法”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编舞技法”作为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必修内容,毫无疑问,技法的整合与发展是使舞蹈编导学科趋于完善和成熟的重要因素。在舞蹈作品创作中需要创作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并且对于舞蹈作品创作要有较好的把控能力,而单一的技法学习比舞蹈创作更容易进行,可操作性也更加强。所以,单纯的技法学习可以作为教师和编导在创作舞蹈作品中“有章可循”和“有法可依”的基础。然而,在技法被广泛认可的同时,一些教师和创作者对于舞蹈编导教学并未达到充分的认识、理解,以及一些编导对于舞蹈创作只是浅尝辄止,更是将编舞技法作为舞蹈创作的唯一宝典。

二、编舞技法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影响

(一)锦上添花

当前由于人们的审美需要持续增长,所以提高舞蹈作品的观赏性成为了舞蹈创作的要点。与此同时,舞蹈组合在课堂中的训练与发展也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即便是较为单一的训练组合,也不会过分的执着于重复动作的上下左右对称。组合的动作编排和构图也会产生一些变化,使组合进行创新与拓展:如方向变化、调度变化、节奏变化等。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在单一训练组合中编舞技法的使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组合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观众的角度来讲,因其新颖性,使观众领略到其中的精巧美妙。所以,无论是现代舞基训组合、古典舞组合还是民族民间舞组合,其观赏性和层次感都在不断加强。由此可见,在单一训练组合的基础上合理使用编舞技法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合理运用编舞技法会使作品具有更加鲜明的艺术特色。技法能够使作品结构的设置更加清晰,舞蹈动作语言的表达也会更加准确并为作品所传达的主旨思想而服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编舞技法作为舞蹈创作的有效方法,在编导經过学习并能够熟练掌握后,能够帮助创作者编排出独具风格的舞蹈作品。例如,舞蹈作品《母亲的麦田》中舞蹈队形的设计和动作语言生动地表达了舞蹈中需要呈现的各种事物的形式,通过舞蹈动作的发展,表现出麦子的生长过程的意象。例如,在作品中群舞一竖排并整体旋转的动作与调度向观众展现出舞台仿佛就是自由辽阔的麦田,而在舞台延伸的方向,似乎有一片广阔无垠的等待收割的金黄色麦穗。作品中具有新意的表现方式和诗情画意的景象使观众在欣赏后留有余味。

(二)一叶障目

在舞蹈编导教学和创作过程中,编舞技法的使用也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弊端,其影响在于对不同风格的舞蹈创作会产生一定的干扰甚至是阻碍:第一,固定的编舞技法套路很容易限制舞蹈创作者对于舞蹈本身原有的创造性,甚至形成舞蹈创作思想上的停滞状态;第二,编舞技法如果在舞蹈创作中所占的比例过大,就可能使舞蹈作品中营造的意境和舞蹈本身所应传达的思想情感等方面出现偏失。简而论之,编舞技法的使用应恰如其分,过之,则会使舞蹈作品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艺术品质流失。编导习惯性套用编舞技法,会导致作品所呈现的重复性明显增加,舞蹈本身所独具有的精神内涵和思想情感相对减少,舞蹈意识本体价值自然也会因“彼长”而“此消”。

编舞技法在舞蹈编导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完全受制于技法,单纯为了技法而创作,或者知技法而不善于使用反被其所累,这都是只有“入得”而没有“出得”的结果。目前,有一些创作者编排的舞蹈作品在动作上、队形上、调度上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技法痕迹,虽然舞蹈动作是流畅的,形式是令人悦目的,但如果舞蹈作品只是为了展现流畅的动作或者高难度的技巧,那可能在我们欣赏其他相关的艺术门类时,也能获得审美需求上的满足,例如具有技艺性的杂技或者肢体优美的艺术体操等。其实,舞蹈艺术与这些相关的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舞蹈作品需要向观众传达出一种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涵,使观众产生共鸣并且使其体会到作品中的意味、意蕴,而不仅仅是展现肢体动作的流畅美。虽然技法对其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但它并不能作为创作的全部。在创作过程中技法的运用应达到“法无定法自然可循”这一更高层次的境界。

三、编舞技法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使用指南

(一)“为我所用”

从最初的编舞技法学习到创作出舞蹈作品,再到创作中高层次的“无法之法”,编舞技法在舞蹈编导教学中贯穿始终。然而,学习编舞技法只是为了达到创作高水平和教学目标的有利方法,不能把技法当作教学和创作的唯一宝典而不懂变通。编舞技法作为舞蹈编导教学的必修部分,应该在经过认真学习和长期练习并真正的掌握编舞技法后,再突破技法固有的程式,脱离技法的束缚,根据自身的艺术风格特点和审美倾向并结合创作的需要对技法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独具一格的舞蹈作品。“为我所用”正是编舞技法教学的目的,同时也是创作优秀舞蹈作品的必经之路,可以作为编舞教学中技法运用的指南。创作者要将编舞技法真正的化为己有,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运用技法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最为关键的是将编舞技法完全掌握从而“为我所用”,使其服务于作品,并完全的与作品相融合。

(二)技术技巧表意化

舞蹈是一种以肢体语言为主的艺术形式,创作者不仅要追求技术之美,而且要注重舞蹈作品应该传达的感情和内涵。任何技术技法都是为创作优秀的舞蹈作品服务的,并应将其化为一缕游丝融汇其中,使舞蹈作品看不到任何技法痕迹。因此,无论是单一的动作还是技术技法都应该能够完全融入到舞蹈作品的内涵中,即赋予技术技法内涵而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流畅,这样技术技法的运用才有意义。目前,在一些舞蹈作品的双人舞段中会使用大量托举,为的只是动作流畅、好看,甚至由炫耀技术的成分,但这样的做法容易忽略舞蹈动作本应该传达的情感内涵。所以,舞蹈作品中使用的技术技法应对作品的传情达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画蛇添足。例如,舞蹈作品《小溪·江河·大海》中为使小溪的形象更加生动而使用了“卡农”技法,作品中的技法与形象相辅相成,使技法的运用看起来不多余也不生硬。技是为艺而存在的,技术技巧应该与作品表意一致,要为塑造生动的形象服务,使技法用到极致并用出新意,不落俗套。更高层次的期待就是使技术技法不漏痕迹的融于作品,完全成为舞蹈动作语言来传达作品思想内涵。

(三)以情带舞

舞蹈作品中需要含有饱满的情感以及丰富的内容,因此在舞蹈创作中创作者必须以自身的情感来带动舞蹈动作的发展变化。在编排动作的环节,创作者要将对客观事物所承载的情感与舞蹈动作相融合,从自己内心出发,以自身的感触和情感来引导舞蹈动作的编排,使每个动作都具有一定的表意性和指向性,能够在作品中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例如舞蹈作品《母亲的麦田》中编导充分利用生活动作进行编创,不漏技法痕迹,作品通过舞蹈队形、动作、道具等舞蹈语言,以麦子的生长过程为线,表现出麦田的生机盎然,母亲的勤劳善良,引申出人们对大地和母亲孕育的感激之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内涵与观众在客观生活中的经验相碰撞,使得一种意象形成于观众眼前并与其产生共鸣。总之,舞蹈中具体动作的变化和发展要依靠舞蹈编导自身独有的主观感受与情感来带动,无论是编舞者的“悲喜交织”也好,“爱恨交加”也罢,都应该贯穿于作品,体现于动作,共鸣与观众。只有表现出淋漓尽致情感的作品,才会使观众产生感同身受的审美体验。

四、结语

编舞技法在舞蹈编导的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既有优势也有劣势,编舞技法可以丰富作品的形式表现,为编排作品提供有效方法,但也容易使教师和创作者困于章法。总而言之,编舞技法是教师和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有利的垫脚石,但它不能作为舞蹈创作的唯一宝典,教师和创作者要在熟练掌握编舞技法的基础上,对于教学和创作中产生的问题要做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开辟舞蹈教学和创作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李超.技法在编导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3):17.

猜你喜欢
舞蹈编导舞蹈教学运用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关于舞蹈编导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分析
浅谈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创作技巧与思维能力
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重要性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