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骥爽
摘要:河南为农业大省,全省现有中小学近三万所,其中农村学校占四分之三还多。在这些农村中小学里,几乎都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音乐课都是由其他专业教师代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几乎为零。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匮乏令人担忧,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解决农村中小音乐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河南农村中小学 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6-0088-02
一、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六千多万,居全国其他省份农村人口首位,全省现有中小学校2.92万所,其中农村学校2.66万所(含县城),占91.13%;农村学生多达1053.79万,占78.53%,且大都为留守儿童,年龄大都在4至16岁之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回到家中得不到应有的亲情温暖,而在学校农村校园音乐教育又几乎为零,校园文化沉闷、无聊,这直接导致他们情感无所寄托,心灵空虚寂寞。调查留守儿童中所谓“会唱歌”者也只是会唱几句流行歌如《小苹果》之类。笔者曾走访了河南省多个县城所管辖的乡镇,如上蔡县农村学校多达四百多所,其中中学46所,其余都是小学(1-6年级)和教学点(1-3年级)。如城郊大路李乡有19个行政村和38个自然村,全乡唯一的一所大路李初中,15所小学和3个教学点,一般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在200人左右,教师在10人左右;有的几个自然村有一所教学点,学生人数60-100人左右,教师3-5人。全乡15所小学情况基本都是“承包制”,两个教师包一个班,每位教师包教四门课,一位教师教语文、品德、英语、音乐,另一教师教数学、科学、美术、体育,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没音乐教学磁带,没有规定的音乐教学设施。在对音乐代课教师的调查中发现,这些教音乐教师根本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也没参加过任何音乐培训,只是会唱几首歌就教起了音乐,课表上音乐课基本是不上的,大都是老师看着写作业。而教学点的情况更糟,如上蔡县的一个自然村的教学点1-3年级,教师是夫妻二人和父亲共三位老师,学生人数是不到60人,三个老师包教三个班的所有课程;淮阳县豆门乡豆东小学和夏刘营小学,全校四个班,学生人数不到100人,教师有5人,这样的教学点根本没有音乐课。据学生说,平时偶尔上节音乐课也是随意给学生教支歌,或者是放流行歌给学生听,虽说有多媒體教室,但音乐课没用过,音乐教师上课也不讲乐理知识,学生也没人认识五线谱。走访的其他几所农村中小学,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几乎为零,走进校园只听到读书声,没有歌声。
沉闷的校园生活直接导致了农村学生思想空虚、学习生活枯燥无味、厌学等问题。
二、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匮乏的对策
(一)调查发现90%农村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且代教音乐课的教师音乐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在农村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从民办教师“转正”的中小学教师,很多乡村小学如前面提到的火神小学、陈集小学都有转正的民师在代音乐课,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音乐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都很不合格。在调查中笔者也有惊喜的发现,这些中小学虽说教育落后,人才奇缺,但都按照200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标准,配备了多媒体,基本都有电脑一台,电视2台,DVD1台,投影仪一台等设备,只不过没用在音乐教学上。农村中小学的学生虽说音乐教育匮乏但特殊的环境使农村的孩子对本土戏曲情有独钟,因此农村中小学可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删除些音乐教材中不适合农村学生认识水平的教学内容,根据儿童爱看电视的特点,利用他们仅有的教学设备电脑、电视欣赏些他们所熟悉的本土戏曲,让这些留守儿童从小就接触民族音乐之精华,在时下流行文化泛滥、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空虚、情感寂寞、音乐教育匮乏的关头,让这些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欣赏些他们所熟悉的本土戏曲,在增长他们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的同时,也使他们感到语言更加流畅,情感更加亲切,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在兴趣中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分析力、责任感等,并在影视欣赏中获得满足感。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的文学修养、优美的民间传说、生动的历史故事、人文道德等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形成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如此匮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教育领导人对音乐的认识问题,由于音乐不是高考科目,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专业,音乐被认为会唱歌就可以教的课程,更有甚者哪位教师的课讲得不好,管不住学生就被派去教音乐,音乐教师低人一等。其实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个别地方有音乐专业教师,只是因为课讲得好被改行教语文、数学了,这使本来就少的音乐教师更加缺乏。另一方面,在调查中也有意外发现,也有不是唯重升学率的领导,2009年至2010年期间国家出台特岗计划,由国家出资为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师范类要求大专以上学历,非师范类要求本科学历,招聘到的教师要在农村服务三年,期满去留随本人意愿,这给予音乐教育奇缺的农村中小学,带来了一线生机。上蔡县时任教育局王局长面对农村校园气氛沉闷,农村学生思想空虚、学习生活枯燥无味、素质教育低下的状况,独辟蹊径,借助教育部东风,根据农村学校规模小、音乐老师工作量不满的特点提出了“走教制”。也就是充分利用新招聘来大学生热情高,且与农村中小学相比素质也要高的多的本科生或者专科艺术专业的特岗教师,居住在条件稍好点的中小学,以此校为根据地兼顾周边学校的音乐教学、音乐活动,单位给予一定生活的补贴,此方案的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河南为农业大省,现在农村大都为留守儿童,他们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代老人又几乎都是文盲,与孩子缺乏交流,管教要么棍棒相加要么溺爱放任自流,孩子们情感寂寞、加上学校音乐教育匮乏,使这些孩子们精神空虚,甚至有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在这样的关头,音乐进课堂,歌声进校园,先不说他们是否看懂了“哆来咪”,至少是给乏味沉闷的校园生活增加了快乐。学习音乐的过程净化了孩子的心灵、振奋了他们的精神斗志,同时心情愉悦也有助于培养他们超脱旷达的胸怀,而这些品质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帮助。这一方案的实施曾受到收益学校老师学生的好评,也得到有关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此方案如果能在全省艺术教育匮乏农村小学推广,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