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一代”:我们离真实世界有多远?

2018-12-29 00:00:00
读报参考 2018年34期

在微信运动里刷存在感、在网络小说中找爱情、在游戏里成就“王者荣耀”……当wifi成为“底层需求”,现实生活也在不断被“二进制化”。在“我分享、故我在”的架空世界里,人们彼此联系得更加紧密、便捷;但真实中,人与人却越来越疏离、孤独和焦虑。这是你我的生活,它真的被“架空”了吗?我们离真实世界到底有多远?

从简单的“消消乐”,到一度爆火的“王者荣耀”“阴阳师”,再到新近蹿红的“跳一跳”“吃鸡”,胡欣算是同龄人中的骨灰玩家。“让人沉迷的不是哪个具体游戏,而是沉浸在另一个世界的感觉。”雷刚说,不光他们夫妻俩,自己的父母、同事,都或多或少存在花在屏幕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真实面对面交往越来越少的困扰。家庭聚会,一家人各自抱着手机抢红包,老人捞不着机会和儿女说话。同事们每天在QQ群里聊得热火朝天,而一旦见面又像陌生人一样,互相不知说什么合适。“社交网络让远隔千里的近在眼前。但同时也让近在咫尺的人越来越疏远。”

近年来,有一种以特别适应微信、QQ交流,但一听电话铃响就浑身难受为“症状”的“电话恐惧症”正在进入心理学研究者视野。虽然目前对此还没有准确结论,但部分关注者认为,从“见面恐惧”到“声音恐惧”,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和情感纽带正在被消解、抽空。

“互联网提供了随时逃离现实的出口,在虚拟空间中,人们更容易打造理想中的自己,社交变得更加简单、友好、随心所欲。”互联网投资金融领域律师董毅智认为,在社交网络上说的话,很多是说给自己听的,天天刷轨迹、秀日常,其实是在刷存在感。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在现实组织中很难找到志同道合者,或者有些现实诉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

老教师卢松森很担心年轻一代,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们,因为缺少与大自然互动,免疫功能会发展不完全。“现实世界的架空,本质上是知识和人素养的脱节、年轻个体和社会的脱节以及知与行的脱节。这让孩子们没有准备好。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应对科技的高速发展。”

“人的欲望无限,但能力终归有限,重要的是在内心寻找真正的自我,在现实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受访专家建议,多出去走一走、玩一玩,重新在现实世界中拥抱大自然。建立厚重、亲密的社交关系,规划适应新时代的健康生活方式。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