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

2018-12-29 00:00:00
羽毛球 2018年4期

Q 小于

如何看待近几年羽毛球领域出现的一些潮牌,如小众的OGKILS欧积力、吴柳萤的LYL、刷屏的REZ等?

A 天堂有羽(《羽毛球》特约编辑)

实物接触得不多,除了O记(欧积力),另两个只是在朋友圈里看到过图片。不得不说他们确实做得很努力,性质都并非简单玩票。

潮牌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最明显的特点是产品线相对简单。比如上述潮牌现在都只做“软装备”,如服装与周边,都没做拍、线、鞋这些“硬装备”。但都坚持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比如小而美、运动知性与暗黑风。

潮牌不是大牌,大牌追求的是“最大公约数”,需要在产品个性与市场接纳度这两者间做很好的平衡。这个过程免不了要迎合,也意味着会失去一些锋芒。而潮牌追求的是“向前探一步”,在坚持独特性的同时,探索未来流行的一种可能性。

潮牌的目标人群是追求时尚、崇尚个性、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不喜欢千人一面的人。

潮,起与落,核心也许是一个流动的概念。前方刚潮起的时候,后方可能还一片平静,前方潮落后,后方才刚起。以前的这个“前方”,指的是纽约、巴黎等时尚中心,现在互联网实现“地区平权”后,也许那些网络更发达、潮人更愿意聚焦的地方才是。你提到的这些品牌,也都起源于网络,首发于线上。

上述提到的潮牌,包括吴柳萤在内,代言人更多具有一种“网红”的气质,而不是大牌们想塑造的“偶像”气质。如吴晓波所言,网红与偶像的区别之一是距离感,网红就像是你身边的人,而偶像则是高高在上的人;区别之二是姿态,网红会为他们代言的东西吆喝,而偶像则需一定程度地端着。但如今这个区别慢慢模糊,有些明星也会甩掉偶像人设,而网红也可能登堂入室变成新晋偶像。

当我们想到一些羽毛球大牌的服装,首先想到的总是排汗速干等功能性,其次才是版型、颜色、图案等设计性。当球衣面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技术壁垒后,接下来的战场,一定会在设计与精神内核上。这就是大牌也需潮牌当支线,潮牌可以专而精、小而美实现逆袭的原因。

A 黑色柳丁

个人认为,潮牌的精髓,一定是其所在领域某种文化在深度上的延伸,或者说价值上的挖掘。

BAPE、SUPREME这些潮牌都把自己所针对的领域文化做到了极致,又或者自己创造引领了新的文化。

在篮球、滑板等其他运动领域都有相关的潮牌,呈现其领域的年轻、个性的文化。在羽毛球领域,也开始出现OGKILS、LYL这样的潮牌。其中,LYL更侧重依靠于吴柳莹的球星流量,OGKILS偏向于羽毛球文化的延伸。

虽然挂着“潮牌”的招牌,不代表产品就能随意糊弄。传统大牌BAPE等,每件潮T的价格都动辄四位数,但并不代表这里面都是智商税。BAPE从面料到辅料都是行业中的顶级,虽不能说物超所值,但它们的产品力绝对不输任何品牌。

OGKILS、LYL都自居“潮牌”,从产品层面,能看出各自做足了相应的功课,有些细节甚至比肩一线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