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岁的全英舞台上,都是有故事的人

2018-12-29 00:00:00杨弋非
羽毛球 2018年4期

林丹的关键词:归来

如果林丹能第7次举起全英男单冠军奖杯,那他的关键词就是王者归来,只不过,稍显遗憾,他“只”拿到了亚军。

年初的羽超联赛半决赛,林丹0比2输给了师弟黄宇翔。赛后采访时,林丹说了这么一句话:“3月见!”毫无疑问,林丹是一名伟大的运动员,但是34岁的年龄让他这句原本霸气的话显得有一些苍白。或许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林丹还是那个超级丹吗?

国家队在海南陵水的集训,林丹没有参与,他向队里申请留在北京训练,他要给自己一个个性化的训练。所以,从羽超结束到德国赛开始,林丹的训练情况,对外界来说是一个谜。

德国公开赛,林丹在8进4的时候输给了中国香港的伍家朗,似乎已稍显老态。但别忘了,在世界羽联新赛季增加了比赛站数后,林丹还说过一句话:“我会把体能和状态放在重要比赛中!”毫无疑问,百年全英就是这些重要比赛中的一站,在本届全英公开赛上,林丹展现了他为什么可以被称作“超级”。

面对力量十足但缺乏变化的维廷胡斯,林丹几乎全场都没有进攻,单单用下手控球就拿下了比赛。虽然这场比赛被很多球迷诟病林丹打得缺乏攻击性,是能力下降的表现,但是2比0的比分实实在在地说明了,打维廷胡斯,林丹的控球足以让对手有劲儿使不出。第二轮两局淘汰中国台北的王子维,则是一场实力上的全面碾压。8进4迎战老对手李宗伟,林丹的速度、能力展现无疑。没有雷霆万钧的重杀,更多的是中前场连续压迫,加上抓对方推后场时的突击。在这场以速度为主旋律的“林李大战”中,林丹明显更胜一筹。半决赛3局击败状态火热的黄宇翔,林丹又好好给师弟上了一堂关于3局球如何控制整体节奏的课程。半决赛决胜局,黄宇翔只得到11分。

4场比赛,林丹展现了4种不同的打法,而且每一种都算得上炉火纯青。过去会说林丹是进攻型打法,后来变为控球突击,可现在,真的很难用一种打法来概括他。控球他可以,进攻依然有威胁,打速度连贯他也绰绰有余,打个3局体能上也没什么问题。能根据不同的对手使出不同的功夫,这才是真正的“超级”。

决赛3局输给石宇奇,不能说林丹打得不好,只不过突破自己的石宇奇发挥得几乎完美。林丹的“3月见”,让大家在三月看到依旧强大的他。他已经归来,只不过对于“王者归来”的戏码,看来他是准备在大赛中才上演,而且,他有这个实力。

石宇奇的关键词:突破

从最直观的场上表现来说,石宇奇的突破在于他的正手底线进攻能力的提高。

过去,石宇奇的头顶区后场进攻十分犀利,但是正手区就稍欠火候,周天成、伍家朗等对手都曾经从这个位置突破过他。不过,在本次全英赛中,石宇奇的正手后场不但不是漏洞,反而成了他攻城拔寨的一大利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决赛对阵林丹,开局得的3分,有2分是正手后场杀直线直接得分。整场比赛,林丹更多地选择给石宇奇正手后场,看得出很有针对性,但面对这样的“考题”,石宇奇交出了一份近乎满分的答卷:无论杀直线还是斜线,都是节奏、落点俱佳,不时再穿插几个大角度劈吊斜线,令对手防不胜防。对于自己曾经技术上的薄弱环节,石宇奇已经有了突破,接下来的课题,就是如何保证其稳定性。

比技术突破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突破。就实力而言,石宇奇已经具备了和世界上任何对手对抗的水平,但在心态上却始终和一流有差距。在遇到林丹、李宗伟、孙完虎等前辈高手时,他常常会有一些胆怯,战胜对手的信心不足。本次全英夺冠后,他也说到了这一点:“去年全英决赛和李宗伟打,感觉自己没有发挥出年轻队员该有的实力和冲劲。”而在本次比赛中,在大家面前向来和善亲切的石宇奇,敢于露出自己的獠牙,连克李炫一、谌龙、孙完虎、林丹4大高手。从以往的战绩和场上情况来看,这都是石宇奇的苦主。尤其孙完虎,在和石宇奇前4次交手中送给中国选手一个4比0,打得那时候的石宇奇直摇头“真打不过”,可是随着2017年亚锦赛首次战胜孙完虎之后,石宇奇在心态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加上2017年年终总决赛力克三大高手的辉煌、2018年年初亚洲团体锦标赛的挫折,经历了足够多的石宇奇在全英公开赛上终于实现了自身的突破和升华。

“没有拿过冠军,就不知道怎么去拿冠军”,这句看上去不合逻辑的话在羽毛球世界里确是一条定律,而第一次拿冠军的经历,更多的需要自身的突破。2018年的全英,石宇奇做到了,之后的汤姆斯杯、世锦赛、亚运会……期待他更大的突破。

女单的关键词:进步

先解释一下这个关键词,完整地说,应该是当今世界女单的形势,光保持自身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进步。

辛德胡和戴资颖都是现如今的顶尖女单,两人的技术特点都很鲜明:辛德胡能力超强,长于进攻;戴资颖技术细腻,球风诡异。两人凭借自身的杀手锏已经在世界羽坛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从本次比赛来看,辛德胡的打法变化不多,最终被挡在决赛之外;戴资颖还在寻求突破和进步,所以成功卫冕女单。

辛德胡对阵日本女单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和对方比能力、比体能,基本都是一场马拉松式的相持,加上她不知疲惫的杀球去消耗对方。她具备这样的体能和力量,这也是她在过去多次和日本女单的较量中最终能拿下比赛的法宝,虽然每次都打得异常艰难。

本次比赛,辛德胡在半决赛对阵山口茜时依然选择了老套路。平心而论,她把自己的特点都发挥出来了,可问题在于没有进步,缺少变化。山口茜预判她的习惯球路的准确性特别高,几乎都能提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任辛德胡来球质量再高,山口茜接起来都轻松自如。与此同时,辛德胡重视出球力量、忽略出球角度和落点的缺点依然没有改进,很多进攻都是出力不讨好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她能把比赛打到决胜局18比21,只能让人惊叹其身体素质太好了,但同时也不禁在想:如果她能在落点和角度变化上有更大的进步,结果会是怎样。

戴资颖决赛对阵山口茜,开局被对方打了个2比6,这6分当中,有3分是戴资颖失误送分。按理说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戴资颖打球不失误那就不是她了,但是细看,过去她失误是因为加了手上动作“玩”出的失误,而这3分,完全是她为了追求更精准的落点,在绝对主动的情况下出现的出界失误。

戴资颖在赛后很明确地表示,对手是一名很能跑的运动员。过去,戴资颖习惯于用不断的节奏变化和不按常理出牌的线路去迫使对方二次起动,但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戴资颖更加重视出球落点的准确度,在其多变打法的基础上,提高落点质量,充分利用球场的空间来调动山口茜。节奏的变化和空间的拉开是对付日本女单这种“跑不死”运动员的两大法宝,在拥有了第一件法宝之后,戴资颖依然在掌握第二件法宝的路上进步着。开局几个失误之后,找到感觉的戴资颖展现了她的出球精准度,网前推过顶球几乎都压着底角,上手突击也都冲着边线去。首局,山口茜还能顶一顶,但到了第二局,她就只剩疲于奔命了。戴资颖无疑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女单,更可怕的是,她还在进步。

或许在进步和提升的道路上,戴资颖可以开班上课了,她的学生包括辛德胡,还有之前就被淘汰的内维尔、马琳等。

陈雨菲这次杀进了4强,和戴资颖在半决赛苦战3局才遗憾落败,遭遇了面对对手时尴尬的7连败。不过,必须要说的是,陈雨菲进步了,尤其在队友相继因伤退赛之后,独挑大梁的她顶住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未能进入决赛是个遗憾,但是有了在大赛中挑大梁的经历,对于之后的尤伯杯说不定是一件好事。关键在于,她的进步速度能否再快一些。

双打的关键词:风格

印尼男双苏卡姆约/吉迪恩在本次比赛中的一个举动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半决赛对阵彼得森/科尔丁,面对一个明显的出界球,打得兴起的苏卡姆约做了一个挥拍击球的动作,但并没有碰到球。经常打球的朋友对这个动作都不陌生,甚至很多人自己还会来一下,以此展现本方的信心和气势。不过,这次的当值主裁判一口咬定苏卡姆约碰到球了,判对方得分,印尼队员和教练一脸无奈。

苏卡姆约/吉迪恩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就是潇洒,准确来说,就是在快速对抗的节奏中的变速能力特别强。守转攻时的平推接跟上,快速相持时轻放一拍之后再加速,这样的变化常常令对方跟不上节奏。更可怕的是,这一切都是在高速的基础上完成的。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这哥俩到底会不会打慢球,因为从他们出道到现在就没见他们慢过。从实际效果来看,他们也不需要慢。

两人身高不过1.7米左右,如果拉开了和对方打阵地攻防,他们防守范围较小的劣势自然会暴露出来。所以,他们的战术就是想方设法把球从上下运动变为水平运动。即便是后场进攻,他们也会选择点杀、轻吊网前,或者发力杀线路很长的后场球。总之一句话,不把球打到场地中部对手最好发力的地方,这样一来,对手很难连续顶后场高质量球,为印尼组合的加速提供了条件。加上他们在网前敏锐的嗅觉,只要比赛节奏一起来,苏卡姆约/吉迪恩就如鱼得水,成功卫冕自然水到渠成。

印尼组合在决赛中的表现堪称完美,观赏性和实用性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即便如此,场面上一直处于被动的丹麦老将鲍伊/摩根森还是没让比赛呈现过于一边倒的形势,21比18、21比17的比分也不算难看。究其原因,老将超强的战术执行力是他们的成功之处。打这对印尼组合,谁都知道要尽可能把速度缓下来,丹麦人用的办法就是在中前场相持中尽可能多地运用大角度斜线出球。伦敦奥运会男双亚军此时年岁已大,加上摩根森2016年还做过一次脑部大手术,他们的绝对速度实在无法和正值巅峰的苏卡姆约/吉迪恩对抗,所以他们聪明的以慢打快,用控球能力与对手周旋。或许鲍伊/摩根森是目前世界顶尖男单中速度最慢的一对组合,但是他们坚决执行自己大角度的“慢战术”,效果也还不错。毕竟在半决赛和1/4决赛中,他们也是用同样的战术,击败了速度见长的远藤大由/渡边勇大和陈蔚强/吴蔚升。

坚持自己的风格,丹麦人一直做得很好。女双彼得森/卡米拉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大开大合能力打法,成为了53年以来第一对斩获全英冠军的丹麦女双,她们对于自己风格的坚守获得了成功。虽然真的很难想象能够支撑她们这一风格的超强体能是从哪里来的,毕竟这两位的岁数都不小了。渡边勇大/东野有纱为日本获得了历史上第一枚全英混双金牌,对于速度风格的极致追求,一次次稍显冒失的出球跟进,让他们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进攻表演为日本羽毛球创造了历史。

这是一对大赛型组合,现世界排名仅48位,说明他们不具备绝对强势的实力。但是,想想本届全英公开赛,再想想10个月前的苏迪曼杯,任何对手在大赛中遇到他们,可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毕竟这种“搏命式”打法一旦打顺了,谁都拦不住。

郑思维和黄雅琼在搭档后第6次闯入决赛,收获了4金2银,对于新组合来说成绩不错,不过,两人打法上的一些不契合也逐渐体现出来。黄雅琼直言:“其实,我俩的打法特点并不是很搭,他中前场速度很快,而我习惯于打攻防的阵地战,我俩的节奏还没有磨合到一起。之前能取得那些成绩,主要还是靠两个人的个人能力在顶。”

郑思维和黄雅琼,一个快,一个稳,怎么找到两人共同的节奏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次比赛,郑思维很多时候想放慢节奏,在中后场下手控网前,但很多次都因为质量不高被对方前场队员抓住;黄雅琼的站位比过去更靠前,她也想用更积极的姿态去提高自己的出球速度,但是失误偏多。决赛中遇到困难时,郑思维习惯于发力加速,而前场的黄雅琼一触球,马上又变成她习惯的慢速控球。两人做得都没错,但对于一对组合来说,这样的节奏还不太理想。

刚搭档时的“蜜月期”已经过去,郑思维和黄雅琼需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毕竟对于这对强强组合来说,他们需要更强的战斗力,去面对之后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