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

2018-12-29 00:00:00
羽毛球 2018年9期

似是故人来

Yonex Cab20的拍框说是“多重石墨积聚”技术做的,这是怎么一回事?

天堂有羽(《羽毛球》特约编辑)

其实这个技术的源头不是CAB20,而是其前身CAB15。1984年上市的CAB15是Yonex公司历史上第一支全碳技术的球拍,CAB20是CAB15的T头内置升级版。

“多重石墨积聚”,一开始我以为是“碳布滚筒成型”的一种文艺的说法,甚至一段时间认为是“全碳素材料”的一种矫情的译法。直到看见烧总拍的Cab15的照片,上面的水标文字“multiple layered carbon graphite”。

于是,我觉得原译者可能没有搞清楚碳素与石墨的关系。事实上,因为碳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已知的含碳化合物有近千万种之多,在这里产生误解也是情有可原的。

如果是“multiple layered graphite”,直译“多层石墨”也就算了。“积聚”一词就不要用了吧。如果要加个准确的词当后缀的话,也应该是“复合(加工)”。

如果是“multiple layered carbon graphite”,个人认为最到位的译法应该是“多层碳布复合加工dacf05c0d0d56d148379f32e008ae9f0”。

现在我们对全碳技术司空见惯,会觉得这个词已经不值一提,但是时间如果回到上世纪80年代,碳素材料的球拍才刚刚走出试错期,碳素技术还不像现在一样靠谱。举个例子,当时的吹风管曾试过动物肠衣,当年的热膨胀剂曾试过食用苏打。你就知道那个当年,全碳技术的攻关就像“土法炼钢”一样多么不容易,所以也能理解YY为什么不敢轻易碰全碳技术,为什么做第一支全碳拍要那么纠结,中间还要冒着被指“挂羊头卖狗肉”的危险,用碳布包裹铁芯,做一个伪全碳的版本。于是,你会觉得从上面这支cab15看得出,当年是怎么一咬牙、一跺脚做上了全碳拍。确定全碳路线方针后,马上模仿当年的竞争对手肯尼士carbonpro787,把T头内置后,做出YY历史上第一支一体化的全碳拍CA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