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人文解读

2018-12-29 00:00:00金子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18年2期

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留下了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等伟人的足迹,沙面已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沙面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已被开发成国家5A级景区,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

需要指出的是,在沙面还是欧美列强的租界时,它通常是禁止华人入内的,这成为中国人的耻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面回归中国人民的怀抱。1963年,在“羊城八景”评选中,白鹅潭沙面这一景色被称之为“鹅潭夜月”,成为羊城八景之一。

当时,有“岭南第一才女”之称的冼玉清教授写了诗作《鹅潭夜月》:

尽涤百年耻,鹅潭月更新。

繁灯天不夜,笑语泛舟人。

这首诗通过描写沙面新的繁灯夜景美色,带出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强烈气氛。后来,著名书法家麦华三书写了这首佳作,诗、书并美,传诵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