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春色不须多

2018-12-29 00:00:00胡荣锦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18年2期

1

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古今不少,说到小说中的“春天”,我第一反应就是小说大师茨威格的《普拉特尔的春天》。

普拉特尔是维也纳的一个公园。莉泽是上流社会的交际花,住在维也纳最贵的区——格拉本街。当莉泽还是一个维也纳郊区的贫穷少女时,普拉特尔公园是她对城市憧憬的一个缩影。

茨威格在《普拉特尔的春天》有一段文字,对春天进行肆意而轻快的描写:

枝叶繁茂的百年老栗树,浓荫匝地,翠绿一片,宛如巨人高高耸立。那缀满花朵的枝丫沙沙作响,就像恋人在悄声细语互诉衷肠,白色的花絮宛如冬日的雪片飘洒在翠绿的草丛里,落英成阵组成奇特的图案。一股甜蜜而浓郁的芳香从泥土里喷涌而出,紧紧地偎依在每个人的身上,贴得又紧又近,以至于人们无法明确地意识到获得了什么样的享受,而只有一种甜蜜可爱的朦朦胧胧的感觉催人昏昏欲睡。天空像蓝宝石的拱顶笼罩在干树万木之上,湛蓝明亮而又清纯。太阳为它精妙绝伦、亘古长存、无可比拟的创造物普拉特尔的春天洒上万道金光。

在这段文字中,春树、春花、春泥、春天的晴空……无不染上动人的色彩,是一派明媚春天的新气象。

这当然不是一些闲散的文字,它与小说的主人公的情绪有关。

《普拉特尔的春天》所讲的是女主人公莉泽的一小段故事。那天是普拉特尔的赛马日,由于莉泽的裁缝没有及时送来她需要的华丽衣服,这使得她不能参加普拉特尔公园的赛马比赛,而对于一个被众人熟悉的著名美女而言,是一次莫大的遗憾。后来,她不想失去在这次盛大场面中露脸的机会,于是决定独自到普拉特尔公园去。她换下了亮丽的衣服,取而代之的是衣柜中唯一一件符合她隐藏交际花身份的素衣——一件满是寒酸、皱巴巴的衣服,这件“纪念品”勾起了她对已逝去的纯朴生活的回忆……

事情的发展如她所愿,没有人认出她来,谁都把她当成一个平民少女,她直到现在才做回真正的自己。就在那一刻,她邂逅了他——一个略带羞涩而又敢于追求幸福的大学生——汉斯。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她经历了一次久违的爱情,体验到一生从未有过的幸福、自由。作者重点描绘了莉泽初恋般的幸福感觉,毫不吝啬地细腻描写了他们的美好相遇,神态、心理都刻画得面面俱到,这也让读者有了一次甜蜜的享受。

“平民少女”莉泽就是在普拉特尔美丽的春天中有了这些美好经历。茨威格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描写春天景色,用以表达内心世界“重生”的美好,这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描绘,从而达到表现丰富的思想,有着很好的烘托作用,也给小说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感觉。

莉泽在次日清晨重新回到她漂亮的闺房,房间里原先浑浊的,甜得发腻的混合香水味道实在令她恶心,这香味使她想到眼前混乱的生活,让她清醒,以前过着怎样的没有思想、没有自由、没有尊严的日子,然而她会记得昨天美好的经历,把它作为最珍贵的一次回忆。正如小说结尾:“在她唇上闪着一缕孩子般的微笑,那是一个清晨从美梦中醒来的幸福的孩子。”

这种幸福,来源于普拉特尔的春天景色带给主人公的愉悦,也让读者获得感受:我们不管是还未遇到真爱的,还是已丢失了真爱的,都能想想最初的那个自己,问问自己的心,不要迷失,不要放弃抓住幸福的每一个机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普拉特尔的春天”。

《普拉特尔的春天》并没滥写春天的景色,200多个文字描写出来的春色异常精当,小说所描绘的场景让人魂牵梦绕。这是主人公眼中所见到万象更新的春天,她的这种情绪也感染了读者。这就达到了渲染故事、烘托人物的写作目的,而不是为写景而写景的普通文字了。

3

《普拉特尔的春天》以衬托的手法写人、《一首桃花》借花寄意,随处可见的春景、春花,在茨威格、林徽因这些名作家笔下显得生机勃勃,值得我们学习。

从上面的介绍看,这些看似顺手拈来的春天元素并不简单。普拉特尔公园的春色、会说话的桃花,所选取的描写对象都被发掘出独特的美。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写作最忌就是面面俱到的假、大、空。

我曾跟一个爱好写作的五年级小学生说过一个趣味故事:

相传宋王朝举办绘画高等考试,集天下画家于一堂,宋徽宗出题:“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当时,有的画家画的是绿草地上开一朵红花;有的画绿树丛中露一段红墙;有的画一片松林,树顶上立着一只丹顶鹤……这些画虽然都符合题目要求,但宋徽宗看了都不满意。他只选中了两幅画:一幅画的是翠楼上立着一位少女,倚栏沉思,她那鲜红的唇脂与大片绿树交相辉映,画面生气蓬勃,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另一幅画的是万顷碧波中涌出一轮红日,气势磅礴,境界开阔,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两幅画立意新颖,不落俗套,真正画出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咏石榴花》。红一点,指石榴花。春色,景色。在浓绿的背景上点缀一朵红花,画面顿时变得活泼而妖艳;石榴之艳美、之珍贵,并不在于其万紫千红、妖娆多姿,纵使叶子稀疏而少,而那花却越发地显得鲜艳妩媚了。“动人春色不须多”蕴含着“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道理。

这个故事说明:绘画和写作选择的表现角度和细节都是非常重要的。

听了这个故事,那位小学生领悟到:好东西不必太多,恰到好处就行了。绿色和红色等都是构成春的颜色,但只要一点红色就能够体现。关键的一点红,就使得春意盎然。在写作春天的人和事时,不要无目的地滥写,而应找准一点,写清楚,讲明白,就好了。

后来,我看了他写的与春天有关的寒假作文,果然做到了这点——

《神奇的仙人掌》

星期日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花铺买花。

花铺里的花非常多,有巴西铁树、仙人掌、文竹、金橘树……看得我眼花缭乱。它们散发着阵阵新鲜的清香,我仿佛置身在大自然里。

爸爸妈妈正细心地挑选花,而我就在他们后面跟着看。他们先挑了一盆壮大的巴西铁树,然后便选了一盆文竹。交了钱后,他们正准备离开。突然,我看见一盆很有趣的植物──仙人掌。它们全身翠绿,长满了黄色的刺。盆上面不止一个仙人掌,而是有三个,中间是一个大的,旁边是两个小的。大的那个最有趣,它有一双布娃娃的眼睛,旁边还有用橙色的绒线贴了四个字——新年快乐,三个仙人掌旁边还有一个用海绵做的红蘑菇作陪衬……与普通的仙人掌相比,它们红红绿绿的搭配显得有趣多了。

爸爸看见我很喜欢,就买下了。我把它放在房间里。

我常常给它浇水,逐渐地,它们变得更加葱绿,更加壮了,成了我最喜欢的宠物。

其实,它们与普通的仙人掌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卖花的人为了吸引顾客,才花心思把它们装饰一番,它们就变成了另一副更可爱的景象,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啊!种花可以是这样,学习难道不可以这样吗?只要肯花心思,我们什么事都能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