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小提琴是世界上最难的乐器——没有之一。但小时候的我却对小提琴充满了好奇,它到底难在哪里?为什么人们都说它难?因为好奇,年仅5岁的我,扛起了那把小提琴,拉起弦弓,开始了漫长的小提琴学习之路。
学琴的道路充满了荆棘。在我读二三年级的时候,我最怕的就是周六的到来。因为每周六我都要去教小提琴的王老师家练习。王老师管得很严,只要哪个音拉不稳,哪根弦拉错,她都会劈头盖脸地把我狠狠地骂一顿。所以,我把周六称为“黑色的星期六”。
其实王老师家小而温馨,连灯都亮着暖黄色的光。但我却对这间温馨的小屋敬而远之,一想到这间小屋,我就会马上想起我被骂的情景:我深吸一口气鼓励着自己走进了练琴房,拿出小提琴,放好琴谱,摆好架势,装作无比认真地练琴,其实心里怦怦直跳,没有一点儿底。不一会儿,我听到了那熟悉的脚步声——王老师来了。她跟以往一样,干净的脸容上没有一丝的笑容,看起来还是那么严肃认真。她给我的琴调好琴音后,便示意我开始。我再次深呼吸,动起弓,房间里瞬间传出了一阵优美的琴声。可是好景不长,大概十五分钟后,当我拉到第三首曲子的高潮部分时,王老师突然大喝一声:“错了!这里应该升,不是降!”我被吓蒙了,眼角偷偷地瞄了一下老师,发现老师竟然是闭着眼睛在听的,眉头上分明地写着一个“川”字,那张严肃的脸显得更深沉了。
一声大喝过后,我的节奏完全乱了。老师紧皱着眉头听着,不断地扳正我的手指,或者叫我重来。我终于崩溃了,连最基本的调子都跑得无影无踪了。王老师站起来,叹了口气,说:“乱七八糟的!今天是怎么回事,回家到底练了没有?!”我不敢直视她,低下头,轻轻地点了点头,轻轻地说了句连我自己都几乎听不清楚的话:“练了……”“练成这样,你让我怎么放心带你出去参加比赛?算了算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出去叫你姐姐进来练琴。”
老师的一番话把我的心伤透了。是因为我紧张吗?是因为我的状态不佳吗?可我回家真的是有练琴!我不甘心!我不甘心!一想到这,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吸了一把鼻水,倔强地抬起了头,站直了身体,带着坚持,强忍泪水,头一次没遵从老师的话,站在原地一声不吭地继续拉起那把沉重的小提琴……
让我意外的是,王老师在我重新拉的过程中一句话也没说,但也没有睁开过眼看我,更没有用眼神给过我宠溺。琴声结束,老师缓缓地睁开眼,语重心长说:“严师出高徒,我希望你能在小提琴这条路越走越远。你迟早能明白我的苦心,现在不苦点,长大后苦一辈子。”之后,她拍拍我肩膀,说了声“下课”……
三年过去了,我顺利考过了小提琴五级。在舞台上,我得到了掌声和荣耀。对于王老师,我心存感激,因为她帮助我征服了小提琴,也征服了最大的敌人——自我。
在我的脑海里,那张严肃的脸愈发美丽动人……
(指导老师:刘燕平)
指导老师点评:
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本文的成功之处。文末真诚地表达了对王老师的感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