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1月,日本民主党、自由党合并结成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凭借在国会的席位优势与美国的支持,自民党成立后迅速占据执政地位,并实现长期执政。其间,1993年自民党短暂下野近一年,2009年再度下野三年多。在2012年12月第46届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以压倒性优势战胜民主党,夺回政权,由安倍晋三组阁执政至今。此后近六年来,自民党连续赢得多场国政选举,消除了长期掣肘执政党的“扭曲国会”格局,重新掌控参议院过半数席位。2017年10月,第48届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单独获得465个席位的过半数,自民党、公明党执政联盟获得三分之二以上席位。
自民党建党63年,单独或联合执政时间长达59年,长期垄断国家最高权力。它两度失去政权、两度重新崛起,形成日本政坛“一党优位”“一强多弱”的格局,而且近年来自民党优势持续扩大,进入新一轮强势发展周期。这种“自民党现象”在当代议会民主制国家中并不多见,其长期执政根源究竟何在,值得深入探究。
自民党突出保守主义色彩,迎合日本社会的保守化趋势
自民党一贯以保守主义为基本理念,2010年1月第78次党大会通过的2010年“纲领”,较之该党历史上两份同类文件1955年“纲领”、2005年“新纲领”,保守色彩被进一步突出。“纲领”不仅首次写明自民党为“保守政党”,而且首次明确宣称要“以日本式的保守主义为政治理念,重新出发”。
在日本社会,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保守主义都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思想意识和文化心理,冷战后日本社会更是呈现出总体保守化趋势。自民党突出保守色彩,意在迎合日本社会的保守化趋势。自民党2010年“纲领”明确指出,自民党是以进步为目标的保守政党,显然,在日本一般民众的理解中,保守主义首先意味着尊重、继承历史文化传统,这与冷战后日本自主意识增强、试图在发展模式上探索独自路径的社会心理相契合。
相较民主党含糊不清的执政理念和施政目标,自民党所谓的“日本式保守主义”相对明确地提出了国家发展方向。“日本式保守主义”在政治层面表现出双重含义:它一方面要“保守”日本传统,另一方面又主张对战后秩序作出重大改变。在对外关系方面,自民党2010年“纲领”强调,要“打造能履行世界和平义务,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贡献的有徳的日本”,这与冷战后日本国内要求提高国际地位的政治诉求相契合。
2009年失去政权后的自民党痛定思痛,更加重视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在战后历史上,自民党长期执政曾使日本避免政局动荡,保持发展战略的一贯性与政策连续性,这对日本跻身强国之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长期执政后,自民党不能根据时代变化及时转型,最终不仅将日本带入困境,也使自身陷入困境。当初为对抗革新力量而成立的自民党,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随着日本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目标的达成,似乎已失去凝聚各方共识的理念,逐步沦为争权夺利的组织。社会统合能力、党内统合能力、战略制定能力及政策执行能力全面下降,“密室政治”“金权政治”“世袭政治”大行其道,成为导致自民党2009年下野的直接因素。
失去政权后的自民党痛定思痛,更加重视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根据日本新的政治资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