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个木工,他是我最敬佩的人。
爷爷对我说过,他小学五年级就毕业了,从13岁开始学习木工,现在已经57岁了,做了几十年的木工。
有一次,我正看着爷爷干活,突然爷爷叫了一声:“哎呀!”那锋利的刻刀划在爷爷那满是皱纹的手上,血一滴滴流了下来。
我着急地问:“没事吧?要不要上医院?”
“不用,我去包一下就好了。”爷爷说。
爷爷找来创口贴简单包完以后,又认真地刻了起来。
妈妈也心疼地说:“爸爸,你不要再干了,还是换个工作吧。”爷爷说:“这怎么可以呢?这活已经干了几十年了!”
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把水杯里的水洒在了木头上,爷爷顿时瞪大了眼睛,连连说:“哎呀,这可怎么办啊!木头进水会腐烂的……”爷爷迅速拿起毛巾在木头上使劲地擦,然后再用粉纸磨,最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做完这些,爷爷擦擦汗自言自语地说:“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了!”说完他又继续默默地干活了。
很快,冬天来了,北风呼啸,我冷得手里时时刻刻抱着个热水袋,爷爷却早就开工了。他那粗糙的双手拿着工具不停地忙碌着。一会儿测量,一会儿凿,一会儿磨,手已经冻得通红,都裂了好几个口子。我的眼睛润湿了,忙说:“爷爷,要不要用热水袋捂一捂手啊?”爷爷头都不抬,说:“不用了,这得浪费多少时间啊?”说着,他咬紧牙关,用砂纸用力地磨着木头,他的手上青筋毕露。不一会儿,木头磨得热了,也磨得光滑了。爷爷气喘吁吁地摸着手里的作品,像摸着宝贝似的,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憨憨的微笑。
就这样,在爷爷伤痕累累的手下,诞生了许多精致的木雕作品……我的爷爷还被评为“平湖市优秀民间艺人”。
木工爷爷就是我最敬佩的人。
【张老师的话】
在孩子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小作者开门见山,点明自己敬佩的人是自己的木工爷爷。同时结尾再次回扣主题,做到了首尾呼应,强化了爷爷的人物形象。
在文中,小作者通过“爷爷干活时手被划伤”“爷爷擦被水淋湿的木头”“爷爷冒着寒冷干活”三个场景描写,写出了一个不怕苦、不怕累、执着追求的爷爷。字里行间透着小作者对爷爷的敬佩之情。
小作者对爷爷干活时的场景观察细致,“满是皱纹的手”“瞪大了眼睛”“咬紧牙关”“手上青筋毕露”“黝黑的脸”“憨憨的微笑”等神态、外貌描写栩栩如生;“划、刻、擦、测量、凿、磨、摸”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再现了爷爷这个民间艺人的劳动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他忙碌的工作状态。
生活中,平凡的人物也具有令人敬佩的一面,能够像小作者这样真实地记录下来,同样也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