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之渲染

2018-12-29 00:00:00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2018年10期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恐怖片的经历或者是独自走夜路的时候。比如看鬼怪惊悚片,通常背景音乐会嘤嘤地叫,色调是幽幽的蓝,或者触目惊心的惨白、血色。比如独自走夜路,风吹着树枝沙沙作响,恰好那段路没有灯光,周围的植物和建筑物也遮住了月光,还可能在某个角落一只流浪猫睁着大眼睛盯着你。于是你越来越害怕,越走越快,直到拼命地跑起来快速逃离现场。让我们惊恐的其实都是边边角角的小东西构成的某种气氛。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渲染”。

渲染一开始是绘画中的专业术语。它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对所画物品的主体浓彩重墨加以点染,使主体突显出来。这种技法引用到文学描写上,就成了一种表现手法。文学写作上的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细腻地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渲染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型。

一、环境的渲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选择环境中的几个代表性事物,通过对特定事物的色彩、声音、物态以及整体环境给人的感受描写,营造独特的氛围,表现作者或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情感、情绪、感受。比如写一次考试失利,不仅没有获得预料中的第一名而且分数还达不到优秀。这对于成绩一直稳居第一的你简直就是个打击。有位同学就这么写道:下课铃声响了,以往最期待的声音变得嘈杂烦人。同学们都高兴地背着书包黑压压地向校门口跑去,唯独我一人还机械地坐在凳子上不知去向。入冬了,天黑得特别早。在天黑下来时,走廊路灯尚未开启的空当,我像走过荒山野岭,四处遍布孤魂野鬼。北风从走廊尽头向我呼啸而来,灌进我的胸膛、袖子、裤腿所有有空隙的地方。吹到公示栏贴纸的时候,发出狰狞的哀鸣声。

通过这样环境描写的渲染,营造出考试失利后带来悲伤的心情。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孟郊的千古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四十六岁的孟郊高中进士,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便潇洒地写下这首诗。他喜悦地骑着马儿,迎着春风飞奔,一天就把长安城所有的花都看完了。还比如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开头细蒙蒙的雨丝和雪花、倒春寒等环境描写。

二、人物的渲染。我们都知道人物描写有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五种。在我们描写人物时,如果这个人物的外貌、某种行为、某个细节对刻画人物性格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就要加以渲染。比如有个作家描写了村里一个老酒鬼喝酒的样子:

从我这个角度看过去,老酒鬼左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别牢牢地扣在酒碗的边沿,剩余两个手指辅以顶在碗腰上,那姿势像电视剧古代侠客喝酒的样子。张开胡子拉碴的嘴巴深喝一口酒进去,感觉碗里的米酒像被一片长满野草的荒田吸了下去。从不刷牙的他,黄色物质一层层面粉般包裹着参差不齐的牙齿,张嘴大笑的时候让人作呕。“咕咚”一声,一团酒从鼓起的腮帮进入凸起喉结并立刻滑入肚子。放下酒碗,右手顺时针在嘴上一抹,沾有酒水的手顺势扶起筷子夹来一块酸菜炒肥肠。待菜咽下去后,略显疲态,就从口袋掏出一袋土烟丝往桌上一摆。撕开一张白烟纸,揪下一撮下等烟丝往烟纸的凹槽一填平,送至嘴边,微伸舌头,舔上一层唾液,火柴一划,烟圈于指尖萦绕腾起。他很享受地吸了一把后,可能还会告诉你,烟是可以用来下酒的。

这里通过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多角度描写了一个放荡不羁、嗜酒成性的酒鬼。更经典的还有《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里用外貌描写来渲染、暗示林黛玉的美丽、柔弱和她的细心、多虑与自尊的性格。

当然,以上两种有时候是相互交叉的,因为人物也属于环境描写中的一部分,所以渲染的表现手法掌握熟练后就能根据作文需要幻化营造出各种不同且最合适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