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1008—1057),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游阳)人,北宋大将。他是北宋时期唯一一个士兵出身的将军。
最初,狄青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由于有一身好武艺并擅长骑射,作战勇敢,慢慢地被提拔为小军官。后来被派往西北,同西夏军作战。在战斗中,狄青常常披头散发,戴着铜面具,只露出一双愤怒的眼睛,让人看见就心惊胆战。他手握长枪,骑着快马,左冲右突,身先士卒,万夫莫当。
在西北边境狄青一共参加了25次大大小小的战斗,8次受伤,没有一次是败仗。因为战功赫赫,他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升为将军,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有一次,狄青见到了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范仲淹劝他多读点书,提高指挥作战的理论水平。狄青觉得很24b3c71519e3d42623139c9cf81c88e1有道理,后来在行军打仗的同时,刻苦学习。没几年,他已熟读兵书。以后,他打起仗来,更加得心应手。
狄青因为立了不少战功,又熟知兵法,威望越来越高。后来,宋仁宗把他调回首都,让他担任掌管全国军队的枢密使。狄青成了受人尊敬的大将军,可他的脸上却有一块青色的字迹,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原来,宋朝有个规定,为了防止士兵逃跑,普通士兵在入伍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在脸上刺字。这样,即使逃掉了,也很容易被认出来。狄青脸上的字迹,就是最初在当小兵的时候刺上的。
宋仁宗觉得,狄青已是大将了,脸上还留着当小兵时刺的字,很不体面,就劝狄青弄点药,把黑字去掉。狄青说:“我本来是一个出身低微的人,只是因为立了战功,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这些黑字就留着它吧,可以激励士气,士兵们看见了,就更加求上进。”
狄青就是这样一个不以出身低微为耻,勇于奋发进取的人。
(摘自《中外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