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名医。他的医术很高明,不管什么病,他都能手到病除,妙手回春。人们都称他是“医圣”。
有一年冬天,张仲景从外面行医回家。一路上寒风刺骨,雪花飘飘。他看见一些穷人由于没钱买衣服,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的,还很单薄,身上脸上都生了冻疮,不少人连耳朵都冻烂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张仲景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回到家,还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人们。他想用自己的医术来帮助他们。他带领弟子,在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一个大棚,支起一口大铁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进锅里熬。等熬好后,又把它们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像耳朵一样的东西,再放进铁锅里煮,煮好就可以吃了。这是一种可以治冻伤的药,张仲景给它取名叫“祛寒娇耳汤”。
冬至那天,大棚前聚集了很多人,张仲景分给每人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下娇耳,又喝了祛寒汤,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发热,更让人称奇的是,那冻裂的耳朵,不出半月都好了。
后来,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就仿着“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来吃,“娇耳”也渐渐变成了今天人们常说的饺子。人们还说吃了冬至的饺子,就不会再冻耳朵了。
(郭旺启摘自《中外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