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扶贫新“花样”

2018-12-29 07:47刘光琳
农家之友 2018年11期
关键词:花样景区广西

本刊记者 刘光琳

7

广西是欠发达地区,有很多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也正因此,让广西保留了许多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成为广西发展旅游扶贫的最大优势,如今,旅游扶贫已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一大助力。近年来,广西不断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一些闭塞的乡村成为知名风景区,许多贫困户吃上旅游饭,靠“玩”摘掉了贫困帽。“十三五”期间,广西将扶持550个贫困村发展旅游业,让20万人脱贫,并通过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动80万人脱贫。近年来,在众多的扶贫手段中,旅游扶贫正成为广西脱贫攻坚的新生力军。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特色名县为抓手,广西重点推动桂东、桂东南、桂西南、桂西、桂北、环首府等六大片区以及20个重点贫困县的旅游扶贫开发。2017年安排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89亿元,支持54个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

“金坑”变金山

从前的龙胜龙脊镇大寨村,因为盛产金矿又被人们称作“金坑”。虽然有金矿,但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仅有一条泥泞小道通往山外,群众只能通过马拉人扛、肩挑背驮的方式从20多公里远的山外运回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外出打工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的民谣成为当地极端贫困的生动写照。

这样的光景从2003年秋天开始发生了改变。那一年,大寨村依托龙脊梯田景观,开发了以农耕梯田和民居村寨为依托的红瑶梯田旅游,村内“西山韶月”“千层天梯”“金佛鼎”等自然景观及浓郁的瑶族风情吸引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化旅游的开发让大寨的梯田成了外来游客的宝。随着外来游客的逐渐增多,大寨村各组的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坐在家中就能赚到钱。令人欣喜的是,如今,除了开饭店和旅店的收入,大寨村的村民每年还有一份稳定的“分红”收入。

2003年,大寨金坑梯田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村委与旅游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协议,村民负责种植水稻和维护梯田景观,旅游公司每年将门票收入的7%返还给大寨村,给村民分红。2015年,村民分红最高达3.8万多元。从2003年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到2015年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再到2017年,龙脊镇大寨村旅游分红达到了530万,最多的一户分到47900元。大寨村人尝到了旅游扶贫的甜头,变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

为了让更多贫困村吃上旅游饭,龙胜在龙脊至温泉百里旅游沿线上打造了20多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惠及贫困人口2600多户8000多人,很多群众成为“拿起锄头种田、穿上服装演出、演出结束经商”的“多栖农民”,旅游扶贫已经成为龙胜有效的扶贫模式之一。

“花样”旅游扶贫新模式

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广西多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诸多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景区+农家、企业带动+村寨联盟、能人+农户”等,以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脱困。

初冬时节,寒风冷雨,忻城薰衣草庄园旁的城关镇范团农庄依然生意红火。

近年来,国家级贫困县忻城大力争创“特色旅游名县”,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地方特色优势,探索出旅游+片区开发、旅游+扶贫、旅游+农业等“旅游+N”的产业扶贫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形成了景区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创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游客量、旅游收入分别从2011年的80.27万人、4.36亿元飙升到目前的280.7万人、16.4亿元。

地处红水河畔的忻城,“七分石头三分土”,旅游资源丰富。

该县大力打造“壮乡故宫”莫土司衙署、全球最大连片薰衣草庄园以及红水河七彩画廊生态旅游景区、乐滩国家湿地公园、神秘湖景区等,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荒山变景观,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和脱贫致富搭建了平台。

忻城薰衣草庄园千亩薰衣草,花园休闲一天游。

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的忻城薰衣草庄园,曾是“鸟都不生蛋”的山旮旯,如今成为吸纳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我们一家三口都在薰衣草庄园打工,收入稳定,准备在县城买房迎娶儿媳妇了。”范团村贫困户韦建元说。

“我们在用工方面优先考虑贫困户,比例占景区劳务人员的30%以上。”薰衣草庄园负责人说,庄园周边有近800户贫困家庭,通过在景区内务工、做小生意,每月人均纯收入2500元左右。

旅游开发注重与当地农民利益共享,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仅薰衣草庄园旅游项目就带动周边乡村食宿、农业观光等40多个小微项目发展。

“忻城贫困面广、贫困户多。通过旅游与扶贫项目的联动,收到了‘开发一处景点,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效果。而且乡村旅游是农旅扶贫融合的好方式。”县扶贫办表示,发展乡村旅游,能直接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改变贫困现状。目前,该县探索乡村旅游+生态产业发展路径,已建成松子鸡、金银花、生态养殖等12个特色产业农业示范园,重点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商品加工业。2013年以来,忻城‘旅游+扶贫’带动就业人数1.7万人。

类似忻城这种依靠自身的特点,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脱贫的小村庄有很多。

河池市南丹县芒场镇巴平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巴平村原来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如今却是一个风景优美、生态资源丰富的乡村旅游区。

南丹县旅游资源丰富,山水田园风光秀美多姿,森林覆盖率高达70%,全年平均气温16.9℃,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古朴神秘的白裤瑶民俗文化。

2013年以来,南丹把开发扶贫“整乡推进”示范点和“美丽南丹·生态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的丘陵花海、油菜花节等吸引了八方游客,芒场巴平乡村旅游开始火热起来。近年来,巴平乡村旅游区内的群众自发成立了4家合作社,采用“有机农业+旅游服务+特色文化”的方式建设乡村旅游区,吸引了大量游客。2015年,旅游区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合作社门票收入60万元,年人均收入9000多元。

芒场镇下街屯乡村旅游区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流转土地500多亩,种植格桑花、荷花、向日葵等花卉,建有农家乐8家,带动150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90人。2016年,该屯参与旅游业经营的农户实现年人均收入9271元。

据悉,目前,南丹已成功打造国家4A级景区1个,3 A级景区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广西五星、四星、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各1个,星级农家乐18家。直接带动984户贫困户42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年人均增收1600多元。

当然,乡村旅游的大“火”,也相应带动了当地特产的销售,使群众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因此,通过不同的新模式也带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柳州融水的“公司+农场+农户”、桂林龙胜的“企业带动+村寨联盟”、百色凌云的“扶贫搬迁+景区开发”、贺州富川的“农旅结合+入股分红+乐活休闲”、来宾金秀的“亦农亦旅+景区帮扶+异地搬迁”等成功经验,为全区550个旅游扶贫村提供有益示范和启发。在201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中,广西分别有4个“景区带村”、4个“合作社+农户”和4个全国“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入选名录。

农旅结合助脱贫

此外,在广西旅游扶贫的“攻略”里,还有农旅、林旅融合发展的“大招”。广西多地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将农业核心示范区按照旅游景区的标准来打造,把“观、采、尝、学、耕、归、戏、养、憩”等旅游元素融合到示范区基础建设中,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科普、文化体验等新功能,加快推进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等,形成旅游带动产业、产业推动扶贫的格局。

千亩碧莲、荷花映日、白墙灰瓦、流水潺潺。

这里是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镇龙凤村平田屯,当地“荷美覃塘”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的主园所在。

贵港市的荷花种植历史已逾千年,有“荷城”之称。“荷美覃塘”筹建于2014年,核心区位于覃塘区覃塘镇的姚山村、龙凤村,规划建设面积3428亩,其中连片种植荷花2000多亩,这些土地主要通过集体土地流转获得。2016年7月,景区正式开园运营,成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017年,整个项目接待游客达到73.9万人次。

和周边的村屯一样,这个人口仅约450人的自然村屯过去曾面临困境:缺乏工作机会,青年人大都外出打工,村里多是空巢老人和小孩聚居,没有有效的增收方式,村集体的账户里没有钱,眼看着村道破旧、路灯缺乏,村干部也只能干着急。

可如今不一样了。在获得土地流转费之外,“还有2万多元的土地租金收入,村里建起的停车场每年收入2.5万元,加上荷花节客商摊位管理服务费2万元,村屯集体经济每年增加的收入有6万元以上。”覃富利说。

有了钱,村里的基础设施便有了修筑的基础。泥泞的小路改成了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路旁架起了电灯,全村铺好了自来水管,村前屋后搞起了绿化带。

乡村旅游区的持续发展,给平田屯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平田屯,“农业观光+新农村建设”的方式,让旧日的贫困村屯完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旅游承载力,也让村里的年轻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商机,也让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家乡。

村民的收入来源也不断增加。种植、施肥、除草、摘叶、收莲……荷塘的养护需要有技术力量支持,村里成立农民合作社,承接了项目的管理工作。单是核心园需要的人力便超过50人,参与了土地流转的农户都可优先获得工作机会,每人每日工资100元,如果每天都上工,那么每个农户一个月下来就可增加3000元的额外收入。

覃塘以花为媒,发掘本土产业特色,这个荷田水乡特色生态乡村旅游区如今已在广西打响了品牌。2016~2017年的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统计数据称,贫困人口在荷美覃塘景区就业人数达70多人,通过旅游业自主创业20多人,通过种植莲藕等特色产品的贫困人口达400多人,参加旅游技能培训贫困人口200多人。

培育乡村旅游品牌

旅游脱贫,广西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旅游统计抽样调查综合测算,2017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2.35亿人次,通过乡村旅游扶贫将辐射带动142个旅游扶贫村脱贫摘帽,带动约3.3万户14.71万贫困人口脱贫。

为了加快培育乡村旅游品牌,去年广西先后举办2017年乐游广西——乡村旅游嘉年华、广西乡村旅游电商扶贫大型宣传推介活动,与美团旅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入开展乡村旅游电商扶贫行动;开展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旅游名村名屯创建等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全年新创建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122家,编印《乡味广西——广西乡村旅游导览手册》,在全区推出15条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使贫困地区能更多分享旅游发展红利。龙胜各族自治县“企业带动+村寨联盟”、凌云县“扶贫搬迁+景区开发”、融水苗族自治县“公司+农场+农户”等“旅游+”和“+旅游”的产业融合扶贫新模式新机制在54个贫困县得到深入探索和全面推广。

粤桂旅游扶贫专列助力广西侗乡脱贫。

广西龙胜多姿多彩晒衣节。

据悉,广西今年将继续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将自治区年度计划脱贫摘帽县、深度贫困地区、粤桂结对帮扶8市33个贫困县作为旅游扶贫重点,积极申报国家旅游精准扶贫示范项目。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结对”等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开展“旅游扶贫·奉献爱心”专题招聘活动;打造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展2018年乐游广西——乡村旅游嘉年华、2018年广西乡村旅游电商扶贫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为旅游产业扶贫提供智力保障;深化粤桂旅游扶贫协作,加强旅游招商引资、区域合作、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客源互送等结对帮扶,帮助贫困人口分享旅游经济红利,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同时,深化粤桂两省(区)旅游扶贫协作。去年,广西落实《广东广西旅游扶贫帮扶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扶贫等部门先后召开了深圳对接会、南宁座谈会。粤桂旅游主管部门联合举办了7场旅游专题推介和旅游项目招商活动,2期“对口旅游扶贫乡村旅游”培训班;广东省组织了3次广西旅游扶贫主题采风活动;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等一批项目落户广西。

今年4月2日,广西在广东举办粤桂扶贫协作旅游优惠政策发布会,对广东企业到33个贫困县投资旅游产业给予优惠政策。同时,对广东居民到33个贫困县观光旅游给予门票减免优惠,以此带动广西贫困地区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让更多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脱贫。

猜你喜欢
花样景区广西
广西贵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花样童年
洁齿的花样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绽放花样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3月,花样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