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动画中的文化差异

2018-12-28 20:41沈碧萍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0期
关键词:中国式动画片动画

沈碧萍

摘要:世界上有许多种不同的动画作品,而每一个动画作品都呈现出与之文化相关的独具特色的特点。中美动画在文化传统、创作方式和传播文化理念上都存在着诸多显著的差异。本文阐述了中美动画的差异,并剖析了产生中美动画差异的原因。

引言

动画这一奇特的艺术,追溯源头,其实它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动画作为一个独特的影片种类, 以其卡通的影像元素、童心童趣的情感展现、恣意丰富的想像空间。它作为一种时尚的表达方式诠释各国文化的不同层面。本文从动画片看中美文化差异。中美两国动画片在文化传统、创作方式、传播理念等方面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这其中就折射出了中美文化的差异。本文将对中美动画的差异进行粗略的比较。

一、中美动画的差异

(一)中美动画中文化传统的差异

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要的中庸思想影响中国人至深, 中国的动画中没有利益的驱使,自然也只对动画艺术用情专一, 对动画事业执著追求。中国人心中经典的任何一个形象, 通过中国动画有的只是无穷的赞美和不断的改写改变。正是因为中国人的中庸对祖辈文化思想的无限崇拜和景仰, 使得中国动画中的人物形象一直保持着一种传奇的色彩。中国的动画多为传统的神仙人物,来塑造中国式的动画,总是逃不出条条框框的束缚。

美国的文化传统则为在动态思维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在此观念的影响下的美国人不喜欢正规的约束,喜欢跳跃性的思维模式。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经验, 把新的创作理念当作出发点, 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 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一切为了实现思维上的突破而成功。因此他们的动画产业也反映了本民族的性格特点, 突破思维的束缚, 各题材的动画片, 各种动画角色

(二)中美动画创作中的文化差异

中国人具有含蓄深沉的品质,性格的含蓄成为中国人区别于西方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并成为中华文化美学中的一个审美范畴。水墨画线条简单、虚虚实实,大片的空白可以是云、也可以是水和天空。含蓄的表达给人留下情绪舒展的空间。含有深意,藏而不露,是我们传统中国式动画的创作特色。无论是早期的《山水情》、《三个和尚》、还是后来的《大闹天宫》、《葫芦娃》,在这些经典的中国式动画中,都能见到水墨画的影子。水墨画的中国式动画创作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展现许多民族元素、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绚烂,用虚虚实实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体现中国式动画的艺术格调,在动画画面的诗意中,发扬了中国特有的儒家文化,让动画在儒家文化的思想下,得以升华。

而美国动画中的经典,如迪士尼中的《米老鼠》、《白雪公主》、《狮子王》等让人难以忘怀的动画形象。这些经久不衰的动画体现美国动画创作的特色:圆满大结局的美式幽默感——即娱乐至上的風格。每个美式动画故事的结局均是以圆满美好的大结局收场。在动画中多以情节取胜,少见哲理性内容;同时也多以冒险、猎奇、搞笑为特长,充满美国式的元素。

(三)中美动画传播理念的差异

中国的动画均带有传统思想即儒家文化。许多经典的动画形象不是为动画而专门创作的, 而是中国古典神话的另一种诠释。中国动画传播理念直截了当的说白了,则是教育。“寓教于乐”,这是中国人千百年来都在奉行的传统。比如早期的《三个和尚》,后来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或者是《喜羊羊与灰太狼》都留有这一痕迹。同时,自古以来的儒家文化,时不时的贯穿中国式动画之中,说教意义大过于给孩子带来欢乐的意义,让孩子们在毫无欢乐的气氛下难以了解道理也很难刺激孩子们观看的欲望。

美国动画则有别于中国动画。自诞生以来,它试图带给人就是欢笑和快乐,娱乐多过于说教。美国动画片强调于故事性和趣味性,在娱乐的基础上以一种类似“润物细无声”的传播理念进行对孩子输入一些价值主流观。人们可以从美式动画中感受美国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念:强调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文化特点,也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的体现。同时,几乎在每部动画片里都有唯美爱情的影子,这也显示了美国动画的另一个价值观念:爱与责任。在动画里英雄的超凡表现,凡人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对爱情的追求、执着,对亲情的责任与无私——美国动画利用充满着美国的价值观的传播理念与让孩子们从小明白要通过自己努力而改变自己的“美国梦”。

三、产生中美动画差异的原因

(一)历史背景不同

19世纪下半期,美国当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经济的繁荣给动画残叶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和保障。在那个“镀金时代”,一大批新兴动画产业崛起,迪士尼公司、巨人公司等一系列的动画公司逐渐发展强大。而现在的中国虽然经济迅速发展,尽管在19世纪后出现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如《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但是动画产业发展速度缓慢,没能突破自我。

(二)动画发展史的差异

中国动画自1940 年至2011年,经历了 3 个发展阶段:(1) 1940~1965 年是中国动画的蓬勃发展期。(2)1976~1990 年是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经历了文革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3)1990~2011 年是中国动画的黑铁时代。

美国动画发展可分为5 个阶段:(1)1907~1937 年是开创阶段。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打开了美国动画片史。(2)1937~1949 年是美国动画片的初步发展时期。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白雪公主》、《幻想曲》、《小鹿班比》等。(3) 1950—1966 年是美国动画片第一次繁荣时期(4) 1967~1988 年是美国动画的蛰伏时期。(5)1990~至今,各种动画公司良性竞争,带来不同类型的动画作品,同时利用高科技的手段让动画画面虚实结合。

中国动画在发展中有停滞不前的黑暗时代,同时美国动画也有他的蛰伏时期。不同的是,中国在黑暗时期过去的很长的一段时期仍在摸索,而美国则冲破蛰伏,实现另一个动画界的完美转变。

(三)思维风格不同

对于爱与责任、正义勇敢等主题,中美两国似乎有更多共同点,都在大肆宣传有利于社会统一的价值观、文化思想,为治理国家服务。但是两者也有很多明显的不同点。中国的思维风格偏向于成熟稳重,美国思维风格则偏向于自由奔放。中国则以“爱人”为主,而美国则以“爱己”为思维中心,中国追求集体主义,美国倾向个人英雄。中国含蓄婉约,美国直来直往,不愿意拐弯抹角。中国人感性色彩浓烈,美国人理性色彩重,而其理性思想重则恰恰表现在动画之中体现的思维公平竞争的观念、冒险精神,不吃祖宗饭的独立意识。

结论

中国深受儒家文化的教育“仁”、“爱”、“礼”、“义”成为文化的核心,这在中国式动画中就得到很好地体现。而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自多国的移民带来各自不同的文化,使美国文化具有包容并蓄、容纳百川的特点。虽然没有悠远的历史,但美国更加善于创新与突破,有別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综上所述,不同的文化传统、创作方式和传播理念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画风格,。动画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主要发展产业,中国动画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只有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吸取各国的经验,积极创新,才能有更高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聂欣如.动画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3.

[2] 佚名.动画电影中的中美文化差异[J].电影评介,2004,4(8):20-23.

[3] 赵小清.从动画片看中美名族文化差异[J].文学与艺术,2011,3(2):42.

猜你喜欢
中国式动画片动画
中国式民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我的动画梦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推荐一部动画片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