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涛
(山西振兴公路监理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建筑方面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工程施工的质量。
1)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从勘察、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以及工序等方面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2)工程质量波动性大,突变性多。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一般都会由若干的分项工程组成,而每一个分项工程都有可能受到外在的因素困扰,比如施工环境、材料选择等等,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时刻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往往发生质量的突变也是因为一些细小的安全隐患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所引发的。3)人为因素所发生的误判。建筑施工中体现的三多“工种多、工序多、交叉作业多”,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如果只看质量问题的表面或人为的主观判断很有可能对工程质量的本质问题发生误判。
1)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施工单位存在过分的强调质量的认证,轻落实的现象,违背了相关的管理规律,质量体系不够完善,管理基础较为薄弱。2)管理职责方面的问题。大多数施工单位的一线工人来自于农村,工人和建筑单位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没有专业的合同和协议,仅仅是口头上的协议。3)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一线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本身的文化素质较低且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上岗,另一方面专业的技术施工人员较为缺乏。按照2015年建筑从业人员有数据表明,在5 000万的建筑从业人员中,建筑专业专科以上的从业人员也只有4.3万人。从中也可看出,在建筑施工单位,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严重不足。4)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施工单位没有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到位,施工程序较为混乱,对于施工方案欠缺考虑,忽视了质量检查和验收等工作。
“人、机、料、法、环”这五方面的控制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3.1.1对“人员”因素的控制
施工企业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开展培训,聘请专业的工程师向施工人员讲解专业知识,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感。除此之外,施工企业也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的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3.1.2对“设备”因素的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重点考虑其性能、工作效率、能耗与设备维修这几个方面。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尤其要合理配置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数量与设备型式。
3.1.3对“材料”因素的控制
主要分为“选材、采购、贮存、发放”四个环节。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要精心挑选施工所用的原材料,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加大对原材料质量的管理力度,并且要保证原材料质量检测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优秀的职业道德修养[3]。在原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质量不确定的材料,技术人员一定要对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做出正确判断。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要了解并掌握原材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场地安全贮存,做好防火、防潮、防损等措施,确保材料的安全及质量。最后发放施工材料要做到发放有据,由专门的材料管理人员建立材料发放制度,并负责监督管理。
3.1.4对“方法”因素的控制
表1 施工环境控制方法表
方法主要是指施工组织方案。结合实际工程施工,综合考虑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因素,以保证其施工方案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使每一分项工程得到良好的控制。尤其是在施工技术方面,必须做好相关的技术准备,在开展工程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施工技术要点,提前做好纠正预防措施。切忌“施工模式化”,要依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合理调整施工安排。监督落实好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做到“技术到点,监督到位,责任到人”,确保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3.1.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严格把控好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环境,具体内容见表1。
“人、机、料、法、环”五个质量控制要素相辅相成,没有主次之分,更没有决定要素。每一个因素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只有把五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才能实现有效的质量管理,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表2 施工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控制系统大体分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施工验收阶段三个控制系统,其系统结构及质量管理流程如表2所示。
“以质取胜”是建筑施工单位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严格规范的施工与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相结合,才能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同时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大对施工技术的投入,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把“质量建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构建形成科学、有效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