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智慧社区管理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

2018-12-28 06:04邢立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年12期
关键词:居民智慧社区

樊 漓,邢立文,刘 刚,樊 灏

(1.山西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太原 030000;2.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太原 030000;3.河海大学,南京 210098)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水不仅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也起着同样的作用。相关学者已从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采取归纳推演[1-4]、案例分析[5]、半结构式访谈[6]等定性分析的方法来定义水文化。广义的水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以水为载体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以水为载体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统称。狭义的水文化是与水有关的各种社会意识,如与水有关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民风习俗、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7]。文化兴水,水兴文化。水文化可分为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四个层面,具有民族属性、地方属性、文化背景属性和时代属性等属性特征[8]。

当前水资源管理正在经历重大的范式转变,过去学者或管理者大都注重从工程技术及自然系统的角度来研究水资源管理问题,而忽视了社会学、生态学的作用[9]。近年来学者已开始意识到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更应关注社会文化的作用[1,2]。社会文化变迁、自然生态系统变化和政策法规演化是主导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因素,三者相互作用促进水资源管理的发展[10]。因此,水文化建设是水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上层内涵,也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践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驱动力。水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因此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人心所向,难点在于“最后一公里”的实现,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层单位,是水文化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实施力量。社区是文化的土壤,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智慧社区的兴起为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智慧社区是新形势下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新模式,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生活环境,形成基于信息化、智慧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管理形态的社区[11]。水文化智慧社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并可以加强居民对水文化的感知和认知,提高居民饮用水危机意识、水资源匮乏忧患意识、水资源节约意识、水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文化品位。

1 水文化智慧社区定义内涵

水文化智慧社区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以水文化传播为特色,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智慧化平台。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社区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载体,社区智慧化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体现。智慧社区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智慧社区经过了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化几个阶段,其产品与技术也从非可视楼宇对讲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社区服务化等方向发展,服务范围更是从楼宇、家居扩展到周边商圈[12],智慧社区的迅速发展为水文化智慧社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增加了可能性。

2 水文化智慧社区管理体系构建

水文化传播教育在我国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水利行业相关从业者必须在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上、传播载体和渠道的拓展上创新水文化传播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传播学理论,整合水文化资源的传播渠道,建立丰富多彩而又简明高效的水文化传播平台和机制,从而使水文化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走向民众,在更加广阔的天地展示深厚内涵与独特魅力,努力使水文化融入新时期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浪潮中[14,15]。张翠英[13]指出水文化一级传播是在水利从业者之间的传播,二级传播是水利行业从业者向社会普通群体的传播。王伟英[16]分析了探讨了加强水文化传播教育的途径和方式。罗湘平[17]等提出了运用当代新媒体技术,构建水文化传播教育新媒体平台。杨发军[18]等从大众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哈罗德·拉斯韦尔“5W”模式出发分析中华水文化传播的传播现状,提出中华水文化传播的策略。

本文提出的水文化智慧社区建设不仅是对水文化传播机制的创新,也是对社区智慧化的创新。水文化是智慧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智慧社区又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水文化智慧社区的定义,目前完整的表述不多,并且大部分侧重于技术层面的表述。水文化智慧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如今,公众全面参与已经成为推动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水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水文化智慧社区的管理不能单靠政府主导,水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也不能只依赖市场运作,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目标为引领,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水文化智慧社区管理模式,并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健全“互联网+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的智慧社区自适应管理模式,具体见图1。

图1 水文化智慧社区管理模式Fig.1 Water culture wisdom 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政府主体需要考虑其管理目标差异性,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垂直独立的管理方式有序实现水文化智慧社区的集中统一管理,统一全国水文化社区管理工作,统筹安排国家层面的水文化智慧社区管理工作,并为水文化智慧社区的实现提供政策倾斜、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参照水文化建设纲领、行动计划的工作安排和部门分工,制定具体合理的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明确时限和要求,逐级落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有序合理的完成。各级地方政府主体还需要考虑其身份重叠问题,参照中央政府和流域管理机构的行动计划和工作安排落实责任,引入多利益相关者合作框架,并从行政主导转向社区民主自治,减少直接行政,对居委会给予宏观指导,促进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和商户之间的协调发展。

从社区层面来看,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是社区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部门,又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区水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19]。同时社区居委会与物业公司的服务管理内容又存在一些重叠,因此在社区水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应该建立起互助互利的合作机制,通过和谐共管来共同推进水文化建设。社区水文化建设运行中,运营商主要负责具体的建设并提供公共管理与服务,由政府部门就某个智慧社区项目与社会企业签订协议,由社会企业进行社区项目的融资、建设以及协议期限内的运营和维护,并由社会服务组织和企业承担部分政府公共性服务。社区居民不仅是水文化智慧社区建设的服务对象,更是参与者、管理者、监督者、水文化的传播者。社区居民应该广泛的主动参与到社区水文化的建设活动中来,积极主动的配合居委会和物业举办的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3 水文化智慧社区的实施路径

社区文化建设水平能够反映一个社区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居民的精神风貌,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行为模式,引导居民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标,有利于增进社区群众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更有利于满足当前社会人们对于精神和情感的需求,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20]。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文化建设方式和单一的活动形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水文化的需求,更不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打造智慧社区水文化建设平台,需要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 水文化智慧社区硬件建设框架

智慧社区水文化平台硬件建设的目标是承载社区水文化活动、传导社区水文化信息;建设的难点是社区规划的多规融合及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可行等,解决的关键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目标为引领,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利益相关者合作的框架下,建立健全“互联网+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的智慧社区自适应管理模式。社区水文化平台硬件建设主要包括构筑物建设与技术平台搭建。其中,构筑物建设主要包含社区活动中心建设、社区水文化宣传构筑物建设、社区水文化景观构筑物建设及社区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技术平台搭建主要包含社区数据平台构建、信息采集装置铺设及信息反馈渠道搭建等。

社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健全是居民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带动社区居民广泛的参与到水文化智慧社区的建设活动中来,要充分利用现有社区活动中心,将活动中心分为行政管理、休闲娱乐两大部分,其中行政管理功能区主要负责业务受理、咨询服务以及政策信息传达,休闲娱乐功能区可以分成活动室,根据社区居民年龄层次、性别、爱好的不同,精准识别对象需求,建立展览厅、舞蹈音乐室、绘画阅览室、茶馆、棋牌室等。还可以通过亲水设施、水文化工艺品、治水名人的雕塑或肖像、音乐舞蹈、绘画图书、专题讲座等让居民切实的感知和认知水文化。对于活动中心,物业和居委会需要负责精细化和制度化管理,明确活动中心的开放时间、积极组织活动,规范操作。在活动过程中,要精准服务,并收集整理信息,为社区数据平台构建、信息采集装置铺设、信息反馈渠道搭建打好群众基础。

3.2 水文化智慧社区软件建设模式

社区水文化平台软件建设的目标是促进信息传导、搭建协调平台。建设难点是多主体的差异性偏好协调及引导宣传与自由表达的协调等问题,解决关键是依托智慧社区自适应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大数据预测+全媒体推进+线上线下联动”的智慧社区O2O管理模式。社区水文化平台软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舆论引导机制、大数据预测机制、全媒体推进路径选择机制、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等。

鉴于互联网终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终端如智能手机、掌上电脑( iPad) 等的广泛使用,在水文化智慧社区软件建设的模式中应主动融合多种媒介,如网站、微博、App、微信公众平台、QQ 等,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实现水文化的共享与传播,并考虑实现各种媒介在操作层面上的联动与融合,由社区委员会成员,物业以及居民代表等人对推送信息以及咨询类信息进行梳理,向全社会市民开展水资源、水利科技、水历史、水文化、水警示、水法规、节水技能、社会实践等在内的水文化教育活动[21],培养居民“节水、爱水、乐水、享水”意识。

3.3 水文化智慧社区的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水文化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办法,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水文化智慧社区设施网络;强化水文化智慧社区队伍建设,培育具有社区特色、素质高的社区水文化骨干队伍,充分发挥社区内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人才集聚的优势,完善水文化智慧社区的监管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强社区文化的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制定与水文化设施、水文化活动相关的管理条例,完善居民委员会规章制度,保证水文化建设有法可依,以强化社区居委会独立实体权力和功能,以社区服务的系列化与网络化等为特色的社区运行机制。健全社区水文化建设宣传体系,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创建有品位、有特色的多样化社区水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加强社区水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高校、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做好招募拔优、组织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扩大社区水文化活动的覆盖面。

3.4 水文化智慧社区的典型推广机制

智慧社区水文化平台的典型推广需要以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目标导向与受众意愿相结合、建设推广与管理培训相结合为原则,以典型示范、分类推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区自主、逐步推进为思路。典型推广机制的核心是典型示范区建设和柔性推广路径,其中,典型示范区建设涉及典型示范区遴选、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示范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的构建等,柔性推广路径是在国家水文化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示范区宣传机制、要素推广的溯源机制、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和投融资机制等。

4 结 语

为保障社区水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社区还需要加强各方面工作的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多样方法,努力为社区居民搭建集健身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学习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智慧社区水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平台的传播途径,深刻把握智慧社区服务的“时、效、度”的理念,以此促进和补充水文化传播的发展。并通过建立水文化智慧社区微博、微课、贴吧、BBS论坛等,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扭转水文化网络资源匮乏的现状,健全水文化智慧社区建设框架和实施路径的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居民智慧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高台居民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