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

2018-12-27 08:57张蕴岭
世界知识 2018年24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欧洲

张蕴岭

2018年11月1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一战纪念活动上说,民族主义不等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是对爱国主义的背叛。此语被解释为是怼特朗普总统“美国第一”信条的。特朗普感到在法国受到了慢待,回国后连发五个推特,对法国和马克龙本人进行讥讽。

马克龙总统属于年轻一代政治家,是个“欧洲主义者”,他不满特朗普对欧洲的“霸凌”做法,呼吁欧洲自强,不靠美国,建自己的军队。这种情绪不仅在法国,在其他欧洲国家也有。美国对欧洲也有抱怨,特别是特朗普,认为美国为欧洲做了这么多,却得不到回报,故称不能再为欧洲买单。不过,也不必担心欧美会闹翻,毕竟在诸多重大利益上,他们有着基本的认同。这里,我倒是更想对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问题谈些想法。

就我的理解,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主要是指基于对民族国家理念的一种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主义本身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以民族独立、民族自治等来集聚族群力量,反对外来势力的占领或控制等。不过,对于民族主义的理解一向存在分歧。据研究,近代以来至少存在有200种以上的不同含义的民族主义说法。有狭隘民族主义,有极端民族主义,前者往往打着民族独立、自决、自治的旗号,力图建立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往往会走上极端,从而成为极端民族主义;后者,即极端民族主义,往往鼓吹本民族至上,或推崇民族国家至上,削弱、损害他者的利益。马克龙讲话中所批评的民族主义,显然是指那种只考虑自己利益、盲目排外的极端思潮和势力的极端民族主义,也是指那种只顾本国利益而不惜损害他国利益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做法。前者,在法国就有以勒庞为代表的极右势力,而后者与特朗普的“美国第一”难脱干系,因为不管是狭隘民族主义还是极端民族主义,都会与整体国家利益背道而驰。

在当今时代,各种民族主义泛起,甚至盛行,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也很不相同。一般而言,受到压迫容易产生抵抗性民族主義,感到失落则会产生仇恨性民族主义,有了成功容易产生歧视性民族主义,这些都会使民族主义走向极端方向。如今,在一些国家,民族主义的极端化表现为排外主义,不仅形成思潮,也形成社会运动,甚至结成很有影响的政治势力。排外主义往往把国内问题归咎于外来移民、外来投资,甚至外来游客,故掀动民族仇恨,甚至搞暴力活动。一些媒体也兴风作浪,用一些吓人的预测蛊惑人心,激化民族仇恨,加深社会分裂。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间相互开放,商品、资本、人员相互流动已是常态,思想文化的交流和互鉴也是正道,已经没有所谓纯净的单一“民族国家”,也没有孤立于世而能独荣的国家。就像日本,原本被认为是单一民族国家,但如今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非日裔入籍的人数在增加,为了应对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本政府也在逐步放宽外国人在日就业的限制,再过一个时期,日本国的多民族特征就会显现出来。事实上,在各国,大多数的国内问题都与外来人口和外来贸易、投资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国内治理本身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搞排外主义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加重,特别是会加大社会的分裂,提高社会经济运营的成本。

特朗普当选和执政后就是把国内问题与外来贸易、投资和人口联系起来了,用“美国第一”来煽动公众,实则是把孤立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霸权主义混合在了一起。特别是对中国,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在贸易、技术等方面进行限制与遏制,试图堵住中国崛起的路径。这样做,短期可能见些效,时间长了,对美国并非利好。美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美国,美国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美国,“剪不断,理还乱”,许多问题只能通过协商谈判逐步解决,欲速则不达。

在现实中,最危险的是政治人物利用民族主义作工具,用粉饰性的口号煽动公众情绪,调动社会力量,对其极端做法提供支持。这样做一则会助长极端社会情绪与势力,导致社会分裂;二则会使政治方向偏离正轨,让极端政策当道。

显然,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这个不等式是有深刻含义的,尽管这句话从法国总统口里说出,但确有普遍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欧洲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