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艺?冯文波
把“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挂在嘴边的特朗普总统,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媒体采访中、推特上刻意渲染其经济政策以及美国股票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在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也不忘吹嘘他领导的美国政府成绩超过历史上任意一届。然而,随着与中国甚至是美国盟友的贸易摩擦的负面效果逐步显现,随着美国贸易不平衡和财政赤字状况并没有显著改善,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国经济似乎并不真的像特朗普说的那样“成功”。
客观地讲,特朗普接手的美国经济是一个逐步走出全球经济衰退的大型经济体,并不是一个“烂摊子”,而其前任奥巴马接手的美国经济倒确实是小布什政府留下的“烂摊子”。美国经济复苏在奥巴马时期经历了曲折反复,此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显著增加。美国经济最早走出衰退,并最先实行量化宽松退出政策。特朗普上台时,美国经济慢慢复苏,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排除;美国民众对于政府救市和支持华尔街比较反感,认为美国财富都被食利者占据了;美国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比较扎眼,尤其是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美国国内企业和精英阶层开始担心亚洲经济体等外部竞争,保守派对美国竞争力下降普遍担忧;来自外部经济体的竞争等原因,使得美国经济复苏并没有惠及广大下层群众,美国社会分化加大、排外情绪滋长,等等。
特朗普早在总统选举的时候,就提出了“美国优先”的口号,其经济政策就是为此服务的。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实现对企业和消费者减税。二是实行蛮横的、受到全球谴责的对外经贸政策——实行保护主义,频频挥舞关税大棒,为了美国的利益不惜对他国开打贸易战。而且,不断“退群”,重双边施压而抛弃多边主义。三是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特朗普在国防、边境安全与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增加政府投入,同时要求减少教育、科研、环境和医保投入。2017年6月,特朗普宣布启动“基建周”,在辛辛那提提出“万亿基建计划”,半年后又宣布基建计划规模将扩大至1.5万亿美元,远超之前宣称的1万亿美元,企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投资。四是对移民和技术转移进行限制,针对高科技和知识产权转移推行严厉的保护政策。美国在美墨边境大建隔离墙,对来自中美洲的移民进行严格管理、颁布对于部分伊斯兰国家公民以及难民入境的禁令,并对美国大学与国外合作进行审查,等等。
特朗普的这些经济政策主张,充分体现了其“美国优先”的原则,对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移民和技术流动造成了巨大冲击。不过表面来看,特朗普经济政策效果似乎“不错”。
一是美国经济增速比较明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數据,2017年四个季度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1.2%、3.1%、3.2%、2.9%,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连续两个季度增速超过3%;2018年持续增长势头不减,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2.3%、4.2%、3.5%。考虑到美国经济规模的基数十分庞大,美国经济增速确实在发达国家中表现抢眼,这也是特朗普“非常自豪”的原因。
二是美国失业率不断降低。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2017年3月至今,经季节调整的非农部门新增就业岗位月均增加20万个左右,2017年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10万个。2018年就业岗位不断增加,10月新增非农就业岗位突破25万个,员工时薪达到27.30美元,刷新2018年1月以来高位。2016年美国失业率为4.8%,2017年失业率降低至4.1%,近期美国失业率下降到3.7%,为49年来最低水平。
三是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大幅提振了消费信心。消费者情绪刷至18年来高点,国内消费需求旺盛,高盛预计减税将令美国经济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美国今年以来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反映了其国内消费需求非常旺盛,美联储担忧美国经济出现过热的状况,自耶伦主席开始逐步启动加息。
2017年6月30日,美国牛肉重返中国仪式在北京举行。时隔14年,美国牛肉重返中国市场。
四是美国资本市场表现抢眼。2017年代表蓝筹股的道琼斯指数涨幅达25%,标普500指数全年涨幅也达19%。2018年美国资本市场在全球“一枝独秀”,前三季度道琼斯指数持续上涨15%左右,标普500指数上涨13%左右。近期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主要股指大幅度回落,但是企业盈利改善和股票回购可能继续对资本市场形成强势支撑。
美国经济是否真的在特朗普治下取得了“历史性增长”?单凭上述数据,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首先,经济政策转化为实际绩效需要时间。一般来说,经济表现相较于政策调整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因为宏观经济政策要转化为企业投资、就业、消费和经济增长需要较长时间。美国这一轮经济复苏最早开始于奥巴马时期,很难说特朗普上台以来的经济绩效是“特朗普新政”带来的。再考虑到最近美联储加息、美国消费物价膨胀以及财政和贸易不平衡状况并没有显著改善,还不能说特朗普经济政策奏效了,他或许只是“摘了奥巴马的桃子”。
其次,特朗普减税政策效应可能短期被高估。就历史比较来看,特朗普未来十年的减税规模仅相当于美国GDP的0.9%,大幅低于里根时期2.89%的水平。大幅降低企业税、个人所得税,确实可以迅速提振经济,但是减税政策长期边际效益会下降。根据高盛模型预测,特朗普减税政策效果递减,政策实施1?2年内能够提高GDP大约0.3个百分点,随后3?4年内大约提高GDP 0.06?0.12个百分点,4年以后效果非常微弱。而且减税对有钱人更为有利,会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穷人收入较低可能最终损害经济增长。减税政策需要金融管制放松、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跟进,但是这两方面进度滞后。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认为特朗普的政策只是创造了一种“吃糖后兴奋”状态,经济增长将在2018年达到顶峰,美国经济可能会在2019年年底或2020年年底陷入衰退。
再次,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的经贸政策或许正在伤害美国经济。美国在全球经贸领域进行挑衅,不仅扰乱了全球产业链结构,而且会给企业投资增加不确定性。美国短期内实现制造业回归有困难,美国企业全球化布局更为广泛,贸易保护主义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大量公司的市场在海外,全球化下产业布局优化已经完成。特朗普极力推动的双边贸易谈判不仅进展缓慢,而且成本高昂,与美国公司全球化市场布局是不一致的。与中国的贸易战高度牵动美国企业界,经济全球化下没谁能够独善其身。
最后,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不平衡现象没有根本好转。减税虽然短期内可以促进增长,但是减税直接带来财政赤字增加。财政赤字增加加上消费需求过热,导致名义利率上涨,必然会引起美元升值,这样美国出口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导致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缺乏竞争力,从而使得削减贸易赤字的目标也没有办法实现。目前,美国债务上限已经突破21万亿美元,这对于美国财政具有现实威胁;2018年6月美国贸易逆差剧增7.3%,为特朗普上台十几个月来最大数据。特朗普实行的减税政策鼓励美元资本回流,2018年前两个季度美国资本流入之和超过过去三年总和,但这些资本并没有进入制造业,而是回购公司股票,从而推动美股不断升高,因此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并不是实体经济改善所致。一旦美联储开始重视通货膨胀而加息,美国股票市场将面临很大压力,特朗普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不满充分说明了这点。
因此,对于美国经济复苏表现与特朗普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需客观、谨慎对待。即使不考虑经济政策的时滞效应,大多数经济学家本来就认为供给学派的观点是“巫术经济学”,如果减税就能把经济搞好那也太简单了。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美国经济增长,但减税不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配合,可能会加剧企业寻租行为而不能改变美国企业的供给结构,因而,除了制造资本市场泡沫外,还会伤害企业投资、增加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美国经济长期增长。
(熊艺为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拉菲特分校访问学者;冯文波单位:北京开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