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谋求两岸“对峙升级”将自断后路

2018-12-27 08:57周忠菲
世界知识 2018年23期
关键词:张志军台独两岸关系

周忠菲

民进党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形势更趋严峻复杂。其根本原因是民进党当局不接受“九二共识”,执意挑衅两岸关系,推行“事实台独”路线,欲图在海峡制造紧张局势,获取政治利益。特别是在今年台湾“双十节”上,蔡英文利用执政当局领导人之位和“中华民国庆典”之机,发表了所谓的“双十讲话”,公然对两岸关系进行挑衅,更加恶化了两岸关系。

种种迹象显示,由于两岸关系的紧张,台湾出现了经济停滞、经济结构调整难以进行的局面,民进党执政已陷入困境,即将来临的台湾“九合一”选举也显示岛内人心思变的趋势。可以预言,任何形式的“台独”都没有出路。民进党谋求两岸关系“对峙升级”是自断后路。

大陆有足够能力遏制“台独”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展示了未来大陆对台工作的指导方针。报告提到,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任何“台独”分裂图谋和行径。这是针对民进党执政以来不接受“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倒退的事实所作出的严正警告,對未来两岸关系做出了形势更加严峻的判断。报告对“图谋”和“行径”的用词,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大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政策,强调大陆“反独促统”的既定方针不会因台湾政局的改变而改变。

今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回答“两岸关系新一年走势”问题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两岸关系陷于政治僵局的主要原因,一是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煽动岛内各种分裂势力频频动作、兴风作浪,破坏两岸关系发展;二是外部反华势力加大了对台湾问题干预介入的力度。张志军指出,任何消极因素“都阻挡不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也改变不了两岸关系和平统一的进程”。

张志军还说,过去我们只讲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次总理报告不仅提到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提到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这个意义是重要的”。这是再次点明大陆“反独促统”的意志,也是再次对民进党当局强调,大陆对台政策将坚守“红线”,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最后张志军特别提到“如果有人拆房毁田,我们有足够能力遏制”。这是对“台独”势力的警告。

两会后,大陆对台政策按照既定的部署,在贯彻“反独促统”方针的同时,扩大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方面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上以及其他领域,逐项落实对台政策措施,其中“惠台政策31条”的出台和逐条落实,台湾同胞居住证等项目的推进,都是为了更早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红利,体现出大陆的对台政策是把台湾同胞作为国家统一后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来思考和推动。这些重要举措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对台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蔡英文“双十讲话”是对两岸关系的挑衅

从根本上看,民进党对两岸关系发展不可阻挡的大势和台湾的人心所向以及未来台湾选举带来的变数充满疑惧。正如今年两会报告涉台部分所指出,台湾民进党当局是改变两岸关系、企图破坏两岸关系的肇事者。

民进党执政以来,利用绿营拥有“立法院”多数席位的优势,一方面不放弃分裂两岸的“台独党纲”,不接受“九二共识”;另一方面以贯彻所谓“外交”“国防”、两岸事物为一体的防务战略思想为突破点,极力谋求形成一种 “两岸对峙不断升级”的局面。

为此,民进党采取了配套的政策。除了采取任用 “独派”人士、对国民党“穷追猛打”、改组“行政院”、“绿化海基会”、实施“教科书改革”、加快“去中国化”进程、推进“台湾正名”、强化“国防”等措施外,民进党还将其在两岸关系上的立场调整为公开将大陆视为敌手。在今年台湾“双十节”上,蔡英文利用执政当局领导人之位和“中华民国庆典”之机,对两岸关系进行挑衅,目的是增强民进党“事实台独”的立场,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对抗。主要体现为:

其一,指责大陆“威胁台湾”,把大陆视为“外来势力”,视为台湾“安全的威胁”。蔡英文在演讲中以“中国”称呼大陆,叫嚷这段时间以来大陆“单方面的文攻武吓和外交打压,不但伤害了两岸关系,更严重挑战了台海和平稳定的现状”。民进党本身是破坏两岸和平的肇事者、挑衅着,却倒打一耙,把“罪名”扣在大陆头上。

2018年3月5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部长通道”上接受媒体采访。

其二,提出民进党在“外交和安全”两个层次,继续与大陆进行对抗的“战略思路”。在未来政策措施排序方面,蔡英文把强化“台湾国家安全”排在第一位,称将提升“台湾国防”战力;把“外交上强化价值连结”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是“阻止外来势力对国内进行渗透破坏,确保民主制度及社会经济正常运作”;第四位是全球经贸战略的重整及全新布局。与此同时,蔡在演讲中表示将台湾的“安全”完全依托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事务的干涉。这是蔡英文所谓“国防”“外交”、两岸事务一体化防务战略思想的体现,要害在于试图将台湾与大陆进行“安全”上的对立,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民间的往来,定位为台湾“安全的威胁”。

其三,继续鼓吹“新南向政策”,显示台湾未来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要与大陆“背道而驰”。蔡英文在演讲中对台湾如何参与全球经贸重组、如何平衡全球经济与两岸经贸关系,以及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台湾经济究竟是什么关系只字不提,对民众最关注的台湾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竟然只有寥寥300多字。

其四,在主权问题上“踩红线”。过去蔡英文在谈到两岸关系时,常规做法是重申所谓“四不”主张,即“善意不变、承诺不变、不会走对抗的老路、却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而这次在“双十讲话”中,蔡不仅未提及“善意、承诺”,而且强调“我不会因一时的对抗,而让两岸关系陷入险境。我也不会背离民意,牺牲台湾的主权。”蔡还特别强调,民进党“在变局当中,决不能错估情势,激化冲突或者妥协屈从。”这是打着“台湾不屈服”的旗号,鼓吹台湾已经“事实台独”。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陈一新先生指出,这是企图把两岸的现状歪曲为“中华民国”已经变成“中华民国(台湾)”。

其五,造“台独”声势,影响选举。不久,台湾将迎来“九合一”选举,而就在这一关键节点,民进党民调下滑,岛内民心思变。民进党执政以来,虽然两岸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两岸关系的主动权,仍然牢牢掌握在两岸人民手中。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为其顽固拒绝一个中国的做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外交”上连续失去五个“邦交国”,岛内一片嘘声;经济上由于政治因素的干扰,经济结构调整迟迟不能进行,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岛内不少评论认为,这种态势如果持续下去,民进党将在11月底举行的“九合一”选举中受到打击,这对民进党把持下的台湾政党政治将构成巨大的冲击。因此,蔡英文在演讲重弹“台独”与“台湾尊严”的老调,试图抓住任何一根稻草,争取中间选民。

民进党极可能重新成为“麻烦制造者”

今天两岸局势的紧张与拥有“台独”党纲的民进党执政高度相关,民進党蓄意挑起两岸“对峙升级”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政策,其后果只能是自断后路。循此方向,民进党执政将进一步陷入政治与经济困境。

自断后路的效应之一:在美台关系层面,民进党极可能重新成为“麻烦制造者”。

目前,特朗普政府与民进党当局之间呈现出“策略一致”的表象。蔡英文在过境美国时断然放言称“这是我们重大的历史时刻”。民进党是看错了历史大势。美台交往关系的历史揭示,台湾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其与美国之间所体现的“策略一致”都是暂时的,而战略分歧却是长期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美国的决策也体现出这一特征。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其政策必须随战略需求不断调整,而中国实力的上升将会使美国的遏制政策越来越力不从心,即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的战略决策。

这就决定了美国把台湾当作遏制中国前沿“堡垒”的战略考虑与民进党当局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这对矛盾有可能会随着形势的发展重新尖锐化。陈水扁执政后期,美国之所以把台湾定义为“麻烦制造者”,就是因为陈水扁当局“决战境外”的战略意图不符合美国稳定亚太的战略需求。不久前,美国智库学者容安澜正是从美中大国博弈及其影响这个角度,提醒台湾当局不要“自断后路”,再次成为挑衅亚太地区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自断后路的效应之二:在两岸关系层面,民进党在“安全”上将大陆视为敌手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政策动向。

马英九当政时期,台湾执行“三道防线”的“安全”政策。第一道防线指两岸关系的制度化;第二道防线是将“提升台湾国际经贸地位”和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平行并举”,以保障台湾的“国际贡献”;第三道防线是对台湾的“国防”和“外交”保持“守势”,以台湾在地区战略中不主动扮演“安全”角色换取美国模糊承诺“维护台湾安全”(其中,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台美进行军事合作是重要内容)。

国民党“三道防线”的防务战略之所以能够推行,是建立在通过两岸交往、交流建立机制化关系的构想上。而机制化关系的建立,以台湾当局接受“九二共识”为前提,只有在这一前提下,两岸才能够维持某种现状的“制度安全”。同时,大陆也坚决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和美国以对台湾提供军事合作为借口干涉两岸关系。

大陆在两岸关系上的政治立场,是大陆看到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有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地区稳定。民进党蓄意挑衅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两岸关系框架,致使两岸交流、交往机制“停摆”、两岸政治对峙不断加剧,其后果极可能是民进党在所谓的“国防”“外交”方面越来越限于被动,其执政效益几乎为“零”的结果导致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越来越没有执行政策的空间。民进党想保持“一党独大”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

自断后路的效应之三:经济政策越来越不得人心。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台湾经济前景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转型步履艰难,受政治影响,结构性改革迟迟不能推进。在两岸关系僵持、甚至被民进党有意恶化,而台湾经济发展又不能不考虑与大陆关系的情况下,如果民进党继续目前的错误路线,提不出明智的经济发展策略,台湾的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正如台湾学者所指出的,台湾经济将面临找不到出路、打不开国际经济活动空间、找不到经济动能活水的局面。所谓的“新南向政策”,由于没有处理好区域发展战略的定位问题也难以期待成效。这样下去,民进党的执政势必难以得到台湾民众的认可。现在,台湾的年轻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外留学的台湾学生学成后不想回台湾,足以反映出他们对台湾经济前景暗淡的预见。民进党在岛内的执政地位已经深陷被动。

如前所述,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今年3月两会期间曾经强调,如果有人错判形势,执意推动“台独”分裂,要想拆房毁田、拆毁我们这个家,两岸同胞绝不同意。目前民进党当局谋求两岸“对峙升级”的种种动作显示,张志军主任的话有可能言中。

如果民进党当局采取“拆房毁田”的危险动作,“台独”分裂势力的前景必然是可悲的。大陆完全有足够的能力遏制“台独”。正如张志军主任在解读中共十九大报告时所指出,实现祖国统一,“这是我们对党、对历史、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和责任,何况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意志,这个决心,更加鲜明。”

对民进党谋求两岸“对峙升级”、自断后路的意图及其手段,两岸民众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猜你喜欢
张志军台独两岸关系
斥“台独”狂人
恪守本源 极致之行——访钻石国际系统创办人张志军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Research on Microcrack Extension Mechanism of SiCp/Al in the Machining Process
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