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舆论热议进博会

2018-12-27 08:57曹辛
世界知识 2018年23期
关键词:商会博会外国

曹辛

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胜利闭幕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在闭幕新闻通气会上透露,本届博览会共有3600多家企业参展,40多万采购商参会采购,取得了丰硕成果,共达成578.3亿美元的意向成交总额(按一年计,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意向成交47.2亿美元),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服务达570多件,很多商家提前签署了明年的参展合同。与此同时,本次进博会也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打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大创新品牌,达到了预期的传播效果。

解读扩大开放、互利共赢的弦音

习近平主席11月5日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国外舆论尤其看重习主席演讲传递的两点核心内容:第一,向世界表明中国对推动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坚定承诺和对保护主义的坚决反对;第二,向世界强调中国不搞“独唱”,而要与各国“大合唱”。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在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战背景下,北京方面希望借此次活动展示其对全球化的承诺。很多外媒引述了习主席希望各国深入探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新思路、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演讲内容,认为中国与各方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是互利共赢,值得认真对待。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小栗道明在进博会期间对笔者说:“在全球贸易摩擦情绪上升的时候,中方并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出路,而是为各国准备了一个可借以扩大出口、振兴实体的共同市场和平台。”也有很多外媒判断中国有意团结世界上一切可团结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人士,以进博会为平台,用有力的具体行动,抗衡美国的贸易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

国外舆情也显示出明确的鼓励、推动中国在内外两个层面上加快市场开放步伐的态度。一个普遍性的判断是,中国若要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下充分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克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应更有魄力地将开放与改革融为一体,更好地把握两者互为因果的规律,改革的动力源自开放、开放的活力来自改革。

进博会开幕前夕,法国驻华大使黎想和德国驻华大使葛策联名撰文通过各自使馆微信公号发布。两位大使在高度评价中国“越来越开放”的意志同时,明确提出“欧盟企业在中国应享受中国企业在欧盟相同的市场机会”,希望中方“在所有产业全方位取消合资企业股比要求”,“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应能回应有关国有企业享有优惠待遇、民营企业竞争处于劣势的关切。上述措施应尽早采取,并应提出明确时间表。”这种话语表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要求中国实现彻底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的压力,但印度、俄罗斯、巴西、埃及等新兴市场国家舆论也呼应了这样的要求。

日本商会人士表示,距离相近的国家最应相互扩大出口。虽然日本今年促成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签定生效,与欧盟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也已获得国会批准,但毕竟主要合作方相距遥远,日本真正重视的还是中国市场。希望中方能进一步开放市场,排除美国的干扰,促进与日本的相互出口,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谈判尽快取得决定性突破。

外国商会提出具体期待和建议

首届进博会开幕前夕和期间,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拜访、接触了部分欧洲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在华商会人士,请他们结合此次参展的切身体验,从专业角度对中国今后如何继续办好进博会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外国商会总体积极评价首届进博会办展创意、组织效率和合作成果,认为上海及华东地区人口集中、经济基础好、市场规模大、产业水平高,作为进博会的主办地再合适不过了。这些外国商会一致期待中国开放市场速度再快一些、覆盖面再广一些,同时希望进博会作为中国在新时代扩大开放的一面旗帜,及时总结首届盛会的经验,在一些具体安排上做出改进,以使进博会更好地发挥造福世界人民的全球性年度盛事作用。

一是在通知在华商会方面打出更多提前量,并为外国参展商提供更加具体的邀请、展位规划和采购需求信息,更多主动走出国门进行招展推介,以便商会能向自己的企业会员提供更有效的咨询和指导,企业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参展准备。有些商会建议,主办方可以事先在中国采购商中进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后,把有关信息转告外国商会,或者鼓励、引导甚至组织供需方提前见面,主动促进代理商的对接。

二是展会应更加市场化。很多外国商会注意到,首届进博会以官方交流为主,参会主体是国内进口商、交易商,普通民众参与度不足,老百姓拿不到入场券的现象比较突出。考虑到中国是首次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国家级进口博览会,加上中美贸易摩擦正酣的背景,首届展会体现这样的特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博览会首先是博览会”,而且普通民众的消费力是一个国家消费力的基础。今后办会似可以放轻松一些,不仅宣传上更多“面向民众”,也宜在活动设置、展馆设计上适当加重“民众参与主体性”的意识,让民众自己去从琳琅满目的可进口商品中“好中选优”。这样,也有利于外国商会动员、组织中小企业参展,他们最能提供适合中国普通消费者的好产品。

三是提醒中方做好意向性合同的后续推动落实工作,并建议中国企业对参会采购商进行“持续管理”。他们说,进博会现场签订的合同大多是意向性的,真正进口什么、进口多少都是博览会后才决定,我们最关心它们的落地,千万不要出现为了追求政治效果现场凑热闹、事后找不到接洽人的问题,这种现象在过去中国对外经贸活动中并不鲜见,如果在独具开创性的首届进博会之后大量出现,会对这一盛大展会的声誉构成致命打击。

2018年11月10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

韩国贸易协会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金昺猷说,中国政府策划这样大规模的国家级进口博览会是第一次,我们组织这么多的企业参与这样规模的国外进口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很多情况都是大家没有经历过的,都还处在共同摸索实践的过程中。本届博览会期间韩国企业遇到的一些“小问题”都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的帮助下等到了圆满解决,相信进博会今后会越办越好。金昺猷还提议中国政府考虑给外国企业驻华人员发放类似中国身份证那样大小的通行证以代替护照,方便大家出行。

欧洲一些国家在华商会期待进博会能够成为欧洲几个大型国际展览会的国际延伸平台。他们期待自己国家能借进博会的展示和交易平台推广欧洲各大国际博览会的影响力,把自己的业务和中国的进博会连为一体,互补互促。

不少商会期待本次博览会能以良好的业绩,增进本国在对美经贸关系和总体外交中的利益和砝码。部分大的外国商会认为,在特朗普政府仍在不断强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措施的背景下,市场如此巨大的中国举办这样盛大的进口博览会,本身就是向全世界继续支持和推动贸易自由化以及全球多边机制发展的国家和人士发出的“动员书”。中方没有在首届进博会中孤立、排斥美国企业的利益,这是明智和富有远见的,事实上在全球产业链中绕开美国企业的供应也是不现实的,不利于进博会的长期发展运作。目前很多美企對“贸易战”后果甚为担忧,只是在目前的政治氛围中不便站出来说话,但它们仍憧憬中国市场,会用“脚”投票,将来时机合适时也会表达自己的态度。

猜你喜欢
商会博会外国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扬中华商会十年成其大而强
中国西班牙商会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直企首探进博会
保定商会档案及其出版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外国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