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平?马艳红
2017年6月20日,中国国家发改委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首次将“北极航道”明确为“一带一路”三大主要海上通道之一。北极航道成为新时代“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线。2017年7月3日,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方欢迎并愿积极参与俄方提出的共同开发建设滨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议,希望双方共同开发和利用海上通道特别是北极航道,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此后中国与相关国家共同开发和利用北极航道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带来的变化使得北极航道得以在夏季部分时间通行。从中国大陆沿海港口经过北极航道前往欧洲各港口,航程由传统航线的1.3万海里缩短至8000海里,运输成本节约30%左右。据预测,随着气候变化及科技进步,到2030年,北极航道的通航期预计将由目前的夏季四个月左右扩展到半年以上,亚洲和欧洲之间总贸易量的1/4将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运输。“冰上丝绸之路”大大缩短了欧洲与亚洲的航程及货物的交货期,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更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作用。这将不仅仅改变物流航运业,而且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贸易版图。1997年夏季,芬兰邮轮UIKKU首次通过北极航道抵达亚洲。2017年已经有970万吨货物从北极东北航道通过。有统计说,北极东北航道货运量将在2025年底前增长至8000万吨左右。
2012年在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首次穿越东北航道。2013年8月,中远航运集团的冰级商船“永盛轮”顺利通过东北航道到达鹿特丹港,成为首艘穿越东北航道的中国商船,是中国商船在北极的处女航,被誉为“北极航行先锋”。2013年,全球共有71艘商船通过东北航道。“永盛轮”2015年7月成功再航北极东北航道,往返德国汉堡港,实现中国商船对北极航道的双向通航,开辟中国往返欧洲新航线。2016年中国中远集团有五艘船六个航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2017年中远集团有五艘船通过北极东北航道。2018年中远有八艘次船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有五种船、23艘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为了保障航行安全,这些船都使用了俄方核动力破冰船的领航服务。
中国与日本在“冰上丝绸之路”上的合作也已开始。中国远洋海运和日本商船三井正在合作开设北冰洋航线,将北极地区的液化天然气运往亚洲市场,此举有望将运输时间减少一半以上。其中以VLADIMIR RUSANOV号为代表的破冰级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就是中国远洋海运与日本商船三井联合投资的三艘YAMAL Acr7系列破冰液化天然气船中的首制船,该船已于2018年3月26日正式交付运营。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2018年1月26日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中国交通部此前已就鼓励商船通行北极航道有所行动。针对中国商船缺乏北极航道水文气候资料,中国交通部先后于2014年和2016年出版了《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2014》和《北极航行指南(西北航道)2015》。
“冰上丝绸之路”的北极航道将在东亚、欧洲和北美之间增添新的海洋交通运输纽带,进一步强化这些经济地域之间的联系。例如,随着北极东北航道的逐步兴起,将进一步加强北大西洋沿岸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罗斯、东北亚、中国等地域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促进这些地域之间的经济互动与互利,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相关国家都将从中获益。
科学家研究表明,北极航线能够在欧洲和太平洋之间承载10%的货物运送量,也可以为俄罗斯西伯利亚沿岸和加拿大“西北通道”沿岸提供服务。
一旦北极航道全面开通,不仅可以大幅减低中国国际贸易的海上运输成本,同时对中国经济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将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给我国东部沿海特别是北部沿海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机会;将改变中国对外运输格局,增加对外交往途径的选择,海洋交通运输路径进一步多元化,有利于减轻对印度洋航线的依赖,分散海洋运输安全风险;可以发展为中国与欧洲等外界进行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北极地区地域空间辽阔,资源丰富,且具有多样性,在全球资源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能源方面,北极地区分布着储量丰厚的石油、天然气、甲烷等资源;在其他矿产资源方面,北极地区出产金属矿产、贵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以及钻石等珍贵矿藏和磷灰石等非金属矿产。2009年,美国地质勘探局首份北极资源评估报告显示,在北极海床之下至少蕴藏着900亿桶石油储量,该储量约占全球未探明石油资源的13%。也有专家说,北极地区可能蕴藏着全球1/5的油气资源。俄罗斯宣称,归俄所有的那块北极区域拥有的石油储量可能是沙特阿拉伯探明储量的两倍。北冰洋水深很浅,半数以上大陆架区水域深度都不超过50米,為能源开发提供了方便。北冰洋及其沿岸地区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主要石油和天然气产区之一。
中俄法正在携手开发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简称“亚马尔项目”)。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受俄政府和俄诺瓦泰克公司邀请加入亚马尔项目。该项目位于北极圈内,是全球纬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总投资约300亿美元。项目在亚马尔半岛萨别塔镇附近,濒临鄂毕湾,天然气勘探开发许可有效期至2045年。作业区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3万亿立方米,其中富含的凝析油储量约6018万吨。项目作业公司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公司的四个股东分别为中石油、中国丝路基金、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和法国道达尔公司。中石油参股20%,丝路基金参股9.9%。
为降低北极极端气候条件对工程建设周期的影响,有效控制装置建设的投资,亚马尔项目选择了模块化建设方案,即将天然气液化厂分解成一个个工艺模块在工厂建好,再用船将模块运到亚马尔工地组装。亚马尔第一期项目所需模块总计约60万吨,在九个承建厂家中有七家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承建了其核心模块的建造项目,共建造约48万吨模块。亚马尔LNG项目是中国首次承揽LNG核心模块建造项目,其中两个最大模块是中海油在总承包商Yamal GAS和业主的帮助下完成的。中海油成功掌握了LNG核心供应模块的建造技术,完成了由低端加工向核心工艺的升华。
中方也承担了将这些在中国建造的模块运到亚马尔工地的任务。2016年7月,中远航运管理的四万吨级半潜船“夏之远6”号,装载着四个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模块从天津启航,通过北极东北航线,前往北极圈内的萨贝塔港。这是中远航运半潜船(无冰级船舶)首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与走传统航道相比,此次航行节约时间32天、节约航程约8000海里。另外,也是在2016年,载重50000吨的“祥云口轮”装载天然气开采模块,通过北极东北航线前往北极圈内的俄罗斯萨贝塔港。该轮是目前世界上能够承运单件货物重量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半潜船之一,单件货物载重量48000吨,可承运世界上90%以上的各种石油钻井平台及大型海洋工程产品。
2017年7月,中方完成了所有模块建造任务并提前完成了将这些模块运到亚马尔工地的任务,使得该项目第一期提前至2017年下半年投产。
亚马尔项目分三期建设,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1650万吨液化天然气及100万吨凝析油。亚马尔液化气将输送至欧洲和亚洲市场销售,现有合同期内96%的液化气产品已根据长期协议预先销售给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客户,每年将至少有400万吨液化气销往中国市场。
销往亚洲的液化气在每年北极夏季的五个月内可通过北极东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峡,历时19至21天抵达中国和其他太平洋西海岸地区。为此,亚马尔公司设计制造了15艘可破除1.5米厚浮冰的ARC7冰级液化气运输船。俄罗斯国家核动力船舶公司还建造了可为亚马尔项目服务的“北极号”核动力破冰船来保驾护航。在其他时间,液化气将经欧洲转运至亚洲市场,这一路线需历时39至44天。
亚马尔项目是迄今中方对俄投资的最大合作项目,是“冰上丝绸之路”构想的一次重要实践,开创了中俄、中法国际能源合作的新起点。
北极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北极理事会为核心,多样性、全球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北极区域合作机制。北极理事会是北极区域合作机制的核心,而且其在北极治理中的影响正在进一步上升。北极区域合作机制包含多种行为体,不仅包括北极八国、非北极国家等国家行为体,也包括非国家行为体。北极区域合作机制经历了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进程。
中国是北极理事会的永久观察员,根据《渥太华宣言》规定的北极理事会宗旨、作用和机制,观察员在列席北极理事会会议之外,主要通过工作组(Working Group)来参与北极理事会的工作。北极理事会下设六个工作组,包括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北极监测与评估工作组、北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组、北极污染物行动计划工作组、北极动植物保护工作组、突发事件预防准备反应工作组。这些工作组研究的领域包括北极航行、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资源开发的条件和应对突发事件等。每个工作组有运作的特定授权,有管理理事会或指导委员会,并由一个秘书组支持。北极理事会颁布的一些重要法规和文件,都是首先在工作组中最先讨论和研究的。
供圖/东方IC
北极理事会还可以成立临时组建的特遣组。特遣组由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任命以完成特定任务,一直工作到任务完成为止。北极理事会颁布的一些重要法规,包括《北极海空搜救合作协定》、《北极海洋石油污染预防与应对合作协定》和《促进国际北极科学合作协定》等,都是在特遣组中研究酝酿,提出文件草案,最后提交给北极理事会讨论通过成为协定的。
现在北极理事会有两个特遣组:一个是北极海洋合作特遣组(Task Force on Arctic Marine Cooperation,英文缩写TFAMC),其任务是考虑加强北极区域海洋合作,并将在2019年向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提出为加强北极海洋合作建立国际机制的建议。另一个是改进北极互联互通特遣组(Task Force on Improved Connectivity in the Arctic,英文缩写 TFICA),其任务是“着眼于泛区域解决方案,在比较北极地区与其他地区基础设施和电信工业情况的基础上,于2019年向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提交如何在北极地区建立所需基础设施的研究报告”。
由于这些工作组和特遣组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中国必须在北极问题上提升软实力,派出精干研究人员和官员参加相关工作,加强在其中的话语权,争取来自中国的专家能被选入工作组和特遣组。这样,建设“冰上丝绸之路”需要解决的一些有关航运、资源开发和区域治理等问题中国就可以先在工作组和特遣组研究和酝酿的过程中参与,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参与者一起形成文件或规则草案,然后提交北极理事会会议。当然,中国也可以通过在这些工作组和特遣组中的努力,阻止某些不利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条款通过。
笔者认为,中国不仅应该加强与相关北极国家的双边合作,而且还要争取北极区域合作机制能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以克服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