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万州区委组织部干部谭大松创作的长篇小说《七叶一枝花》从2018年7月6日开始在中共重庆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连载以来,受到读者广泛关注。《七叶一枝花》共46章、22万余字,讲述了一群投身于脱贫攻坚的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将贫穷落后的七曜县五药乡光明村引向康庄大道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党员干部、农村群众形象。为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小说主旨,本刊约请文艺评论家张永权撰写了这篇评论。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读到了故乡重庆市万州区作家言公(谭大松笔名)以大学生“村官”到贫困山村奋战脱贫攻坚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七叶一枝花》,内心引发了强烈共鸣,深受感动。
《七叶一枝花》是一部既洋溢着强烈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又有一定艺术感染力的长篇小说。作品以脱贫攻坚战为时代背景,以80后大学毕业生季思羽报考大学生“村官”,到长江三峡腹地、七曜县五药乡光明村任村党支部书记为主线,讲述了季思羽在老党支部书记牟一方等村干部,以及中医药大学毕业生湘渝的支持下,从当地的野生名贵中草药——七叶一枝花得到灵感,发展种植七叶一枝花和青蒿等支柱产业,带领群众将贫困落后的五药乡光明村引向康庄大道的故事。
这部作品之所以生动感人,一是作者的写作风格,亲切、朴实、自然,讲到关键之处,作者本人还会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评说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比如,当故事进行到季思羽要帮助贫困户张秀英要回腐败分子祁世槐贪污的低保金时,连用几个“谁说80后”的排比句,评说季思羽的人品,给故事注入了作者的看法,让情节与评说完美交融。二是作品的情节跌宕起伏,包袱和扣子不断,充满悬念,有时明月清风,有时惊心动魄,有时山穷水尽,有时柳暗花明。单是祁世槐为争夺村支书所使用的阴谋伎俩,就波澜不断,时而动用祁家宗族势力兴风作浪,时而行贿腐败分子买官,更用村中流氓混混造谣生事,编造季思羽的“桃色新闻”等等,不一而足。三是贯穿全文主线之外的支线故事,围绕季思羽脱贫攻坚的主线故事之外,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支线故事,如村民张秀英的儿子、媳妇被岳父逼迫而死,孙子在山洪袭来时,为保护致富产业英勇献身的故事,可谓字字情、句句泪,直逼读者灵魂。正因为这三者的完美配合,让这部现实题材的作品更具可读性,从而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证明,一部长篇小说的艺术价值,不仅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关键还要有性格鲜活的人物。这部作品通过所塑造的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位。
有季思羽、湘渝等大学生“村官”不畏艰难、全力拼搏的形象;牟一方、祁大炮、张秀英等乡村基层干部与农民踏实肯干、勤劳善良的形象;也有祁世槐、大狗子、三驹子等黑恶势力涉恶违法的形象;还有以祁世顺为代表的山村宗族人物以及祁世煌这样的“苍蝇”腐败分子道貌岸然、贪赃枉法的形象……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各自不同的命运、人生道路和鲜明的个性特点,组成了这部作品迥然的人物谱,让人物和故事水乳交融。
在这些人物中,季思羽、牟一方、张秀英、湘渝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典型人物,作者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描写他们敢于担当、不畏艱险、勇于奉献,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决心和行动,用生动的生活细节去反映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甚至在血与火的生死关头去揭示其人物的英雄本色。牟一方作为典型的农村基层干部,不忘初心,默默无闻为村民服务一生,最终牺牲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倒下了,却立起了一座时代的丰碑,也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他让我们看到,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虽无硝烟,但决非一蹴而就,要打胜仗,就会有牺牲。
同时,作品通过对祁世槐、祁世煌这样的“苍蝇”、农村黑恶势力的描写,不仅成功映衬了季思羽、牟一方等正面人物的美好形象,而且还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饱满感。像祁世煌这类“苍蝇”,和“老虎”相比,万不可等闲视之,他们无孔不入,四处传播“病毒”,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绝不亚于“老虎”。祁世煌从一个农家子弟发愤图强成为一个县的高考“状元”,到组工干部,最后堕落成为腐败分子,他为何自毁前程?其人生道路,可思可叹,也给广大党员干部以警示。
总体来说,当前描写决战脱贫攻坚的长篇小说还是比较少的,《七叶一枝花》这部作品不仅及时反映了当下的现实生活,而且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塑造上,都显示了这部作品的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是一部值得关注和肯定的优秀长篇小说。
对于作品的不足之处,有四点意见和作者商榷:一是作品总体上存在思想大于艺术的倾向;二是在人物塑造上有行动、有细节,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较弱;三是对民办教师张秀英家庭悲剧的展现,我认为太过了一些;四是作品描写祁世煌酒席上的那些“荤段子”,虽可揭示其丑恶的灵魂,但是否太多太过?少写或不写这些,作为严肃文学,也许更有思想内涵。
以上四点不足,仅为个人的一孔之见,未必正确,仅供作者参考。这些瑕疵,并不影响这部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的价值。《七叶一枝花》也许还是言公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他写小说的才华已从中可见端倪,希望作者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好创作经验,不辱时代使命,在今后的创作上,不断向高峰攀登,有更多佳作奉献。
我们期待着。
(作者系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